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6版
发布日期:
老传承人准备“三十值年”,徽剧童子班再次开唱——
锣鼓一响,就是乡音
文章字数:2194
  “鄣山毓秀,纹水钟灵”。作为“中国徽剧之乡”,绩溪县伏岭镇的徽剧已传承两百年。
  《贵妃醉酒》《龙虎斗》《水淹七军》等徽剧传统剧目让伏岭古村享誉四方,“四大徽班”进京的佳话至今传唱大江南北。而今,“三十值年”接替有序,徽剧童子班再次开唱,灵秀徽剧的韵味,馥郁悠长。
  “三十值年”,从“舞犭回”到徽戏
  雾气氤氲在山间,久久不散。白墙黛瓦的民居就像徽派墙头画,素色勾勒,沉淀如新。
  12月初,笔者来到伏岭镇,在巷陌间穿行,拐上几个弯,徽剧市级传承人邵光雨的家就在一个转角处。
  离过年还有两个月,邵光雨早就预备下“三十值年”的可选剧目。“年初,村里快要年满三十的娃就跟我说下了,‘三十值年’明年继续。等到腊月,他们娃们商量一致,会请我们来年正月里,为全村唱徽剧。”邵光雨说。
  伏岭村是邵氏聚族而居的徽州古村落,旧有“千灶万丁”一说,繁盛可见一斑。当地一直有春节“三十值年”的习俗。
  农历正月,由村内时年正值三十岁的青年人出资出物,牵头组织春节民俗活动。村里的老艺人们熟知值年的各项流程,领航掌舵,每晚组织演员们打鼓排戏。
  “三十岁的小辈也要点灯奉茶,张前忙后。”邵光雨笑着说,“比如演员还没到位,去帮忙请一请,道具没拿,去取一取,都要跑跑腿、出出力!”
  值年步骤繁琐却意义重大。都说三十而立,在这个皖南古村落,值年者们接受家乡父老的“考题”,更给自己献上了珍贵的“成人礼”。乡土风物和乡愁情怀,似乎就在这一应一和间,打开了格局。
  “三十值年”还有一个重头戏——“舞犭回”。据传,伏岭“舞犭回”相沿了800余年。邵姓始居伏岭,村庄对面山中恶兽每正月半前后,便下山伤童。村民议之,决定制作一只更凶猛的“犭回”来驱赶恶兽,强悍威猛的“犭回”的图腾油然而生。起初,以布帐作犭回身,两边缝上彩线作犭回毛,并用竹篾扎成面目狰狞的犭回头。正月十五夜,由数名三十岁的青年男子,轮流顶着这犭回沿街狂舞,全村村民高举松明火把,放铳呐喊,而向恶兽示威。此为“舞犭回”之源。
  “犭回”退,徽剧起。扮“犭回”避邪祈福,后发展成集戏剧、舞蹈、音乐、游艺于一体且具有浓郁地域特征的民间文艺盛会——舞犭回。明中期昆曲传入徽州,与地方戏融合,形成徽戏。“妙趣横生、源远流长的‘舞犭回’,是绩溪人创造的最早‘徽戏’,是‘徽戏’语言产生的前奏。”绩溪县委党校前副校长邵期静说。
  徽戏童子班,从“老树奇花”到“根深叶茂”
  午后时间,笔者来到伏岭镇文化馆,这里叽叽喳喳很是热闹。来自伏岭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正在上妆。原本白嫩的小团子脸,上妆后,浓墨重彩,或威武霸气,或文气十足,尤显灵动有趣。
  “我们徽剧是油彩。你看,文官武官的脸谱也不一样,武官会勾勒更多线条,彰显性格,文官不开脸,不勾勒线条。”正在给孩子们上妆的邵名新是徽州壁画的县级非遗传承人,也是当地学校的英语老师,他说,“给演员上妆拿笔要稳、画线要流畅。我从小就爱看徽剧,又会画画,所以我就给他们当起了化妆师。”
  12岁的胡可上好了妆。“今天扮的是武将。我对徽剧感兴趣,听着曲调上下,有韵味,我自己想学。”胡可说,他已经学徽剧三年,“学得一点不枯燥,但的确有难度,比如怎么把握节奏,还不能拖音。”
  “孩子们学得认真,周六的排练风雨无阻,不怕吃苦,都是我们‘徽戏童子班’的小小传承人。”邵光雨说,目前,伏岭镇中心小学的“徽戏童子班”共有19人。
  1959年,伏岭公社剧团成立,两次到绩溪县汇报演出。1983年,当时的文化部在绩溪召开“全国徽调皮黄学术研讨会”。全国研究徽剧的专家学者会聚,伏岭村徽剧团选派代表出席了研讨会。伏岭上门、中门、下门三个徽剧团联袂为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学者上演了徽剧《龙虎斗》,研讨会给伏岭徽剧团授了“老树新花”锦旗,以资鼓励。
  2008年,伏岭复兴徽剧研习社成立,省政府批准绩溪县徽戏童子班为安徽省省级非遗项目,伏岭徽剧老艺人邵名钦、邵新溪、邵千峰等批准为省级非遗项目徽剧传承人,邵光雨等批准为市级传承人。是年,伏岭镇被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徽剧)”称号。
  “孩子们就是我们的‘嫩枝新芽’。童子班里,六年级的孩子有七八个,希望他们能继续坚持下去!”76岁的邵千峰也在现场指导孩子们,他告诉笔者。
  徽戏之乡,从徽风皖韵到以文化人
  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古徽州田少人多,留守家园的种田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观演徽剧成了乡民的最佳享受。每逢“婚庆”“寿庆”“乔迁”“添丁”,村民都喜欢请徽戏班在家中演出徽剧,举家老幼、亲朋好友齐聚一堂。
  “锣鼓响,脚板痒”,伏岭家家能唱徽剧,上至耄耋老丈,下至垂髫之年,都能唱上几句。曲调悠长,时光在这里,放慢了脚步。徽剧已慢慢成为伏岭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今年寒假,邵光雨的孙子邵宇轩回家了。在杭州上大学的他,专门找爷爷聊起了徽剧。“我本身就喜欢音乐,流行音乐、传统音乐的形式,我都想有更深入的了解。我就跟爷爷说,想跟他学一学徽剧。”邵宇轩说。
  今年年初四,村里徽剧开唱前,邵光雨也让邵宇轩去试了一把鼓。“他一点点大的时候,看我在徽剧班打鼓,他拿个盆敲,就能跟上节奏。”邵光雨回忆道,“可能骨子里是有这种传承的,他想来学,我当然乐意!”
  近年来,伏岭镇党委政府大力推进文化艺术建设,推进徽剧的保护和传承。“我们先是重修了徽剧万年台,2017年,伏岭徽剧博物馆、绩溪氏族传统家风家训陈列馆、徽菜历史文化陈列馆相继建成开馆。”伏岭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陈媛说。
  “对我来说,徽剧一开场,就是家的声音。”邵宇轩说。 (罗鑫)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