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关于“红色评议站”的几点思考
文章字数:1099
  为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金寨县关庙乡着力打造“红色评议站”,强化基层治理实效。
  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我们提炼出以下三种工作方法。
  以思想“破冰”助推乡风更加文明。针对农村部分群众政治素养不高、思想道德建设不强等问题,红色评议站从思想“根子”入手,在理论宣讲、民风涵养上持续发力。将开展学习教育活动摆上重要日程。据悉,大埠口村红色评议站站长吴继国每个月都在活动室内为老党员上党课,并号召村内群众“试听”,切实推动党的好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积极配合乡文联发掘本村红色人物和故事、传统戏曲、民间传说等文化底蕴,组织在村农民积极参与文艺汇演活动。今年以来,成功创办“金寨首届大别山山核桃文化旅游节”“重阳歌盛世 金秋绽芳华”等文艺汇演活动,通过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让乡村的文化气息更加浓郁,推动文明清风“吹”入人心。
  以行动“破题”赋能治理更加有效。网格“下沉”,找准问题“症结”。结合“五大”要求、“六破六立”大走访工作,14名红色评议员与71名志愿服务者对全乡32个居民组进行网格包保,对在家农户全覆盖上门走访,通过“你说我听”真正做到摸清实情、找准症结,让问题更好解决。创优方式,群众满意“提升”。利用“板凳会”“田头会”“小组会”等面对面、接地气的交流和沟通方式,议民事,唠家常,讲政策,解矛盾,帮助群众实实在在解决难题、和和气气解决矛盾,维护乡村和谐稳定。
  以发展“破局”帮促生活更加富裕。大别山山核桃是关庙乡特色主导产业,具有亩均收益高,持续效益长,日常管护简单,抗市场风险能力强等特点,但面对6至8年才能挂果见效的时间周期,很多群众打了退堂鼓,加之关庙常住人口占比较低,乡内青壮年劳动力大都外出就业,在家的基本都是孤寡老人,主客观等原因影响了部分群众对种植山核桃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为积极支持“大别山山核桃之乡”建设,红色评议站队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主动发展生产带动群众致富增收。据统计,14名红色评议员共计栽植山核桃100余亩。在他们的影响下,不少家庭都开始种植大别山山核桃,今年以来,全乡新栽植山核桃8000余亩,预计人均增收1万元。
  面对红色评议站与日常村级工作结合不够紧密的实际问题。我们计划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抓好能力提升。结合乡委党校,切实提升乡村干部自身能力、红色评议员业务能力、党员服务能力,激发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新活力。二是抓好统筹结合。优化整合各类网格,发挥乡党委总揽统筹作用,推进规范运行。三是抓好建章立制。建立工作闭环、比学赶超、动态调整等机制,落实好领导班子成员包村联户、村干部经常入户走访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金寨县关庙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舒期颐)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