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创新劳动育人模式 传承机电特色文化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文章字数:1599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拥有88年办学历史的职业院校,始终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把握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充分挖掘职业教育的育人特点及学校专业特色,积淀形成了独具机电职教特色的劳动育人体系和劳动文化。
  一、聚焦劳育内涵挖掘:文化引领,理念指导
  在88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坚守“立德树人,培育匠才;创新求实,服务社会”的办学使命,形成了“雨耕勤作,精益求精”的办学精神,秉持“地方需要、行业认同、国际有影响的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持续开展劳动教育,让“修德、练技、立业、报国”的校训深深扎根于师生心田与校园文化土壤,创新、开放、坚守、敬业、厚德、强技的劳动精神和劳动理念,充分体现了劳动教育的内涵要义。
  二、聚焦劳育一体设计:顶层谋划,创新模式
  学校党委顶层谋划,专门成立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实施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工作方案》《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劳动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全方位、闭环式进行系统化设计与实施。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涵盖劳动教育理论必修课、实训选修课及“劳动周”等。将每年5月设立为“劳动教育主题活动月”,注重劳育课程,分专业、分学段推进劳动教育。
  三、聚焦劳育支撑条件:师资拓展,资源保障
  学校设立劳动教育教研室,聘请专业教师、职业导师、优秀辅导员作为校内兼职劳动教育教师,校外聘请数百名能工巧匠、技术能手作为劳动实践、专业实训兼职教师。近年来,学校聚焦安徽制造强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先后成立埃夫特机器人、奇瑞汽车、乡村振兴等8个现代产业学院,成立全国机械行业数字化设计与增材制造职业教育集团,联合芜湖国家级工业机器人产业园31家企业共同组建皖江智能制造产教融合联盟,获批工业和信息化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1个,牵头成立全国增材制造和机器人2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有效拓展了校外劳动教育实践资源。
   四、聚焦劳育智慧赋能:多元考核,综合评价
  学校注重实践导向,结合学生专业学习,强调劳动素养综合评价导向,不断强化劳动教育效果。优化和完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从劳动理论课、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实践劳动、公益服务劳动和创新创业劳动5个维度进行劳动教育过程性考核。充分利用学工系统、第二课堂成绩单、云运动等信息化载体,及时记录学生劳动情况大数据,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实现劳动教育可记录、可追溯、可评价,强化智慧赋能,助力以劳育人。
  五、聚焦劳育特色文化:赓续传承,注重实践
  学校传承80余年雨耕文脉,赓续劳动文化基因,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不断强化劳动文化。发挥非物质文化铁画技艺传承基地等校内外600多个劳动教育基地的育人功能,开展企业劳模、大国工匠、技能大师进校园活动,邀请“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劳动模范作专题报告,邀请优秀校友以自身创业劳动经历作“点亮梦想”创业系列经验介绍,通过听一节劳动教育主题班会、开展各类“劳动之星”评选、劳动技能竞赛,将专业实训、志愿服务、日常生活劳动等有效融合蔚然成风,真正将“雨耕勤作,精益求精”的劳动精神融入日常、做在平常。
  六、聚焦五育同频共振:有机融合,彰显价值
  学校创设劳育新生态,强化实践体验,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校企协同育人,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通过具体的、对象明确的劳动实践项目,使学生深入劳动实践场所,得劳动体验、悟劳动精神、塑劳动观念,将劳育有机渗透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中,强调其基础关联和价值彰显,以劳育为抓手促“五育”融合,最终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之目的。
  经过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风气业已形成。学校也将结合劳动教育新趋势新变化,创新性开展新时代智能化的劳动教育,提高劳育数字化赋能,让学生在劳动中体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在劳动教育中有思有得。
  (供稿:尤佳)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