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守好“红色根脉”奋力争先创优
文章字数:2227
科研平台实验室。
□长三角科技报联盟浙江报道组 王增益
作为浙江接轨上海的“桥头堡”,嘉兴市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区位优势明显。这座城市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一大批有才华的科技人才的到来。在这里,科技创新已渗透到各个领域。
2020年,嘉兴成为中国科协首批“科创中国”试点单位,全国首个“科创中国”创新基地也落户嘉兴。2021年,嘉兴被确定为“科创中国”全国4个创新枢纽城市之一。2022年,海盐核电关联高新技术产业园成功入选“科创中国”浙江省示范基地(第二批)名单,嘉善获批“科创中国”发动机特种材料产学研协作创新基地。2023年,嘉兴还荣膺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又添一张国字号“金名片”。嘉兴的创新发展动能正不断释放。
通过强化科创平台支撑、政策机制保障、人才集聚辐射、创新成果转化四大功能,嘉兴打造出了科技经济融合的精彩“样板间”,构建起“科创中国”枢纽城市的创新大生态。
提升“组织活力”凝聚更多科技工作者
在今年的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上,嘉兴发布了《2023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全市4050份样本调查显示,嘉兴市科技工作者队伍在科研环境、政策环境、生活环境等方面获得较大提高。
嘉兴极为重视科技工作者,从全市“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可窥一斑。南湖区科技城、秀洲区光伏小镇、桐乡濮院率先挂牌“科技工作者之家”,有温度、有内容,面向企事业单位科技工作者长期开放。中国归谷嘉善科技园入选全省首批“浙江海外科技工作者之家”试点名单,海外科技工作者也有了“归属感”。此外,基层科协组织“倍增计划”重点推进,已累计建立村(社区)科协组织204个、企事业科协520家,南湖区实现村(社区)科协组织全覆盖,海宁经编企业科协联合体、南湖区AI+中小企业科协联合会等相继成立。
依托组织建设和平台建设,嘉兴创新探索了“互联网+服务”的工作模式,组织开展“青享恋”“《民法典》进家入企”等活动,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建言献策、科学普及、心理疏导、权益维护、人文关怀、人才举荐等“七位一体”的服务。
嘉兴市全力营造浓厚的尊重科学、尊重人才氛围。在市科技馆设立科学家精神主题展,市县联动开展科学家精神宣传,推进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建设,全市已建有平湖航天科普馆、海宁沈鸿纪念馆等4个省级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近年来,嘉兴还在不断深入挖掘嘉兴籍科学家成长成才等资源,于今年启动了嘉兴籍科技工作者名录库建设,为嘉兴高水平打造科技创新智库打下基础。
激发“人才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借助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东风,“乌镇院士之家”已吸引了54位海内外院士入驻,墨卓生物、中泽科技等高新技术企业落地开工……“院士经济”正成为地方产业发展的新赛道。
如何吸引更多院士关注嘉兴,留在嘉兴?在南湖区亚太路科创带和城市创新区,“两大主平台”建设如火如荼。“我们今年大力推进‘院士之家’建设,希望能在推进亚太路科创带和城市创新区建设中贡献科协力量和智慧。”南湖区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
院士是科技创新的“稀缺资源”。这些年来,嘉兴大力推进“一家三站”建设,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全市已建有市级以上院士工作站129个,柔性引进院士团队159个,五年累计招引院士及高层次人才领衔项目56个。
10月,一场时尚纺织与创新发展的国际盛会在嘉兴濮院古镇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企业代表云集于此,开展交流。会上,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正式设立浙江濮院服务站,建设产学融合基地,充分发挥国家级学会的专家优势,有效对接服务濮院针织产业发展,在科技创新要素供给与企业发展需求之间架起了桥梁。
而这种“产业联合科协建设”的模式,是嘉兴市科协近年来创新服务模式、推动当地产业发展的缩影,即依托国家级学会和省级学会资源,积极建立学会服务站,组织各项活动、开展学术交流,服务地方集群产业,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强化协同创新 栽下梧桐引来“金凤凰”
2003年,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落户嘉兴,在全国开启了“院地合作”的先河。以此为龙头,嘉兴集聚了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浙江大学国际校区、中电科南湖研究院、南湖实验室等370多个创新载体。依托这些重量级科创平台,嘉兴正全力打造祥符荡科创绿谷、湘家荡科创区、天鹅湖未来科学城等高能级科创湖区。
2020年12月,全国首个“科创中国”创新基地落户嘉兴,选址秀洲区“秀水新区”,总规划面积约5.7平方公里,由麟湖智谷创新服务综合体和天鹅湖创新生态核心区两大核心功能组团组成,为科研院所、投资机构、政府部门、企业主体提供深度交流的物理空间,实现了沟通“坐下来”、人才“住下来”、合作“落下来”。
截至目前,创新基地累计吸引中国力学学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等多家国家级学会,浙江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7家高校,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嘉兴)等多家引才机构入驻,吸引投资超百亿元。
按照“社会组织平台化集合、服务团队专业化支撑、供需对接市场化运作、科创中国品牌化落地”的设想,该基地已经形成了人才智引、项目智育、金融智创、合作智汇、高端智库“五智联合体”,建立了联挂领导、联席会议、联合服务、联网排名、联动评价“五联机制”,科创平台载体的支撑力更加强劲。
就在本月,嘉兴南湖高新区(嘉兴科技城)与复旦大学化学系签订合作协议,探索学校—政府—企业“哑铃型”校地企合作新范式,挂牌成立南湖科创基地,主要服务于复旦大学相关科技、产业项目落地南湖区;并在嘉兴南湖高新区(嘉兴科技城)挂牌南湖人才培养基地,以南湖区企业为依托,开展学生实习实训、硕博联合培养等合作。
□长三角科技报联盟浙江报道组 王增益
作为浙江接轨上海的“桥头堡”,嘉兴市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区位优势明显。这座城市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一大批有才华的科技人才的到来。在这里,科技创新已渗透到各个领域。
2020年,嘉兴成为中国科协首批“科创中国”试点单位,全国首个“科创中国”创新基地也落户嘉兴。2021年,嘉兴被确定为“科创中国”全国4个创新枢纽城市之一。2022年,海盐核电关联高新技术产业园成功入选“科创中国”浙江省示范基地(第二批)名单,嘉善获批“科创中国”发动机特种材料产学研协作创新基地。2023年,嘉兴还荣膺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又添一张国字号“金名片”。嘉兴的创新发展动能正不断释放。
通过强化科创平台支撑、政策机制保障、人才集聚辐射、创新成果转化四大功能,嘉兴打造出了科技经济融合的精彩“样板间”,构建起“科创中国”枢纽城市的创新大生态。
提升“组织活力”凝聚更多科技工作者
在今年的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上,嘉兴发布了《2023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全市4050份样本调查显示,嘉兴市科技工作者队伍在科研环境、政策环境、生活环境等方面获得较大提高。
嘉兴极为重视科技工作者,从全市“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可窥一斑。南湖区科技城、秀洲区光伏小镇、桐乡濮院率先挂牌“科技工作者之家”,有温度、有内容,面向企事业单位科技工作者长期开放。中国归谷嘉善科技园入选全省首批“浙江海外科技工作者之家”试点名单,海外科技工作者也有了“归属感”。此外,基层科协组织“倍增计划”重点推进,已累计建立村(社区)科协组织204个、企事业科协520家,南湖区实现村(社区)科协组织全覆盖,海宁经编企业科协联合体、南湖区AI+中小企业科协联合会等相继成立。
依托组织建设和平台建设,嘉兴创新探索了“互联网+服务”的工作模式,组织开展“青享恋”“《民法典》进家入企”等活动,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建言献策、科学普及、心理疏导、权益维护、人文关怀、人才举荐等“七位一体”的服务。
嘉兴市全力营造浓厚的尊重科学、尊重人才氛围。在市科技馆设立科学家精神主题展,市县联动开展科学家精神宣传,推进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建设,全市已建有平湖航天科普馆、海宁沈鸿纪念馆等4个省级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近年来,嘉兴还在不断深入挖掘嘉兴籍科学家成长成才等资源,于今年启动了嘉兴籍科技工作者名录库建设,为嘉兴高水平打造科技创新智库打下基础。
激发“人才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借助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东风,“乌镇院士之家”已吸引了54位海内外院士入驻,墨卓生物、中泽科技等高新技术企业落地开工……“院士经济”正成为地方产业发展的新赛道。
如何吸引更多院士关注嘉兴,留在嘉兴?在南湖区亚太路科创带和城市创新区,“两大主平台”建设如火如荼。“我们今年大力推进‘院士之家’建设,希望能在推进亚太路科创带和城市创新区建设中贡献科协力量和智慧。”南湖区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
院士是科技创新的“稀缺资源”。这些年来,嘉兴大力推进“一家三站”建设,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全市已建有市级以上院士工作站129个,柔性引进院士团队159个,五年累计招引院士及高层次人才领衔项目56个。
10月,一场时尚纺织与创新发展的国际盛会在嘉兴濮院古镇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企业代表云集于此,开展交流。会上,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正式设立浙江濮院服务站,建设产学融合基地,充分发挥国家级学会的专家优势,有效对接服务濮院针织产业发展,在科技创新要素供给与企业发展需求之间架起了桥梁。
而这种“产业联合科协建设”的模式,是嘉兴市科协近年来创新服务模式、推动当地产业发展的缩影,即依托国家级学会和省级学会资源,积极建立学会服务站,组织各项活动、开展学术交流,服务地方集群产业,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强化协同创新 栽下梧桐引来“金凤凰”
2003年,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落户嘉兴,在全国开启了“院地合作”的先河。以此为龙头,嘉兴集聚了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浙江大学国际校区、中电科南湖研究院、南湖实验室等370多个创新载体。依托这些重量级科创平台,嘉兴正全力打造祥符荡科创绿谷、湘家荡科创区、天鹅湖未来科学城等高能级科创湖区。
2020年12月,全国首个“科创中国”创新基地落户嘉兴,选址秀洲区“秀水新区”,总规划面积约5.7平方公里,由麟湖智谷创新服务综合体和天鹅湖创新生态核心区两大核心功能组团组成,为科研院所、投资机构、政府部门、企业主体提供深度交流的物理空间,实现了沟通“坐下来”、人才“住下来”、合作“落下来”。
截至目前,创新基地累计吸引中国力学学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等多家国家级学会,浙江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7家高校,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嘉兴)等多家引才机构入驻,吸引投资超百亿元。
按照“社会组织平台化集合、服务团队专业化支撑、供需对接市场化运作、科创中国品牌化落地”的设想,该基地已经形成了人才智引、项目智育、金融智创、合作智汇、高端智库“五智联合体”,建立了联挂领导、联席会议、联合服务、联网排名、联动评价“五联机制”,科创平台载体的支撑力更加强劲。
就在本月,嘉兴南湖高新区(嘉兴科技城)与复旦大学化学系签订合作协议,探索学校—政府—企业“哑铃型”校地企合作新范式,挂牌成立南湖科创基地,主要服务于复旦大学相关科技、产业项目落地南湖区;并在嘉兴南湖高新区(嘉兴科技城)挂牌南湖人才培养基地,以南湖区企业为依托,开展学生实习实训、硕博联合培养等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