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突破现象感受科技与艺术融合之美
文章字数:1303
“朋克鼓手”正在演奏音乐。
参观者驻足在“3D魔方”展项前,近距离、多维度观看最具楚文化底蕴的文物。
参观者利用雕刻机器人刻下个性签名。
当中国传统水墨书法与新兴数字技术融合,一幅《技术史地图》缓缓拉开;当“人造小太阳”和艺术碰撞,太阳交响“响”彻整个展览;质子秘境、针灸脉冲、破碎的主体、失落的回响、山、夸父逐日……每一个展项都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10月24日上午,首届中国(合肥)国际科学艺术节(以下简称“科学艺术节”)正式开幕。
走进科学艺术展现场,以“夸父逐日”为主题的雕塑创作就会让你眼前一亮,将科技与雕塑结合,是科学家追求光明、追求真理的精神象征。展馆中心区域,LED屏幕拼装构建的巨大立体方块造型,正在通过数字动画技术打造裸眼3D视觉效果,魔方屏幕立体的动画特效与多媒体内容相呼应,向观众近距离、多维度展示最具楚文化底蕴的文物和安徽省鸟灰喜鹊,书写出安徽的文化自信。
听!“朋克鼓手”正在进行solo演奏《海阔天空》。“寂静”是机器人乐队的一员,可以媲美专业选手,高水平地演奏架子鼓。它全身共有21个自由度,动作精度可达毫秒级,最快敲击动作频率可达每秒8次,软件算法让它有了超级大脑,可以识别任意MIDI乐谱,精准控制头、手、脚的每一个关节,是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现代音乐融合的创新产品。
看!机器人正在给设计艺术签名。新一代智能文创产品“文创刻绘”机器人,可以为观众定制雕刻纪念牌,除了祝福语、星座生效等,还可以设计多种艺术签名。下一代产品将会支持书签、钥匙扣、手机壳等更多形式,还能够给观众拍照雕刻头
像,适用于各种文化旅游场景。
在科学艺术展的另一边,长卷轴的《技术史地图》吸引了不少市民观看。据了解,这是艺术家邱志杰历时十余年创作的纸本水墨作品,后与中央电视台合作生成了AR版本并在央视播放。在这幅作品中,邱志杰将其三十余年来在水墨书法创作中所凝练出的笔墨运用经验,与5G、AR等新兴数字技术相结合,既展示了其对数字
技术发展的详尽梳理,还探索
了新科技对传统艺术形式的再创作。
“大科学·大媒介·大艺术-大科学装置艺术文献展”在首届中国(合肥)国际科学艺术节上首次展出,展示了以大科学装置为主题的生成式文献作品,包括了图片文献、音视频文献、文本文献、口述文献等。
在合肥市西部的科学岛,有一个被称作“人造小太阳”的国之重器——全超导托卡马克东方超环装置(EAST)。大科学装置艺术文献展区内的太阳交响,便是全超导托卡马克东方超环装置(EAST)的生成式互动艺术作品,它向观众展示了EAST装置的主机构成与实验运行。
其高11米,直径8米,重400吨,由超高真空室、纵场线圈、极向场线圈、内外冷屏、外真空杜瓦、支撑系统等六大部件组成,实验运行需要有大规模低温氦制冷、大型高功率脉冲电源及其回路、大型超导体测试、大型计算机控制和数据采集处理、兆瓦级低杂波电流驱动和射频波加热、大型超高真空,以及多种先进诊断测量等系统支撑。
据介绍,科学艺术展汇聚了国内外顶尖科学家、艺术家和专家学者的作品,《技术史地图》、大科学装置艺术文献展、科技文化互动体验展等风格独特的科学艺术,令参展者感受到艺术家们对科学与艺术的深刻探索和独特诠释,体验到科技与艺术的融合之美。
(全媒体记者 韩如意)
参观者驻足在“3D魔方”展项前,近距离、多维度观看最具楚文化底蕴的文物。
参观者利用雕刻机器人刻下个性签名。
当中国传统水墨书法与新兴数字技术融合,一幅《技术史地图》缓缓拉开;当“人造小太阳”和艺术碰撞,太阳交响“响”彻整个展览;质子秘境、针灸脉冲、破碎的主体、失落的回响、山、夸父逐日……每一个展项都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10月24日上午,首届中国(合肥)国际科学艺术节(以下简称“科学艺术节”)正式开幕。
走进科学艺术展现场,以“夸父逐日”为主题的雕塑创作就会让你眼前一亮,将科技与雕塑结合,是科学家追求光明、追求真理的精神象征。展馆中心区域,LED屏幕拼装构建的巨大立体方块造型,正在通过数字动画技术打造裸眼3D视觉效果,魔方屏幕立体的动画特效与多媒体内容相呼应,向观众近距离、多维度展示最具楚文化底蕴的文物和安徽省鸟灰喜鹊,书写出安徽的文化自信。
听!“朋克鼓手”正在进行solo演奏《海阔天空》。“寂静”是机器人乐队的一员,可以媲美专业选手,高水平地演奏架子鼓。它全身共有21个自由度,动作精度可达毫秒级,最快敲击动作频率可达每秒8次,软件算法让它有了超级大脑,可以识别任意MIDI乐谱,精准控制头、手、脚的每一个关节,是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现代音乐融合的创新产品。
看!机器人正在给设计艺术签名。新一代智能文创产品“文创刻绘”机器人,可以为观众定制雕刻纪念牌,除了祝福语、星座生效等,还可以设计多种艺术签名。下一代产品将会支持书签、钥匙扣、手机壳等更多形式,还能够给观众拍照雕刻头
像,适用于各种文化旅游场景。
在科学艺术展的另一边,长卷轴的《技术史地图》吸引了不少市民观看。据了解,这是艺术家邱志杰历时十余年创作的纸本水墨作品,后与中央电视台合作生成了AR版本并在央视播放。在这幅作品中,邱志杰将其三十余年来在水墨书法创作中所凝练出的笔墨运用经验,与5G、AR等新兴数字技术相结合,既展示了其对数字
技术发展的详尽梳理,还探索
了新科技对传统艺术形式的再创作。
“大科学·大媒介·大艺术-大科学装置艺术文献展”在首届中国(合肥)国际科学艺术节上首次展出,展示了以大科学装置为主题的生成式文献作品,包括了图片文献、音视频文献、文本文献、口述文献等。
在合肥市西部的科学岛,有一个被称作“人造小太阳”的国之重器——全超导托卡马克东方超环装置(EAST)。大科学装置艺术文献展区内的太阳交响,便是全超导托卡马克东方超环装置(EAST)的生成式互动艺术作品,它向观众展示了EAST装置的主机构成与实验运行。
其高11米,直径8米,重400吨,由超高真空室、纵场线圈、极向场线圈、内外冷屏、外真空杜瓦、支撑系统等六大部件组成,实验运行需要有大规模低温氦制冷、大型高功率脉冲电源及其回路、大型超导体测试、大型计算机控制和数据采集处理、兆瓦级低杂波电流驱动和射频波加热、大型超高真空,以及多种先进诊断测量等系统支撑。
据介绍,科学艺术展汇聚了国内外顶尖科学家、艺术家和专家学者的作品,《技术史地图》、大科学装置艺术文献展、科技文化互动体验展等风格独特的科学艺术,令参展者感受到艺术家们对科学与艺术的深刻探索和独特诠释,体验到科技与艺术的融合之美。
(全媒体记者 韩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