发布日期:
创新驱动促发展 踔厉奋发新时代
文章字数:2140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近年来,天长市科技局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主线,以深化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建设国家级创新型县市为牵引,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深入推进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资金链、人才链等“五链”融合,科技创新工作始终走在全省前列。连续9年入选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科技创新指数位列全省县(市)第2,获批全省科技创新先进县(市、区),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全国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市”“安徽省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等称号。2023年5月,天长市正式入选国家级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科技创新有力支撑了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聚焦科创资源培育良好创新生态
市科技局深刻把握科技工作面临的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牢固树立全盘思维、创新理念,加强顶层设计,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连续举办31届人才科技节,全国县级领先。顺利举办中国智能制造及感知物联高峰论坛暨2023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高工会,深化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合作,开展4期产学研合作“南天荟”活动,举办2期科技型企业创新管理、科技型企业人才管理培训班。先后引进院士19名、国家级领军人才29名、博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350名、高层次人才团队37个。设立总规模5亿元的“创天长”产业基金、总规模4亿元的科工产业发展基金。成立全省首家县级科技融资担保公司、滁州市首家“科技支行”,推出科特贷、人才贷、知识产权质押贷等融资产品,在担保余额7.3亿元、贷款余额5090万。
聚焦人才招引 不断汇聚创新资源
成功举办第五届“贞仪杯”双创大赛,累计报名118个项目,晋级总决赛12个,项目涵盖智能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领域,项目申报人均为硕士及以上学历,58%的申报人拥有副高及以上职称或省级、市级人才称号等。推动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双招双引”工作,成功引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毛鹏教授创业团队,4个项目入选智能装备仪表研究院专项资金扶持名单。引进中南大学张新明教授与天长市合作,谋划成立合金材料研究院。与华中科技大学毛弘毅博士团队签约实施“基于北斗+AI路面智能巡检系统项目”。成功推荐建马防护、永丰物产等申报滁州市高层次人才项目,推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郭健教授等高层次人才团队在天长市创办、领办企业。
聚焦技术攻关引领产业创新发展
围绕“3+3”产业体系,成立天长市智能装备及仪表研究院,引进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共建“一产业一研究院”,与合肥工业大学、江南大学等15家高校院所共建研发分支机构,建成1家国家级、3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3家院士工作站,建成天长市人才科创城及全省县级首家科技大市场,汇聚高水平科技创新资源,推动全市新能源、合金材料、仪表线缆、绿色食品、医药医疗用品、电子信息等产业高质量发展。安徽埃克森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安徽天康集团科技成果“高性能温度传感器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项目获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聚焦主体培育增强科技创新活力
出台《天长市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培育计划》,推动“小升高”“规上高企化”“高企规模化”,全市现有高新技术企业245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0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88家。出台《天长市推进创新活动全覆盖培育计划》等政策文件,启动全市规上企业创新活动“六有”行动,推进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科技活动全覆盖,全市规上企业中有创新机构和人员的企业有275家,占总数的41.22%;有创新成果的企业有210家,占总数的31.48%。
聚焦平台打造强化创新创业支撑
2022年,滁州市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全面建成铜城仪表线缆、金集机械制造、杨村医药模具等9个特色产业集群镇。天长市省级农业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新主体培育机制,搭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创业园区”创新生态系统,建成1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国家级、4家省级众创空间,1家国家级星创天地,现入驻科技型中小企业300余家。全省县级首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市创业中心累计孵育科技型企业200余家。
聚焦机制创新打造科创“天长模式”
完善“政府+管委会+服务”职能,充分发挥科技部门职能优势,通过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构建企业培育、平台建设、人才引进等多层次科技创新平台矩阵,成功探索出“企业出题、政府立题、高校解题、市场阅题”“政产学研用金”合作的“天长模式”,被列为安徽省2022年十大改革案例,并在中央改革办《改革情况交流》刊载。
首创科技特派员工作“四个立体”新机制。建立“立体的会议调度机制、立体的人员
选任机制、立体的工作服务机制、立体的绩效考核机制”的“四个立体”新机制,全力打造具有天长特色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科技强农促进农民增收的新模式。并在《中国农村科技》刊登,被誉为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天长模式”。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科技创新永无止境,在新时代“赶考路”上,天长市科技局将接力奔跑,精心设计科技创新规划,匠心实现成果产出和转化,以更加豪迈的姿态,向锚定的目标昂首挺进。未来,科技创新这一发展新引擎必将催生更强劲的动力,牵引天长经济社会劈波斩浪、稳健前行! (李晓明 赵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