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创新争先示范引领树榜样
文章字数:2654
中国园艺学会与安徽省园艺学会党员参观金寨县红军广场。
长三角农业科技成果路演暨安徽省第十一届瓜菜新品种新技术观摩会。
省园艺学会下乡开展基层帮扶。
学会简介:
“发展园艺科学,促进学术交流,提高教育水平,改善人类环境与提高人民生活。”安徽省园艺学会成立于1986年,现有会员1000余人,组建安徽省园艺学会专家库,入库专家129名,其中院士6名,首席科学家16名。本着促进园艺产业健康发展,学会坚持以服务会员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发挥专业优势,强化服务意识,在促进园艺科学技术的繁荣发展、科技人才的培养提高、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普及园艺科技知识、为广大园艺科技工作者服务、服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为全省园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2023年被省民政厅授予“安徽省AAAAA级社会组织”称号;2021年被省科协认定为“示范省级学会”,被省科协评为“安徽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集体”,被长三角科技志愿服务联盟授予“2021年度长三角优秀科技志愿服务组织”称号,被中国农学会评为“2021年度科技志愿服务典型”;2022年被省科协授予“‘双比双争’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此外,学会主办的活动还被中国科协评为“2021和2022年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
强党建 凝聚学会力量
加强学会党建工作是确保学会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科技工作者的有效手段。近年来,省园艺学会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始终坚持围绕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理念,立足“融”字,全面推动党建工作和学会工作深度融合发展。
安徽省园艺学会通过以党建工作为总抓手,把党建和业务工作交汇融合,打造“乡村振兴、园艺先行”品牌,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四全服务菜篮子等系列活动,调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先后组织600多人次分赴生产经营主体、农业企业、农业主管部门,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解决急难愁盼问题100多项,服务1家主体入选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主体入选国家发改委三产融合示范基地,一批入选省级平台和项目建设,培育一批优秀会员,有效带动其他会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牵头建设“科创中国”设施蔬菜产业服务团,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学校为名誉团长,涉及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农技推广部门等专家团队23人,通过产学研金服用多方力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利用,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
做“三人”打造科技服务平台
安徽省园艺学会致力于做科技工作者成长的同路人、成果转化的中间人、科技服务的经纪人。一方面为会员搭建学术研讨平台,引进先进理念和经验,助力会员学术进步;另一方面引导科技创新与生产需求紧密结合,多领域推介会员成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提升学术交流活动的水平和质量,学会积极邀请加拿大、比利时、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20多名专家来皖考察交流,同时选派30余名科技人员分别赴英国、日本、美国、比利时等国参观考察、学习交流。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至今,学会先后组织会员参加国际国内大型会议200余人次;先后有50多人次在大会上分别作交流发言,参加这些学术会议,不仅学习了国际上的园艺科技最新成果、增长了年轻会员才干,也宣传了我省园艺科技成果和学会的工作。
有了优质的学习平台,才能推动科研成果的创新发展。作为汇集省内园艺科技工作者的重要组织团体,学会用好、用足自身资源,创办多样化的交流和品鉴活动,为广大会员搭建学习的桥梁,助力省内园艺事业创新发展。其中全省瓜菜品种示范展示会及评选会和长三角十字花科秋季蔬菜新品种展示示范观摩会,平均参加示范评选的蔬菜品种均在600个以上,省内外专家从抗性、品质、外观、产量等方面综合比较,遴选出安徽省主推品种,颁布证书并以学会名义对外发布。同时,协助举办了安徽省第五、六届优质果品(加工品)展评活动,参与人员达5000余人次;展评会累计收到全省556家果品生产经营实体选送的1843份样品,共评出一等奖54名。组织参加每年一届的中国安徽(合肥)农交会,展出的蔬菜、果树等技术和产品,每年都成为热点、焦点,是最受欢迎的展区,每年参展人数都超过5000人次。
创模式 技术支撑促农增收
2013年,岳西县毛尖山乡开始规模化种植高山蔬菜,那时以露天栽培为主,夏天碰到连阴雨,板舍村露天种植的50亩辣椒基本绝收,20多亩四季豆也打了水漂。“很多蔬菜病害是通过雨水传播的,只要一下雨,露天淋雨的茄子就会发生炭疽病和青枯病,很难防治。”省园艺学会理事长张其安介绍道。在得知岳西高山蔬菜产业发展中遇到的这一难题后,安徽省园艺学会、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联合安徽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站长共同深入岳西蔬菜产区进行调研,寻找解决方案。山区田块小,平整度差,强行整平又易发生涝灾,无法大面积推广平原地区的蔬菜大棚。于是科研人员反复试验,因地制宜设计出了宽度1米左右、外形袖珍、能灵活拐弯的避雨栽培设施。“在省园艺学会专家的帮助下,今年板舍村大面积推广物美价廉的避雨设施,为种植户带来了丰厚的回报:长豆荚亩产约7000斤,销到合肥、杭州、金华、九江等地,批发价每斤3元左右,四季豆亩产值1.4万元,辣椒可达2万元。“第一次尝试避雨栽培,没想到效果这么好,亩均效益没有低于1万元的。”毛尖山乡乡党委委员胡志东说。
迎难而上,勇担重责,这只是省园艺学会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哪里需要技术帮助,就深入到哪里,不论山高水远,不论道阻且长。近年来,学会充分利用人才优势,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先后400多次选派500多名专家深入生产一线,聚焦大别山革命老区、皖北贫困县区,为脱贫攻坚提供科技帮扶,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助力壮大贫困县区乡村集体经济。同时,利用“专家下基层”“三区”人才等活动送技于农、送技于田,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应用和专家指导,推动产研深度融合。
如今,通过“科技服务站”搭建技术创新平台,已有60多家实体单位与学会专家实施了无缝对接,有31家企业成功申报安徽省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奖补项目。其中,省园艺学会金安区科协服务站建设成效显著,申报了省级学会服务站建设补助项目,获省科协3
万元经费补助,继续用于金安区服务站建设。通过服务站和奖补项目,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带动地方园艺产业链延伸,达到企业提效益、学会提能力的目的,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下一步,省园艺学会将以此为契机和动力,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促进党建与业务融合,强化自身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发挥示范和表率作用,为推动园艺产业高质量发展,服务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全媒体记者 韩如意)
长三角农业科技成果路演暨安徽省第十一届瓜菜新品种新技术观摩会。
省园艺学会下乡开展基层帮扶。
学会简介:
“发展园艺科学,促进学术交流,提高教育水平,改善人类环境与提高人民生活。”安徽省园艺学会成立于1986年,现有会员1000余人,组建安徽省园艺学会专家库,入库专家129名,其中院士6名,首席科学家16名。本着促进园艺产业健康发展,学会坚持以服务会员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发挥专业优势,强化服务意识,在促进园艺科学技术的繁荣发展、科技人才的培养提高、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普及园艺科技知识、为广大园艺科技工作者服务、服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为全省园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2023年被省民政厅授予“安徽省AAAAA级社会组织”称号;2021年被省科协认定为“示范省级学会”,被省科协评为“安徽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集体”,被长三角科技志愿服务联盟授予“2021年度长三角优秀科技志愿服务组织”称号,被中国农学会评为“2021年度科技志愿服务典型”;2022年被省科协授予“‘双比双争’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此外,学会主办的活动还被中国科协评为“2021和2022年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
强党建 凝聚学会力量
加强学会党建工作是确保学会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科技工作者的有效手段。近年来,省园艺学会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始终坚持围绕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理念,立足“融”字,全面推动党建工作和学会工作深度融合发展。
安徽省园艺学会通过以党建工作为总抓手,把党建和业务工作交汇融合,打造“乡村振兴、园艺先行”品牌,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四全服务菜篮子等系列活动,调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先后组织600多人次分赴生产经营主体、农业企业、农业主管部门,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解决急难愁盼问题100多项,服务1家主体入选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主体入选国家发改委三产融合示范基地,一批入选省级平台和项目建设,培育一批优秀会员,有效带动其他会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牵头建设“科创中国”设施蔬菜产业服务团,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学校为名誉团长,涉及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农技推广部门等专家团队23人,通过产学研金服用多方力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利用,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
做“三人”打造科技服务平台
安徽省园艺学会致力于做科技工作者成长的同路人、成果转化的中间人、科技服务的经纪人。一方面为会员搭建学术研讨平台,引进先进理念和经验,助力会员学术进步;另一方面引导科技创新与生产需求紧密结合,多领域推介会员成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提升学术交流活动的水平和质量,学会积极邀请加拿大、比利时、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20多名专家来皖考察交流,同时选派30余名科技人员分别赴英国、日本、美国、比利时等国参观考察、学习交流。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至今,学会先后组织会员参加国际国内大型会议200余人次;先后有50多人次在大会上分别作交流发言,参加这些学术会议,不仅学习了国际上的园艺科技最新成果、增长了年轻会员才干,也宣传了我省园艺科技成果和学会的工作。
有了优质的学习平台,才能推动科研成果的创新发展。作为汇集省内园艺科技工作者的重要组织团体,学会用好、用足自身资源,创办多样化的交流和品鉴活动,为广大会员搭建学习的桥梁,助力省内园艺事业创新发展。其中全省瓜菜品种示范展示会及评选会和长三角十字花科秋季蔬菜新品种展示示范观摩会,平均参加示范评选的蔬菜品种均在600个以上,省内外专家从抗性、品质、外观、产量等方面综合比较,遴选出安徽省主推品种,颁布证书并以学会名义对外发布。同时,协助举办了安徽省第五、六届优质果品(加工品)展评活动,参与人员达5000余人次;展评会累计收到全省556家果品生产经营实体选送的1843份样品,共评出一等奖54名。组织参加每年一届的中国安徽(合肥)农交会,展出的蔬菜、果树等技术和产品,每年都成为热点、焦点,是最受欢迎的展区,每年参展人数都超过5000人次。
创模式 技术支撑促农增收
2013年,岳西县毛尖山乡开始规模化种植高山蔬菜,那时以露天栽培为主,夏天碰到连阴雨,板舍村露天种植的50亩辣椒基本绝收,20多亩四季豆也打了水漂。“很多蔬菜病害是通过雨水传播的,只要一下雨,露天淋雨的茄子就会发生炭疽病和青枯病,很难防治。”省园艺学会理事长张其安介绍道。在得知岳西高山蔬菜产业发展中遇到的这一难题后,安徽省园艺学会、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联合安徽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站长共同深入岳西蔬菜产区进行调研,寻找解决方案。山区田块小,平整度差,强行整平又易发生涝灾,无法大面积推广平原地区的蔬菜大棚。于是科研人员反复试验,因地制宜设计出了宽度1米左右、外形袖珍、能灵活拐弯的避雨栽培设施。“在省园艺学会专家的帮助下,今年板舍村大面积推广物美价廉的避雨设施,为种植户带来了丰厚的回报:长豆荚亩产约7000斤,销到合肥、杭州、金华、九江等地,批发价每斤3元左右,四季豆亩产值1.4万元,辣椒可达2万元。“第一次尝试避雨栽培,没想到效果这么好,亩均效益没有低于1万元的。”毛尖山乡乡党委委员胡志东说。
迎难而上,勇担重责,这只是省园艺学会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哪里需要技术帮助,就深入到哪里,不论山高水远,不论道阻且长。近年来,学会充分利用人才优势,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先后400多次选派500多名专家深入生产一线,聚焦大别山革命老区、皖北贫困县区,为脱贫攻坚提供科技帮扶,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助力壮大贫困县区乡村集体经济。同时,利用“专家下基层”“三区”人才等活动送技于农、送技于田,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应用和专家指导,推动产研深度融合。
如今,通过“科技服务站”搭建技术创新平台,已有60多家实体单位与学会专家实施了无缝对接,有31家企业成功申报安徽省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奖补项目。其中,省园艺学会金安区科协服务站建设成效显著,申报了省级学会服务站建设补助项目,获省科协3
万元经费补助,继续用于金安区服务站建设。通过服务站和奖补项目,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带动地方园艺产业链延伸,达到企业提效益、学会提能力的目的,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下一步,省园艺学会将以此为契机和动力,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促进党建与业务融合,强化自身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发挥示范和表率作用,为推动园艺产业高质量发展,服务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全媒体记者 韩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