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5版
发布日期:
立足本职展风采 用心履职得民心
——来自合肥市农业经济技术服务管理总站的报道
文章字数:2527
  合肥是充满活力与希望的热土,这里的每一个发展画面都是这片热土上的主旋律。
  在这片热土上,合肥市农业经济技术服务管理总站(以下简称“总站”),心系“三农”,被农民称之为“最亲近的人”,他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田野里最亮丽的花朵。
  总站员工时刻不忘社会责任和社会担当,他们用实际行动,为加快农业科技进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高附加值,拓宽农民持续增收,夯实了一条为民致富的捷径路。
  “环节”+“措施”推进测土配方工作落实处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总站紧紧围绕“测、配、产、供、施”五个环节,以测土配方施肥为抓手,推动全市化肥减量和农业面污染治理工作,结合本地作物种类、土壤类型、耕作制度等,在全市共布设了30740个测土配方采样点,2021年实际完成了11148个土样采集检测,2022年实际完成了10512个,2023年实际完成了9156个。总站充分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数据,按照“大配方、小调整”的原则,运用云计算信息技术,分区域、分作物制定发布主推配方,全市共更新和发布配方48条;积极引导企业按“方”生产配方肥,鼓励企业在肥料包装上标示“配方肥”字样,建立配方肥销售网点,以需定产、按方配肥、定向供应;及时出台巢湖流域水稻、小麦和油菜等主要农作物配方肥补贴政策,争取市县两级财政资金2500万元,通过补贴方式,促使农户按方购肥。2022年全市在巢湖流域水稻、小麦和油菜等主要农作物中,施用配方肥的面积达到184万亩,有效减少了磷肥的施用,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
  加强种子源头管理助力“种业之都”发展
  近年来,总站通过开展全市制种基地生产情况调查,及时了解全市水稻、小麦等农作物种子的制种地点、面积、品种和产量,核实制种单位在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的相关备案,确保制种生产依规备案登记。该站今年已经对21家种子企业在合肥的制种基地进行检查,重点检查制种企业的各类证照、档案是否齐全,生产品种、面积、地点与委托书(合同)是否一致,并利用Cry1Ac/Ab试纸条对67个水稻品种制种地块现场进行抗虫转基因成分检测,代表面积2.24万亩,检测结果均呈阴性,未发现转基因成分。该站还积极开展小麦种子保供摸排工作,开展了全市小麦繁种基地的灾情调查和上报,建议受灾种子生产企业收获后及时进行发芽率检测,不合格的转商处理。对全市持证农作物种子企业生产经营范围(小麦企业44家),开展了年度小麦良种繁育情况摸底调查,及时了解企业小麦良种繁育和经营情况,要求种子生产企业加强质量管控意识,收获的种子一定要经检验确保达标后才包装销售,确保全市秋季农业生产用种安全。合肥市自2021年来承担了省农业农村厅安排的西甜瓜良种重大联合攻关工作,省财政农业高质量发展资金已连续3年下达项目资金合计598万元。总站负责实施,通过公开招标确立攻关、团队牵头单位后,9家有实力的科研院校、种业企业组建攻关团队开展西甜瓜良种联合攻关行动,通过技术方法创新、种质资源创新、品种创新,推动了全省西瓜甜瓜产业竞争力提升和产业融合提质增效。
  内强素质展现优秀员工风采
  自2021年以来,合肥市紧扣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人才需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培训,通过培训,提升了各类农业人才的综合素养和服务乡村振兴发展能力,提高了农民科技应用与就业创业能力,通过以赛促学、赛育结合,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展现了新时代高素质农民的新形象。据了解,在巢湖中垾镇宏扬农场展开了一次田间的水稻机插秧大比武,拉开了全市高素质农民职业技能大赛的帷幕,历经3个多月,分阶段举办了全市粮食作物栽培工、食用菌生产工、互联网营销师大赛,每次工种大赛分为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两部分,每个工种的前3名,代表合肥市参加全省高素质农民职业技能决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刘庆举获得作物栽培工一等奖、何从金获得作物栽培工三等奖、胡盼盼获得互联网营销师一等奖、徐忠有获得互联网营销师二等奖、万达获得食用菌生产工三等奖,市总站曹超杰、刘伟分别获得优秀指导老师的荣誉称号。
  多维度发力推进农机专项整治工作
  总站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全面推进变型拖拉机专项整治工作,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月”“全国交通安全日”和“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农机通”短信等新闻媒体,采用悬挂横幅、展板、印发各种材料等方式大力宣传,教育引导驾驶人切实提升农机安全意识,坚决遏制重大农机事故的发生。各县区在年检工作上,全面从严落实“四见面要求”即“见人、见车、见证、见单”,坚决杜绝“隔空审车”,对存在安全隐患、违规套牌车辆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做到发动机号、车架号、牌照号“三核对、两对照”,并按照“谁检验、谁签字、谁办理、谁负责”的原则,严把检验关,对安全检验不合格或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变型拖拉机,及时引导机主自觉放弃使用,尽快报废淘汰,对提前报废淘汰的变拖最高补助1.6万元/台,目前,已提前报废淘汰变拖达237台。
  强化检测能力建设做农产品检测的排头兵
  近年来,总站对农产品质量检测实验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先后投入2500万元用于设备购置,目前50万元以上的设备有9台/套,农产品质量检测能力得到提升,检测水平位于全省前列,该站每年完成各类抽检样品达7000余个,主要聚焦解决豇豆产品整治质量安全突出问题,关注发现辣椒、茄子、番茄、韭菜等区域性重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隐患,多方交流努力寻找草莓、葡萄中替代农药等措施,效果显著,烯酰吗啉和多菌灵超标率大大降低,作为省会城市,合肥的农产品质量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农药减量显成效安全生产保健康
  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加快农业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然要求。总站多措并举、统筹协调、细化措施,持续推进全市农药减量化行动,促进农业可持续绿色发展和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先后制定印发《合肥市2023年“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合肥市2023年化学农药减量化行动方案》《合肥市到2025年化学农药减量化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方案,统筹推进全市农药减量措施落实落细,建立有25个乡镇基层测报点,17个市县齐抓共管基层测报点,能够及时掌握全市主要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做到治早治小、科学防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在示范片重点推广农业防治、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及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不断推进统防统治。小麦“一喷三防”投入现代植保机械1725台/套、统防统治组织545个、统防统治占比达93.16%。
  (许光文)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