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4版
发布日期:
践行初心使命 驻村工作要做一个有“心”人
——许疃镇土桥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姚雪驻村工作心得体会
文章字数:1561
  我叫姚雪,现任许疃镇土桥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从2021年6月10号到村报到,转眼间,驻村已经两年零三个月了,从刚下来时的新鲜好奇与摩拳擦掌,到现在的理性工作和认真思考,无论是个人状态还是思想观念,都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农村工作与县直机关工作差别巨大,从适应到融入再到找准工作重点和方式方法,一步一步走过来,我深刻体会到,驻村不仅仅只是住在村里,更需要全身心投入,做个真正驻村更驻心的有“心”人。
  转角色、强担当,做群众认可的“贴心人”。驻村干部来到村里,一切从头开始,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角色,适应环境。村里的工作不像县直机关工作那么单纯,工作、生活条件也有限。面对这样的情况,要尽快转变角色、适应环境,牢记自己的使命和任务,将“为人民服务”理念贯穿工作始终,俯下身子做一名行走于一线的“泥腿子”干部,用一颗真诚而热情的心,主动融入农村,融入群众,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关心他们的衣食起居,柴米油盐,关心他们的家长里短,邻里关系,多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让群众面对你时,敢说真话,说实话,从而找到工作的切入点,侧重点,成为群众认可的“贴心人”。
  沉一线、摸民情,做群众信任的“知心人”。驻村,绝不仅仅是吃住在村办公室里,而是沉到一线,深入老百姓的家里,走进老百姓的心里。驻村工作开展以来,我们每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挨家挨户地入户走访。对于全村所有的自然庄,所有的村民小组,全部都走访一遍,对于重点人群,例如脱贫户、监测户、边缘易致贫户等等,更是多次入户走访,从生活起居到家庭收入,从健康状况到下一步打算,都事无巨细地摸排到位。在日常走访过程中,遇到群众发牢骚,甩脸子的时候,一定要有耐心,多包容,群众愿意把心里话说出来也是对驻村干部信任的一种表现,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一切从百姓的所需所求所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群众的“心上事”当成“上心事”,做群众信任的“知心人”。
  办实事,解民忧,做群众称赞的“暖心人”。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指出,重点围绕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密切党群干部关系,推动落实党的惠民政策,经常联系走访群众,参与便民利民服务,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脱贫村村民普遍存在信息了解匮乏、出门办事打转、找不到人、进不了门、交流沟通不顺畅的问题。驻村干部应当做好村民的信息“中转站”,在政策宣讲、贷款办理、惠民政策、入学就医、办证缴费等方面应本着服务到底的原则,在群众外出办事时,帮助群众搞清楚、领进门、办明白。在增加村民收入方面,立足村民需求,根据市场信息,帮助村民参加技能培训,提高种养殖或者深加工技术水平;或者邀请涉及农业方面的专家到村帮扶指导,解决村民生产生活中出现的问题。驻村干部应多跑腿、多联系、多张嘴,让村民享受到真真正正的便民利民服务,切实做到为群众办实事,解决群众忧虑,做群众称赞的“暖心人”。
  习近平总书记讲过,“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面对组织的新要求和群众的新期盼,我们没有高超的智慧,但我们有责任心,有使不完的干劲。能力有大小,贡献有差异,但在任何一项工作面前责任心都是一样的,有了责任心就有了前进的动力,有了一心为民的责任心,就有了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干的大胸怀大格局。
  两年多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回首走过的路,有笑声也有汗水,有成绩也有不足。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们将时刻对党和人民的事业矢志不渝、百折不挠,坚守一心为民的理想信念,努力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继续多观察多思考,不断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服务群众和为群众办实事的质量和水平。积极发挥作用,充分链接资源,进一步做好自己的工作,为乡村的振兴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版稿件由省选派办提供)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