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5版
发布日期:
“智能养殖”开启提质增效新模式
文章字数:1458
  养殖业这几年已成为人工智能投资者的宠儿,连续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农业。由此可见,智能养殖场的发展将会成为趋势。笔者在采访几家智能养殖场中得知,虽然智能养殖好处很多,但最大的障碍还是资金门槛较高,中小规模猪场基本很难引进。
  养殖场环境明显改善
  临泉县裕兴养猪场早几年就采用智能养殖模式,这里的养殖厂设计和普通的养殖场不一样,全部是轻钢结构,宽体猪舍,采光也非常充足,每间猪舍占地面积都达到3000多平方米。
  “这样的设计就是防止灾害性天气,可以防大风、防暴雪,猪舍不会被积雪压塌。”裕兴养猪场负责人朱小杏告诉笔者,前几年的两次暴雪,周围很多养猪场的猪舍都垮塌了,但是这里的猪舍丝毫没受损失,就是因为它设计合理,能快速解决积雪问题。养殖场内部装了风机湿帘,猪栏上面安装感应探头,这就是智能环境控制系统,在控制车间有一台终端机器,随着猪舍内部温度、湿度、氨气的变化而自动控制风机湿帘,及时降温、通风、除氨气,猪的生长环境就大为改善,疾病也少了。
  “我们把饲料放进机器后,它会自动进行加工分离,然后通过管道输送到猪栏上方的盛料漏斗中,等到了所设定的饲喂时间,饲料便由漏斗落入食槽里。”朱小杏说,这叫智能化电子饲喂,通过耳标自动感应确定母猪属于哺乳母猪或怀孕待产母猪,针对处于不同时期的母猪,科学地分配饲料,做到精确饲喂。
  减少人工投入效率增加
  阜阳市快乐农牧养殖场的赵勇也在几年前建成了智能猪场,他说,智能养猪场的最大好处就是减少人工投入。该养殖场采用的是智能清粪系统,每个猪栏的下面都是刮粪板,由驱动主机控制,每天由智能终端发出指令,24小时不间断清粪,养殖环境非常干净。
  “过去我们最头痛的就是清粪工作,那时候一个猪场要4个工人清粪,每天也只能保证清粪2至3次,非常辛苦,效果还不理想。”赵勇说,现在同样规模的猪场只需1个工人就可以轻松管理,每天至少清粪12次以上,及时把猪粪清理出去,光这一项工作就减少3个劳动力,这方面的成本就要减少20多万元。
  “过去猪场大部分精力就是清粪、通风、投料,现在全部采用智能化以后,人工劳动力的投入大大减少,一个工人可以管理5000头育肥猪,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朱小杏说,以前厂里要雇佣20多名工人,工资开销每年要100多万元,自从上马智能养猪设备后,减少劳动力近三分之二,现在只有6名工人,可减少工资成本近70万元。现在猪场的精力就放在生猪的疫病防治和市场开拓上,仔猪成活率显著提高,每头能繁母猪每年可以增加商品猪3头左右。
  成本高只适合大型猪场
  既然智能猪场有这么多好处,为何还有很多猪场不愿意采用呢?
  长期从事智能牧场研发的安徽国农畜牧养殖场的科技带头人佘德勇告诉笔者,智能猪场的前期投入比较高,如果养殖场的老板缺少现代养猪理念,让他一次性投入上百万元改造是比较困难的。
  佘德勇说,由于猪场智能设备研发单位较少,市场价格就比较高,像终端设备一台机器就要三四万元,还有智能清粪系统、智能环境控制系统、智能化电子饲喂系统等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赵勇说,他投入的智能化猪场设备和厂房设计,总共需要数百万元,如果没有资金保证,是很难会下决心引进智能设备的。
  佘德勇表示,目前还是建议大型规模养殖场和设施农业采用数字化、智能化,随着智能设备研发者多起来,价格下降了,到那时中小型养猪场也会受益。
  安农大教授殷宗俊告诉笔者,智能化养殖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但这个智能养猪设备也在不断发展,由于前期成本投入的增加较大,因此中小型养殖户可能会望而却步。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会出现价格比较适中的智能化设备,从而造福更多的养猪户。 (刘刚)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