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黄土地上谱新章 绘就振兴新希望
文章字数:2980
砀山县曹庄镇科技新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马友苗在种植基地帮助群众收获羊肚菌。
科技新村地处宿州市砀山县曹庄镇中北部,面积8.17平方公里,全村耕地面积6381亩,园地面积1666亩,林地面积1913亩。该村下辖13个自然村,现有人口1476户5058人,其中包含脱贫户209户447人,监测户10户21人。村“两委”成员现有7人,1个党总支下辖4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37名(含1名预备党员)。科技新村是乡村振兴重点推进村,村级集体经济薄弱。自入驻科技新村以来,第八批驻村工作队围绕“抓产业、谋发展、促振兴”的整体目标,以推动农业产业化升级为抓手,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际,带领村“两委”探索出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2022年,科技新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9.51万元,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后进村向村级集体经济强村的华丽转变。
“富口袋”各借优势潮涌奋楫“千帆竞”
科技新村村民基本以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主,种植结构单一。受传统农业的影响,科技新村以家庭为单位的传统小农生产方式居多,农户经营较为分散,导致产业规模小,难以进行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管理和标准化生产,农业依然是靠天吃饭的格局。科技新村村级组织自身“造血”功能不足,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收入来源渠道狭窄,仅依靠租赁扶贫工厂及坑塘增加收入,层次低,市场竞争差,带动作用不强,缺乏有效引领群众致富的能力,2021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仅为7.35万元。
2021年6月第八批驻村工作队入驻科技新村,在第一书记马友苗的带领下,工作队以饱满的热情迅速进入角色,在经过大量走访调研,全面分析村情村况,综合研判目前制约科技新村发展的因素后,工作队制定了以摘掉村级集体经济后进村帽子为目标的工作计划,将工作重点放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上面。
明确工作重点之后,工作队随即各自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献计献策。马友苗书记先后多次到省对接农口部门,大型涉农企业等,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副队长胡耀地先后对接多个集体经济强村,带领工作队及村“两委”成员实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
“补短板”各有妙招弱村上演“变形记”
通过实地走访调研,驻村工作队发现科技新村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土地资源优势突出,拥有大量集中连片耕地资源,适宜农业集约化生产。为将本区域的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经济优势,增加农民的就业岗位,提高农民的收入,盘活村级集体经济,驻村工作队在如何灵活运用土地资源,增加土地流转,由分散式的耕作向集约化的农业生产方向进行了积极探索。
在经过工作队多方考察调研,先后对接寿光市先进蔬菜种植行业以及本土先进菌菇种植行业的农业科技企业,并多次邀请到村共商发展事宜。借助科技新村与河南省夏邑县、虞城县毗邻的地理优势,紧挨310国道、陇海铁路,曹杨路南北相连的交通优势,全村7200多亩大量集中连片耕地的资源优势,结合农业科技企业先进的苗种、技术、销售等市场优势,利用砀山县数字化乡村示范点的政策优势,经过多次磋商论证,计划在科技新村建设发展数字化高标准无公害蔬菜生产园区和羊肚菌种植基地,并将这两个项目作为科技新村产业振兴的重点项目进行推进。至此,科技新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确立了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方向目标。
“他们如果干两年走了,不能把技术销路等教给我们怎么办?”“他们说得那么好,那么好的效益咱们这老百姓是都想不敢想的,是真的吗?”“他们不投资,要求全部由我们出资,怎么保证我们的投资安全?”……这是项目谋划过程中面临最多的质疑声,不仅来自当地老百姓,还有村“两委”,相关职能部门等。带着这些问题,马友苗书记积极带领驻村工作队及村“两委”前往灵璧、萧县等已成熟自主运营的项目地了解察看项目运营情况,多次与企业进行对接,实地到企业项目现场进行考察调研,并就与企业方合作模式,防风险机制,示范带动作用等方面进行反复磋商,反复论证以确保项目最大化发挥科技新村农业产业化道路的作用。
蓝图已经绘就,正待扬鞭出发。面对各方面的质疑声,面对理想与现实的落差,科技新村驻村工作队并没有气馁,秉着带着问题找答案的原则,带领村“两委”先后实地到其他已成熟自主运营项目地、农业科技企业项目现场进行考察调研,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在实实在在的成效面前,质疑不攻自破。
在曹庄镇党委、镇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村“两委”的积极配合下,选派单位努力协调下,历经十个月,经过多次与寿光方实地考察论证,反复磋商,科技新村数字化高标准无公害蔬菜生产园区项目最终审批通过,项目建设也已处于收尾阶段,园区种植也在火热进行中,羊肚菌种植基地已建成投产并完成种采收销任务。这两个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建成投产,标志着科技新村由村级集体经济后进村迈向村级集体经济强村行列,经济“改薄倍增”,一幅乡风和美、富足兴旺的振兴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主心骨”各就各位真抓实干“出实效”
振兴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纵使前路坎坷,驻村工作队的党员干部们依然保持着高度的热情和信心,找问题,抓矛盾,主动作为敢落实。科技新村驻村工作队在做了大量基础工作之后,全面分析研判村情村况,立足于科技新村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连片的土地资源优势,找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向,结合寿光市农业科技企业和本土菌菇种植企业先进的产供销体系,建设数字化高标准无公害蔬菜生产园区,走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因数字化高标准无公害蔬菜生产园区投资较大,为保障项目资金安全以及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驻村工作队多次与项目建设方磋商,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初期园区建设方案进行优化整改。在保障资金安全方面,寿光市农业科技企业和科技新村联合出资,共投资1200万,项目建成后先期由寿光市农业科技企业进行运营,负责项目地的耕、种、管、收、销,后期根据运营实际情况按年与寿光市农业科技企业进行续约;在保障村级集体收益方面,探索“保底收益+二次分红”“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适度规模专业农户”等模式,确保每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不低于50万元;在管理人员组织方面,寿光市农业科技企业为科技新村培养致富带头人参与经营管理,保证后期自主运营的衔接;在带领百姓致富方面,优先使用项目涉地农户务工,后期项目运营成熟后按百姓意愿参与土地入股分红。
“产业兴、百业振”,产业振兴的最终目的就是增加集体收入,带动群众致富,以产业振兴带动其他乡村振兴。该村通过党总支领办专业合作社带动产业“龙头”,在产业实施过程中培育人才,不仅参与整体的经营管理,而且阶段性的外出跟班学习,带回来先进技术,这些人才将在未来作为村里的领头雁带动乡村的全面发展,真正实现组织振兴和人才振兴;在集体经济提升后,以集体经济为支撑,该村多次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下乡、寒暑假学生篮球赛、村好人好事评比等活动,以真正达到文化振兴;依托集体经济,前后为村配备多种环卫物资,整治全村卫生环境、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村容面貌,全力打造乡村生态振兴。
“经过不懈地努力和辛苦付出,我村产业项目支撑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龙骨架’已初步构建,当时期盼的‘村集体强、农民富’的愿景也日渐展现。”科技新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一班人团结一致,秉持“脚步丈量民情,科技助村振兴”的理念、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信念、“但愿苍生俱饱暖”的人民情怀、“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昂扬斗志撸起袖子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科技新村会在党员干部群众齐心协力下,建设成为美丽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科技新村地处宿州市砀山县曹庄镇中北部,面积8.17平方公里,全村耕地面积6381亩,园地面积1666亩,林地面积1913亩。该村下辖13个自然村,现有人口1476户5058人,其中包含脱贫户209户447人,监测户10户21人。村“两委”成员现有7人,1个党总支下辖4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37名(含1名预备党员)。科技新村是乡村振兴重点推进村,村级集体经济薄弱。自入驻科技新村以来,第八批驻村工作队围绕“抓产业、谋发展、促振兴”的整体目标,以推动农业产业化升级为抓手,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际,带领村“两委”探索出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2022年,科技新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9.51万元,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后进村向村级集体经济强村的华丽转变。
“富口袋”各借优势潮涌奋楫“千帆竞”
科技新村村民基本以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主,种植结构单一。受传统农业的影响,科技新村以家庭为单位的传统小农生产方式居多,农户经营较为分散,导致产业规模小,难以进行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管理和标准化生产,农业依然是靠天吃饭的格局。科技新村村级组织自身“造血”功能不足,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收入来源渠道狭窄,仅依靠租赁扶贫工厂及坑塘增加收入,层次低,市场竞争差,带动作用不强,缺乏有效引领群众致富的能力,2021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仅为7.35万元。
2021年6月第八批驻村工作队入驻科技新村,在第一书记马友苗的带领下,工作队以饱满的热情迅速进入角色,在经过大量走访调研,全面分析村情村况,综合研判目前制约科技新村发展的因素后,工作队制定了以摘掉村级集体经济后进村帽子为目标的工作计划,将工作重点放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上面。
明确工作重点之后,工作队随即各自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献计献策。马友苗书记先后多次到省对接农口部门,大型涉农企业等,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副队长胡耀地先后对接多个集体经济强村,带领工作队及村“两委”成员实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
“补短板”各有妙招弱村上演“变形记”
通过实地走访调研,驻村工作队发现科技新村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土地资源优势突出,拥有大量集中连片耕地资源,适宜农业集约化生产。为将本区域的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经济优势,增加农民的就业岗位,提高农民的收入,盘活村级集体经济,驻村工作队在如何灵活运用土地资源,增加土地流转,由分散式的耕作向集约化的农业生产方向进行了积极探索。
在经过工作队多方考察调研,先后对接寿光市先进蔬菜种植行业以及本土先进菌菇种植行业的农业科技企业,并多次邀请到村共商发展事宜。借助科技新村与河南省夏邑县、虞城县毗邻的地理优势,紧挨310国道、陇海铁路,曹杨路南北相连的交通优势,全村7200多亩大量集中连片耕地的资源优势,结合农业科技企业先进的苗种、技术、销售等市场优势,利用砀山县数字化乡村示范点的政策优势,经过多次磋商论证,计划在科技新村建设发展数字化高标准无公害蔬菜生产园区和羊肚菌种植基地,并将这两个项目作为科技新村产业振兴的重点项目进行推进。至此,科技新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确立了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方向目标。
“他们如果干两年走了,不能把技术销路等教给我们怎么办?”“他们说得那么好,那么好的效益咱们这老百姓是都想不敢想的,是真的吗?”“他们不投资,要求全部由我们出资,怎么保证我们的投资安全?”……这是项目谋划过程中面临最多的质疑声,不仅来自当地老百姓,还有村“两委”,相关职能部门等。带着这些问题,马友苗书记积极带领驻村工作队及村“两委”前往灵璧、萧县等已成熟自主运营的项目地了解察看项目运营情况,多次与企业进行对接,实地到企业项目现场进行考察调研,并就与企业方合作模式,防风险机制,示范带动作用等方面进行反复磋商,反复论证以确保项目最大化发挥科技新村农业产业化道路的作用。
蓝图已经绘就,正待扬鞭出发。面对各方面的质疑声,面对理想与现实的落差,科技新村驻村工作队并没有气馁,秉着带着问题找答案的原则,带领村“两委”先后实地到其他已成熟自主运营项目地、农业科技企业项目现场进行考察调研,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在实实在在的成效面前,质疑不攻自破。
在曹庄镇党委、镇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村“两委”的积极配合下,选派单位努力协调下,历经十个月,经过多次与寿光方实地考察论证,反复磋商,科技新村数字化高标准无公害蔬菜生产园区项目最终审批通过,项目建设也已处于收尾阶段,园区种植也在火热进行中,羊肚菌种植基地已建成投产并完成种采收销任务。这两个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建成投产,标志着科技新村由村级集体经济后进村迈向村级集体经济强村行列,经济“改薄倍增”,一幅乡风和美、富足兴旺的振兴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主心骨”各就各位真抓实干“出实效”
振兴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纵使前路坎坷,驻村工作队的党员干部们依然保持着高度的热情和信心,找问题,抓矛盾,主动作为敢落实。科技新村驻村工作队在做了大量基础工作之后,全面分析研判村情村况,立足于科技新村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连片的土地资源优势,找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向,结合寿光市农业科技企业和本土菌菇种植企业先进的产供销体系,建设数字化高标准无公害蔬菜生产园区,走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因数字化高标准无公害蔬菜生产园区投资较大,为保障项目资金安全以及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驻村工作队多次与项目建设方磋商,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初期园区建设方案进行优化整改。在保障资金安全方面,寿光市农业科技企业和科技新村联合出资,共投资1200万,项目建成后先期由寿光市农业科技企业进行运营,负责项目地的耕、种、管、收、销,后期根据运营实际情况按年与寿光市农业科技企业进行续约;在保障村级集体收益方面,探索“保底收益+二次分红”“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适度规模专业农户”等模式,确保每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不低于50万元;在管理人员组织方面,寿光市农业科技企业为科技新村培养致富带头人参与经营管理,保证后期自主运营的衔接;在带领百姓致富方面,优先使用项目涉地农户务工,后期项目运营成熟后按百姓意愿参与土地入股分红。
“产业兴、百业振”,产业振兴的最终目的就是增加集体收入,带动群众致富,以产业振兴带动其他乡村振兴。该村通过党总支领办专业合作社带动产业“龙头”,在产业实施过程中培育人才,不仅参与整体的经营管理,而且阶段性的外出跟班学习,带回来先进技术,这些人才将在未来作为村里的领头雁带动乡村的全面发展,真正实现组织振兴和人才振兴;在集体经济提升后,以集体经济为支撑,该村多次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下乡、寒暑假学生篮球赛、村好人好事评比等活动,以真正达到文化振兴;依托集体经济,前后为村配备多种环卫物资,整治全村卫生环境、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村容面貌,全力打造乡村生态振兴。
“经过不懈地努力和辛苦付出,我村产业项目支撑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龙骨架’已初步构建,当时期盼的‘村集体强、农民富’的愿景也日渐展现。”科技新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一班人团结一致,秉持“脚步丈量民情,科技助村振兴”的理念、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信念、“但愿苍生俱饱暖”的人民情怀、“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昂扬斗志撸起袖子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科技新村会在党员干部群众齐心协力下,建设成为美丽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