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效率比人工采摘提高约500倍
机采棉技术难题被破解
文章字数:769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国家划定安徽的棉花保护区面积为100万亩,但现有种植面积不足50%,主要原因是传统的棉花育苗移栽技术,存在生产工序多、花工多、施肥施药多、生长周期长等问题,导致棉花种植面积严重下滑。
  为提高机械采棉技术示范应用效果,推动全省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稳定恢复棉花种植面积,近日,省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暨机采棉示范观摩培训会在望江县召开。
  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团队围绕品种、农艺及农艺农机融合技术开展攻关,破解安徽区域种植棉花机收难、用工多、种植成本高的难题。经过多年的技术研究与探索,研发出适宜我省的“机采棉绿色高效生产技术”,为稳定安徽棉花种植面积提供了技术支撑。
  在宿松县复兴镇中棚村的机收示范现场,大片的棉花已成铃吐絮,雪白的棉花把大地装扮得分外美丽。采棉机穿梭在棉田里采摘作业,一亩地只需不到10分钟就采摘完毕。
  “采棉机在本地一天可采收80亩,人工采收7个人一天才能完成一亩地,算下来比人工采摘效率提高约500倍。”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副所长徐道青说。
  “这套技术实现了棉花种植的机播、机管、机收,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所长朱加保介绍,机播方面,选用早熟、脱叶敏感性优质的棉花品种,在前茬收获后,机械化单粒精量种肥同播,播种同时一次性侧深施用棉花专用缓控释肥(释放时间为60天),喷施封闭除草剂,根据棉花长势叶面喷施水溶肥;机管方面,播种出苗后不间苗不整枝不打岔,采用化学调节剂塑造理想机采棉株型,病虫草害绿色综合防控,全生育期无人机田间管理;机收方面,棉花集中成铃吐絮,化学脱叶催熟,一次性机械采收。
  “该技术省工70%,减氮肥用量50%,减用药量25%,减少环节50%,农业机械对人工的替代率达60%,节本增效显著。”朱加保告诉笔者,经测算,机械采收成本约每斤0.3至0.5元,人工采收成本约每斤1.5元,仅采收一项可节约成本每斤1.0元以上。 (汪永安)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