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写出良知真我
文章字数:1539
胡先友
日前,收到流冰老师新书《六安有座英雄山》,封面典雅,简约,厚实如砖。我期待木鱼脑袋被其敲打,能开一丝文学之窍。封二短短百字,可不简单:报刊编辑、中国作协会员、作品散见国内外数百家期刊以及各类文学年选等两百余种图书,出版多部专著、获安徽省金穗文学奖、新闻奖等等。令人叹服的诸多成绩,生生是他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
研究一个人,听来的大都虚话;见不着真人,就从他的文字里下手,白纸黑字里总会飘逸着人生况味。他平时懒得讲话,想窥其心语,也只有在他的文里、书里寻觅。不爱发言,不代表没话可说。他是深沉的,隐忍的,不轻易让你看到他的本真。
曾经的军人作风,如今的编辑生涯,该说的,不该说的,让他练就了惜字如金或守口如瓶的个性。他在新书封三上写道:“赠先友老弟闲读”。终于肯喊我名字了,心头一热,可见冷血汉子也有温情一面。
懂他的人乐于替他打圆场,说他话不多但心肠热;不懂他的人,说他高傲且冷血。热心也好,冷血也罢,我们一生下来,就向着死亡出发;人生就是个过程,做好自己就行。当你还在为某事、某文纠结时,人家早就转身,该干嘛干嘛去了。
写作是快乐而痛苦的。写人及物,由情至爱,没有情感的抵达,犹如垒墙没有砂浆,再华丽的堆砌也打动不了读者心。他的作品表面平静,细读则暗流涌动,甚至惊涛骇浪。他写父亲晚年性格变化直至离世,写待业无助时得到哥姐帮衬,写困苦时抽廉价烟在文字里流浪,写委屈时牢记恩师教导结网织文,写编辑约稿逸闻趣事如数家珍,写买房踌躇文友援助心生感动。
圈内圈外,皆是人生。“在苦难中挣扎了半辈子,我一直游离于体制边缘,没有旱涝保收,就得勤勉作业,否则,家庭生活如何是好?”以及那句“为了生活,请原谅我”,让人泪目。所有的所有,他都默默写进文里,记在心里。文字是有
力量的。他肯把自己生活、工作中的酸甜苦辣,真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是需要极大勇气的。
他的文字贵在真实不煽情,写无奈出门谋生、归来拮境依旧,生活的磨难让他珍惜一切来之不易的、美好的人与事。他记得大嫂的话:“别急,那么多的坎你都过来了。”真情、真心不掺水分的话,是能记住一辈子的。从打工到参军,再至副刊编辑,遇到贵人,他一路走来,眼眶含泪。
作为文友,看到这些朴实共情的章节,感觉他不是在键盘上码字,而是用一颗心在探寻敲问世道沧桑、人情冷暖。中国作协副主席徐贵祥老师的评语是:“文学尊重个性,他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陈斌先老师说:“好在流冰始终清醒。”
他的表情如他的书,永远是那般冷静,刚毅。说话不啰嗦,行事不做作,文字不拖沓。出门打工时,聊对味了,可陪你大碗喝酒,“醉就醉呗,多大的一个事呢。”失落时,酒入愁肠,发酵成泪,离乡的酸楚、事业的晦暗戳痛其心。
他的文章用词精准,懂得取舍,愿意展示生活美好的一面,挫折和磨难则三言两语带过。所有的这些,不与他接触,不读他的书,你很难知道他表情背后的状况。看他书里写的前言,认真得如同学生,坦诚得令人心疼。在大话、假话、空话盛行的年代,又有几人能在笔下如此直率?
他新书的前言后语,低调至极,不遮不掩,实话敢说。而其它的散文、小说、纪实等作品,皆为实打实的干货,心血之作不掺假,不唬人。读之垂泪或击掌或感叹,你很难联想到就这么个看似粗犷的汉子,却能写出如此细腻动心的文字。似乎人家生来就有这项吃文字饭的本领,他的笔下有鞭挞,有不屑,但更多的是传递温暖和希望。他很能写,也很会写,常常通宵达旦,呕心沥血,各种体裁似信手拈来,一篇篇散文、小说,纪实、新闻、非虚构等等,成就了这位六安籍实力派作家。
生活如水,良知如刺。他说自己对生活虽有过妥协,但更多的是坚持。坚持,是件痛并快乐着的事,看书学习亦然。每晚,我躺在被窝里,斜举着书,借柔和灯光,一页页品味。手酸眼乏时,对自己说,再看一会,再看一会……
日前,收到流冰老师新书《六安有座英雄山》,封面典雅,简约,厚实如砖。我期待木鱼脑袋被其敲打,能开一丝文学之窍。封二短短百字,可不简单:报刊编辑、中国作协会员、作品散见国内外数百家期刊以及各类文学年选等两百余种图书,出版多部专著、获安徽省金穗文学奖、新闻奖等等。令人叹服的诸多成绩,生生是他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
研究一个人,听来的大都虚话;见不着真人,就从他的文字里下手,白纸黑字里总会飘逸着人生况味。他平时懒得讲话,想窥其心语,也只有在他的文里、书里寻觅。不爱发言,不代表没话可说。他是深沉的,隐忍的,不轻易让你看到他的本真。
曾经的军人作风,如今的编辑生涯,该说的,不该说的,让他练就了惜字如金或守口如瓶的个性。他在新书封三上写道:“赠先友老弟闲读”。终于肯喊我名字了,心头一热,可见冷血汉子也有温情一面。
懂他的人乐于替他打圆场,说他话不多但心肠热;不懂他的人,说他高傲且冷血。热心也好,冷血也罢,我们一生下来,就向着死亡出发;人生就是个过程,做好自己就行。当你还在为某事、某文纠结时,人家早就转身,该干嘛干嘛去了。
写作是快乐而痛苦的。写人及物,由情至爱,没有情感的抵达,犹如垒墙没有砂浆,再华丽的堆砌也打动不了读者心。他的作品表面平静,细读则暗流涌动,甚至惊涛骇浪。他写父亲晚年性格变化直至离世,写待业无助时得到哥姐帮衬,写困苦时抽廉价烟在文字里流浪,写委屈时牢记恩师教导结网织文,写编辑约稿逸闻趣事如数家珍,写买房踌躇文友援助心生感动。
圈内圈外,皆是人生。“在苦难中挣扎了半辈子,我一直游离于体制边缘,没有旱涝保收,就得勤勉作业,否则,家庭生活如何是好?”以及那句“为了生活,请原谅我”,让人泪目。所有的所有,他都默默写进文里,记在心里。文字是有
力量的。他肯把自己生活、工作中的酸甜苦辣,真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是需要极大勇气的。
他的文字贵在真实不煽情,写无奈出门谋生、归来拮境依旧,生活的磨难让他珍惜一切来之不易的、美好的人与事。他记得大嫂的话:“别急,那么多的坎你都过来了。”真情、真心不掺水分的话,是能记住一辈子的。从打工到参军,再至副刊编辑,遇到贵人,他一路走来,眼眶含泪。
作为文友,看到这些朴实共情的章节,感觉他不是在键盘上码字,而是用一颗心在探寻敲问世道沧桑、人情冷暖。中国作协副主席徐贵祥老师的评语是:“文学尊重个性,他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陈斌先老师说:“好在流冰始终清醒。”
他的表情如他的书,永远是那般冷静,刚毅。说话不啰嗦,行事不做作,文字不拖沓。出门打工时,聊对味了,可陪你大碗喝酒,“醉就醉呗,多大的一个事呢。”失落时,酒入愁肠,发酵成泪,离乡的酸楚、事业的晦暗戳痛其心。
他的文章用词精准,懂得取舍,愿意展示生活美好的一面,挫折和磨难则三言两语带过。所有的这些,不与他接触,不读他的书,你很难知道他表情背后的状况。看他书里写的前言,认真得如同学生,坦诚得令人心疼。在大话、假话、空话盛行的年代,又有几人能在笔下如此直率?
他新书的前言后语,低调至极,不遮不掩,实话敢说。而其它的散文、小说、纪实等作品,皆为实打实的干货,心血之作不掺假,不唬人。读之垂泪或击掌或感叹,你很难联想到就这么个看似粗犷的汉子,却能写出如此细腻动心的文字。似乎人家生来就有这项吃文字饭的本领,他的笔下有鞭挞,有不屑,但更多的是传递温暖和希望。他很能写,也很会写,常常通宵达旦,呕心沥血,各种体裁似信手拈来,一篇篇散文、小说,纪实、新闻、非虚构等等,成就了这位六安籍实力派作家。
生活如水,良知如刺。他说自己对生活虽有过妥协,但更多的是坚持。坚持,是件痛并快乐着的事,看书学习亦然。每晚,我躺在被窝里,斜举着书,借柔和灯光,一页页品味。手酸眼乏时,对自己说,再看一会,再看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