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重庆大学电网装备安全与自然灾害防御蒋兴良教师团队: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争分夺秒至诚报国
文章字数:1371
  “我将以黄大年同志为镜,弘扬教育家精神,坚定心有大国的信念,珍惜教师的职业光荣,脚踏实地、开拓进取与创新,为祖国的强盛谋新局,为学生的发展计长远。”蒋兴良说。从教书匠到“大先生”,从“大先生”到“教育家精神”,是教师精神的不断延伸,更是时代的召唤。
  这一次,他是以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的身份赴京参会。此前,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来自全国的8位优秀教师做交流发言,他们当中,有耄耋之年的“大先生”,也有奋斗在基层教育一线的普通老师,他们讲述的故事,令同在科研、教学一线的蒋兴良深受启发。
  “我再次认识到,教育的探索是无止境的,科学的钻研也是没有尽头的。以不忘初心、至诚报国的黄大年同志为镜,我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说。
  1985年,蒋兴良考上重庆大学高电压工程技术研究生,开始从事极端环境能源电力装备安全与保障科研,这一干就是38年。其间,蒋兴良带领团队在湖南雪峰山创建了国际上第一个“能源装备安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揭示电网覆冰形成及致灾机理,解决覆冰精准智能监测的国际性难题,提出了电网大面积冰灾防御方法,研发出世界首套电网覆冰预报预警系统和大电流智能融冰装置。
  近年来,蒋兴良科研团队取得突破性创新成果,先后获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21年重庆市技术发明一等奖等,并在全国推广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蒋兴良个人获得“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踏实肯干,政治过硬,是蒋兴良团队的“精神烙印”,也是最鲜明的风格。
  据了解,蒋兴良带领的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共27人,教育教学上形成“教师引导、研究生助研、本科生实践”的三级科研实践研究型教学模式。近5年创建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重庆市级一流课程6门,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科研创新上完成自然科学基金、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特高压等重大工程相关项目6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先生之大,不在于年龄,而在于德行和智慧。蒋兴良被中央媒体誉为“民工教授”。
  从2008年冰灾之后,蒋兴良带领团队师生开石挖方、担砖砌墙,把海拔1500米荒凉的雪峰山建设成为国内外第一个集电网、风机、飞机覆冰及防御和输配电装备环境适应性为一体的、面向国内外开放的国际性平台。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是教育家精神的内涵之一,也是蒋兴良非常看重的准则。蒋兴良教授始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从教20年来,蒋兴良一直坚持给本科生上专业课,并不断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开辟新的课堂。他让学生利用创新平台参与课题研究,共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100余人,培养硕士80余人、博士50余人。
  学生们在“学术犟人”蒋兴良谦和待人、事必躬亲精神的带动下,不仅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科研习惯,更是对学术和科研工作饱含热情。蒋兴良的教学和科研生涯为我国电网事业播下了一颗颗蓄势待发的种子,有的业已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成为电网建设的中坚力量。
  蒋兴良表示,他将继续发挥科研带头作用,带领团队完善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建设,面向“能源安全”“电网安全”等国家重大需求,持续开展长期稳定规范的科学观测研究,创建能源装备安全基础数据库,促进国家能源装备安全的科学技术进步与自主创新发展,承担起复兴中华的时代责任,言传身教培养更多的品德高尚、知识广博、创新能力强、奉献精神突出的高层科学技术人才,服务于祖国复兴大业。 (廖怡飞)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