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牛劲十足”向前犇 “畜”势腾飞谋发展
文章字数:3548
灵璧县众帮养殖专业合作社牛舍。
宿州市草源牧业肉牛屠宰车间。
埇桥区的肉牛食品参加2023宿州高端绿色农产品北京展示展销会。
宿州黑牛。
冬日暖阳,和煦宁静。12月6日,记者在宿州市埇桥区永安镇的安徽牧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养殖场内,看到8栋高8米的精装棚牛舍里,2000多头西门塔尔牛悠闲闲自在地吃青储饲料,它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安详和舒适,传递出宁静的声音。
“我们正准备在牛舍里安装音响设备,播放轻音乐,这样牛会感到安全,减少应激反应,增加安全屏障,肉质也会更好。”安徽牧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胡勇峰告诉记者。
据安徽牧丰工作人员介绍,今年近2万吨秸秆通过经纪人收储后,被我们场内的牛吃掉,附近秸秆处理难题迎刃而解。
对于种植业而言,秸秆处理是个难题;对于养殖业而言,动物粪便处理同样是个难题。
在牧丰公司的养殖场内,每天产出的大量牛粪,非但没有成为累赘,反而成了企业的“黑金”。该公司通过发酵床工艺,牛舍做防渗处理后,加入稻壳益生菌和牛的排泄物进行发酵,形成有机肥,成为附近乡镇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性价比极高的有机肥。
种养结合的实施,惠及了三个产业。
目前,宿州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7%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超90%以上,四县一区均实施国家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
前三季度,宿州市肉牛饲养量为21.4万头,位居全省第二。存栏13.34万头,其中能繁母牛2.91万头;出栏8.06万头,同比增长7.93%;牛肉产量1.21万吨,同比增长7.08%。
农业部直联直报系统显示,宿州市设计规模年出栏10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场有210家。其中500头以上的48家;1000头以上的11家。现有肉牛屠宰企业2家,分别是安徽荷金来农业发展股份公司和宿州市草源生态食品有限公司,年屠宰能力5万头以上。
同时面对经济快速发展,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中高端肉类消费需要,为培育自己的、可持续扩大规模的高端肉牛资源,树立中国自己的高端牛肉品牌。宿州市打造了“宿州黑牛”这一高端特色品牌,已入选2023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灵璧县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的牛肉产品3个,“荷金来”产品被评为省名牌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灵璧黄牛肉”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安徽兴程食品有限公司的“忆中味酸汤牛腩”获2023年合肥农交会金奖。
坚持高位推动 先行规划引领脚步
宿州市是安徽五大产粮大市,地处中原优质肉牛产业带,玉米种植面积450万亩,大豆种植面积200万亩,秸秆产量约700万吨,秸秆资源多、潜力大,是全省肉牛优势发展区,埇桥区、灵璧县和萧县是全省肉牛发展重点县,是肉牛孕育的黄金地带。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宿州市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优势,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进种、养、宰、销全产业链升级,提高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推动肉牛产业发展,宿州市印发了《关于实施六大行动构建农业农村新格局的意见》,将百万头肉牛行动作为六大行动之一。宿州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同志多次调度调研肉牛产业发展工作,指出肉牛产业发展思路,高位推动百万头肉牛行动。让“四个蹄子”全速度跑起来,紧抓优质能繁母牛,发展规模养殖,提升肉牛综合生产能力和供应保障能力,推动肉牛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做大做强肉牛产业,推动宿州市养牛产业走在皖北、全省前列。
坚持政企联动 着力夯实产业根基
为迅速搭建起百万头肉牛产业发展的“四梁八柱”,宿州市聚焦内培、外引“双轮驱动”,强化龙头招引,推动肉牛产业发展。
“每头牛每天消耗以秸秆为主要原料的粗饲料30多斤,可以说,秸秆资源丰富是发展循环利用的底气,不仅能够就近取材、降低养殖成本,还能带动附近的农民增收,提高秸秆的利用率。”安徽荷金来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荷金来副总经理邱振峰说,随着牛肉消费的增长,种养循环产业也被普遍看好。
位于宿州市灵璧县的安徽荷金来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现有建成牧场273亩,肉牛存栏量超过2000头,主要供应长三角等地。下一步,该公司计划继续扩大养殖规模,预计牧场面积将超过500亩,年出栏量最多可达8000头。
截至目前,宿州市共引进33个肉牛产业项目,总投资达到63.58亿元。重点项目包括新疆华凌牛业集团投资25亿元的10万头肉牛项目、宿州市乡村投资集团投资10亿元建设的国家现代肉牛产业园项目、浙江依之久公司投资2亿元的肉牛繁育基地、安徽品轩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投资的肉牛产业项目、长三角绿色食品产业园年屠宰加工肉牛2万头的一体化屠宰厂项目等。
坚持金融贷动 叠加释放兜底保障
宿州市坚持政策撬动,提供资金支持。积极争取各类项目支持3598万元,其中包括肉牛肉羊增量提质行动、苜蓿发展行动、粮改饲、商品有机肥推广行动,为宿州市肉牛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
1-10月,宿州市各类金融机构对肉牛产业(肉牛养殖、加工、青贮饲料等)发放贷款2781户,贷款余额 85336.45万元,同比增长36.78%。宿州市肉牛保险由人保财险、国元保险、人寿财险、平安财险等4家公司开展,1-10月,宿州市共投保肉牛6157头,保费263.37万元,保险理赔295.26万元。
灵璧县政府出台了《灵璧县支持肉牛产业发展奖补办法(暂行)》,县财政连续5年每年统筹安排肉牛产业发展奖补资金1000万元。对新建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新购肉牛、母牛繁育和肉牛保费、贷款贴息等八个方面进行奖补。
坚持良种驱动 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宿州市加强培训指导,加强肉牛育种能力。各级农牧系统利用畜牧科技进万家、科技特派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科技服务下乡等活动,积极组织技术人员为养殖场(户)排忧解难。先后邀请安徽省牛羊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江喜春研究员、中国畜牧业协会养牛分会副会长黄正勇研究员来宿州开展培训指导,培训养牛企业技术人员300余人次。组织县区畜牧技术人员赴吉林省长春市开展肉牛产业发展专题培训。举办第二届家畜繁殖员职业技能竞赛,宿州市15名家畜繁殖员参加竞赛,遴选前三名选手组队参加全省家畜繁殖员职业技能竞赛决赛,荣获团体三等奖。
安徽苏家湖良种肉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安徽省唯一种公牛站,是安徽省首批畜禽养殖肉牛核心育种场,是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依托单位,2023年入选安徽省第一批省级畜禽核心育种场。现有标准化种牛舍9栋,120头种公牛的饲养栏位,种牛运动场、现代化饲料加工间、采精厅、精液化验室、精液分装冷冻室、资料档案室、兽医室、粪污处理等设施。引进国际先进的德国米尼图公司的全自动冻精生产线、精子密度仪及冷冻仪检验设备。存栏种公牛62头,种母牛75头。品种有黑毛和牛、红黑安格斯、西门塔尔、大别山牛、皖南牛。该公司年可生产优质冻精172万支,制作存储良种胚胎135枚。其中,黑毛和牛优质冻精91万支。从2019年开始,与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徐照学团队合作,开展黑毛和牛的胚胎移植科技研发及推广应用,截止今年10月,共开展胚胎移植353例,培训人员180人次。
指导企业开展秸秆收贮,2023年秋季宿州市共收贮玉米秸秆130万吨。
坚持全链拉动 做好产业增值文章
宿州市全力做好肉牛发展用地保障,开展按图索地。目前宿州市已梳理出的集中连片一般耕地共有1416块,面积为24.13万亩。绘制宿州养牛地图,开展按图索牛,靶向定位牛场,对年出栏50头以上规模肉牛养殖场(户)进行登记造册,全部上图入库、动态管理;对各地育肥牛出栏、补栏情况定期调度,及时掌握全市肉牛生产情况。
强化肉牛疫病防控,坚持防检监一体化推进。宿州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宿州市委编办出台《关于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意见》,提高了肉牛疫病综合防控能力。2023宿州全市共订购发放牛OA型口蹄疫疫苗42万头份,规模肉牛企业“先打后补”OA型口蹄疫疫苗24万头份,宿州市肉牛口蹄疫免疫密度达100%。
抓实粪污资源化利用,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坚持绿色发展,紧抓政策落实,大力推进肉牛养殖场户畜禽粪污还田利用,促进种养结合绿色发展。目前宿州市205家规模以上肉牛养殖场全部配套了粪污处理设施,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年产粪污约280万吨,综合处理约263万吨,综合利用率为93.9%。重点推广了粪污好氧堆肥、粪污垫料发酵、粪污种植蘑菇、生产有机肥、养殖蚯蚓等模式,已推广使用商品有机肥5.5万吨。宿州市主持完成的“畜禽粪污全链条资源化利用模式的构建与应用”课题获全省畜牧兽医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积极参与农民日报主持的全国最美养牛人评选活动。2023年11月11日于山东阳信召开的第十六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经过5个月层层筛选和评审,最终从全国几千名报名者评选出100名优秀从业者,当选“最美养牛人”。其中宿州市包括草源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的马良兵共有9名肉牛工作从业者当选全国“最美养牛人”,以养牛人的先进事迹给全市的肉牛养殖工作者起到先锋带头作用。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宿州市将全省“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与有效推进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两利用”相结合,做大做强百万头肉牛产业。力争到2027年肉牛饲养量达到50万头,到2030年肉牛饲养量达到100万头。 (全媒体记者 朱明刚)
宿州市草源牧业肉牛屠宰车间。
埇桥区的肉牛食品参加2023宿州高端绿色农产品北京展示展销会。
宿州黑牛。
冬日暖阳,和煦宁静。12月6日,记者在宿州市埇桥区永安镇的安徽牧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养殖场内,看到8栋高8米的精装棚牛舍里,2000多头西门塔尔牛悠闲闲自在地吃青储饲料,它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安详和舒适,传递出宁静的声音。
“我们正准备在牛舍里安装音响设备,播放轻音乐,这样牛会感到安全,减少应激反应,增加安全屏障,肉质也会更好。”安徽牧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胡勇峰告诉记者。
据安徽牧丰工作人员介绍,今年近2万吨秸秆通过经纪人收储后,被我们场内的牛吃掉,附近秸秆处理难题迎刃而解。
对于种植业而言,秸秆处理是个难题;对于养殖业而言,动物粪便处理同样是个难题。
在牧丰公司的养殖场内,每天产出的大量牛粪,非但没有成为累赘,反而成了企业的“黑金”。该公司通过发酵床工艺,牛舍做防渗处理后,加入稻壳益生菌和牛的排泄物进行发酵,形成有机肥,成为附近乡镇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性价比极高的有机肥。
种养结合的实施,惠及了三个产业。
目前,宿州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7%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超90%以上,四县一区均实施国家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
前三季度,宿州市肉牛饲养量为21.4万头,位居全省第二。存栏13.34万头,其中能繁母牛2.91万头;出栏8.06万头,同比增长7.93%;牛肉产量1.21万吨,同比增长7.08%。
农业部直联直报系统显示,宿州市设计规模年出栏10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场有210家。其中500头以上的48家;1000头以上的11家。现有肉牛屠宰企业2家,分别是安徽荷金来农业发展股份公司和宿州市草源生态食品有限公司,年屠宰能力5万头以上。
同时面对经济快速发展,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中高端肉类消费需要,为培育自己的、可持续扩大规模的高端肉牛资源,树立中国自己的高端牛肉品牌。宿州市打造了“宿州黑牛”这一高端特色品牌,已入选2023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灵璧县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的牛肉产品3个,“荷金来”产品被评为省名牌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灵璧黄牛肉”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安徽兴程食品有限公司的“忆中味酸汤牛腩”获2023年合肥农交会金奖。
坚持高位推动 先行规划引领脚步
宿州市是安徽五大产粮大市,地处中原优质肉牛产业带,玉米种植面积450万亩,大豆种植面积200万亩,秸秆产量约700万吨,秸秆资源多、潜力大,是全省肉牛优势发展区,埇桥区、灵璧县和萧县是全省肉牛发展重点县,是肉牛孕育的黄金地带。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宿州市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优势,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进种、养、宰、销全产业链升级,提高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推动肉牛产业发展,宿州市印发了《关于实施六大行动构建农业农村新格局的意见》,将百万头肉牛行动作为六大行动之一。宿州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同志多次调度调研肉牛产业发展工作,指出肉牛产业发展思路,高位推动百万头肉牛行动。让“四个蹄子”全速度跑起来,紧抓优质能繁母牛,发展规模养殖,提升肉牛综合生产能力和供应保障能力,推动肉牛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做大做强肉牛产业,推动宿州市养牛产业走在皖北、全省前列。
坚持政企联动 着力夯实产业根基
为迅速搭建起百万头肉牛产业发展的“四梁八柱”,宿州市聚焦内培、外引“双轮驱动”,强化龙头招引,推动肉牛产业发展。
“每头牛每天消耗以秸秆为主要原料的粗饲料30多斤,可以说,秸秆资源丰富是发展循环利用的底气,不仅能够就近取材、降低养殖成本,还能带动附近的农民增收,提高秸秆的利用率。”安徽荷金来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荷金来副总经理邱振峰说,随着牛肉消费的增长,种养循环产业也被普遍看好。
位于宿州市灵璧县的安徽荷金来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现有建成牧场273亩,肉牛存栏量超过2000头,主要供应长三角等地。下一步,该公司计划继续扩大养殖规模,预计牧场面积将超过500亩,年出栏量最多可达8000头。
截至目前,宿州市共引进33个肉牛产业项目,总投资达到63.58亿元。重点项目包括新疆华凌牛业集团投资25亿元的10万头肉牛项目、宿州市乡村投资集团投资10亿元建设的国家现代肉牛产业园项目、浙江依之久公司投资2亿元的肉牛繁育基地、安徽品轩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投资的肉牛产业项目、长三角绿色食品产业园年屠宰加工肉牛2万头的一体化屠宰厂项目等。
坚持金融贷动 叠加释放兜底保障
宿州市坚持政策撬动,提供资金支持。积极争取各类项目支持3598万元,其中包括肉牛肉羊增量提质行动、苜蓿发展行动、粮改饲、商品有机肥推广行动,为宿州市肉牛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
1-10月,宿州市各类金融机构对肉牛产业(肉牛养殖、加工、青贮饲料等)发放贷款2781户,贷款余额 85336.45万元,同比增长36.78%。宿州市肉牛保险由人保财险、国元保险、人寿财险、平安财险等4家公司开展,1-10月,宿州市共投保肉牛6157头,保费263.37万元,保险理赔295.26万元。
灵璧县政府出台了《灵璧县支持肉牛产业发展奖补办法(暂行)》,县财政连续5年每年统筹安排肉牛产业发展奖补资金1000万元。对新建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新购肉牛、母牛繁育和肉牛保费、贷款贴息等八个方面进行奖补。
坚持良种驱动 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宿州市加强培训指导,加强肉牛育种能力。各级农牧系统利用畜牧科技进万家、科技特派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科技服务下乡等活动,积极组织技术人员为养殖场(户)排忧解难。先后邀请安徽省牛羊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江喜春研究员、中国畜牧业协会养牛分会副会长黄正勇研究员来宿州开展培训指导,培训养牛企业技术人员300余人次。组织县区畜牧技术人员赴吉林省长春市开展肉牛产业发展专题培训。举办第二届家畜繁殖员职业技能竞赛,宿州市15名家畜繁殖员参加竞赛,遴选前三名选手组队参加全省家畜繁殖员职业技能竞赛决赛,荣获团体三等奖。
安徽苏家湖良种肉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安徽省唯一种公牛站,是安徽省首批畜禽养殖肉牛核心育种场,是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依托单位,2023年入选安徽省第一批省级畜禽核心育种场。现有标准化种牛舍9栋,120头种公牛的饲养栏位,种牛运动场、现代化饲料加工间、采精厅、精液化验室、精液分装冷冻室、资料档案室、兽医室、粪污处理等设施。引进国际先进的德国米尼图公司的全自动冻精生产线、精子密度仪及冷冻仪检验设备。存栏种公牛62头,种母牛75头。品种有黑毛和牛、红黑安格斯、西门塔尔、大别山牛、皖南牛。该公司年可生产优质冻精172万支,制作存储良种胚胎135枚。其中,黑毛和牛优质冻精91万支。从2019年开始,与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徐照学团队合作,开展黑毛和牛的胚胎移植科技研发及推广应用,截止今年10月,共开展胚胎移植353例,培训人员180人次。
指导企业开展秸秆收贮,2023年秋季宿州市共收贮玉米秸秆130万吨。
坚持全链拉动 做好产业增值文章
宿州市全力做好肉牛发展用地保障,开展按图索地。目前宿州市已梳理出的集中连片一般耕地共有1416块,面积为24.13万亩。绘制宿州养牛地图,开展按图索牛,靶向定位牛场,对年出栏50头以上规模肉牛养殖场(户)进行登记造册,全部上图入库、动态管理;对各地育肥牛出栏、补栏情况定期调度,及时掌握全市肉牛生产情况。
强化肉牛疫病防控,坚持防检监一体化推进。宿州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宿州市委编办出台《关于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意见》,提高了肉牛疫病综合防控能力。2023宿州全市共订购发放牛OA型口蹄疫疫苗42万头份,规模肉牛企业“先打后补”OA型口蹄疫疫苗24万头份,宿州市肉牛口蹄疫免疫密度达100%。
抓实粪污资源化利用,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坚持绿色发展,紧抓政策落实,大力推进肉牛养殖场户畜禽粪污还田利用,促进种养结合绿色发展。目前宿州市205家规模以上肉牛养殖场全部配套了粪污处理设施,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年产粪污约280万吨,综合处理约263万吨,综合利用率为93.9%。重点推广了粪污好氧堆肥、粪污垫料发酵、粪污种植蘑菇、生产有机肥、养殖蚯蚓等模式,已推广使用商品有机肥5.5万吨。宿州市主持完成的“畜禽粪污全链条资源化利用模式的构建与应用”课题获全省畜牧兽医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积极参与农民日报主持的全国最美养牛人评选活动。2023年11月11日于山东阳信召开的第十六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经过5个月层层筛选和评审,最终从全国几千名报名者评选出100名优秀从业者,当选“最美养牛人”。其中宿州市包括草源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的马良兵共有9名肉牛工作从业者当选全国“最美养牛人”,以养牛人的先进事迹给全市的肉牛养殖工作者起到先锋带头作用。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宿州市将全省“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与有效推进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两利用”相结合,做大做强百万头肉牛产业。力争到2027年肉牛饲养量达到50万头,到2030年肉牛饲养量达到100万头。 (全媒体记者 朱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