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东西作品浅议
文章字数:1120
前不久,随着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入围作品的公示和获奖作品的发布,作家东西的名字一下擦亮了我的眼睛,因此,在收到第八期《作品》杂志的时候,我便迫不及待地阅读起“大匠来了”这个栏目上发表的《东西:文学的目光越拉越长》这篇访谈,了解到“东西的原名叫田代琳,1966年4月,出生于广西河池市天峨县八腊瑶族乡洞里村谷里屯。”
在这一段介绍文字中,除去广西是我熟悉的,其它地名相对我而言与东西的名字一样陌生。
东西究竟有多牛呢?仅仅他发表在《人民文学》2021年第3期上的长篇小说《回响》,就得到了《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邱华栋等大伽的高度肯定、一致褒奖。冯小刚导演一口气读完这部小说,便马上决定要把这个故事拍成电视连续剧。《回响》获得2021年度《人民文学》长篇小说奖,2021年度“中国好书”奖,第五届施耐庵文学奖,并且斩获2023年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
其实早在1995年,二十九岁的东西就已经创作出中篇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这样的好作品,发表在1996年第1期《收获》杂志上,获得《小说月报》1996年度优秀作品奖,1998年第一届鲁迅文学奖。
因为对东西这名大匠十分陌生,我才试图通过这一篇访谈全面了解他。原来,东西除了是一位作家,还是一位编剧。他创作的剧本大都改编自自己的小说。他创作的小说很多都适合改编成影视剧。这便是东西的独到之处,他说:“写小说是去小说化的过程,因为你要奉献新元素。”
就《回响》这部作品,《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施战军如此评论:“所谓回响,并非重复应声,在波长减缩的部分,有万千声息悄然加入,由此发育面壁虚静的力道,努力在看似终归彼此一样的情境中,冲破沉落的迷之设定,释放脱俗的生之意义,守持正常的人之价值。”
施战军的这一段评语,不仅高度概括了《回响》这部长篇小说,也间接地点明了东西创作的所有文学作品的价值取向,深刻内涵。
东西写作的矿藏是故乡。谈起父母,东西说:“他们都是文盲,却都是知识分子,他们用口口相传的方式,为我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精髓,比如诚实,比如尊重,比如义气友善礼貌等。”谈起童年往事,东西拥有农家子弟天生具有的幽默感:“父母送我上学,最朴素的想法是让我能记工分,不被欺负。”东西选择文学创作这条道路与父母的初衷不无关系,作为只有中专学历的他,“不被欺负”可能也是东西走向社会后满怀的热切期望。
基于这一点,东西才会倍加珍惜自己在文学道路上取得的每一次进步,才会愈加节制地进行文学创作,才懂得“写得多,不如写得好。写烂了,读者会抛弃你。”因为东西在文学创作的这条道路上,始终保持一颗初心,他才能走得更高、更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才会一直带着他创作的文字作品,拥抱生活,开创未来。(陈德轩)
在这一段介绍文字中,除去广西是我熟悉的,其它地名相对我而言与东西的名字一样陌生。
东西究竟有多牛呢?仅仅他发表在《人民文学》2021年第3期上的长篇小说《回响》,就得到了《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邱华栋等大伽的高度肯定、一致褒奖。冯小刚导演一口气读完这部小说,便马上决定要把这个故事拍成电视连续剧。《回响》获得2021年度《人民文学》长篇小说奖,2021年度“中国好书”奖,第五届施耐庵文学奖,并且斩获2023年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
其实早在1995年,二十九岁的东西就已经创作出中篇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这样的好作品,发表在1996年第1期《收获》杂志上,获得《小说月报》1996年度优秀作品奖,1998年第一届鲁迅文学奖。
因为对东西这名大匠十分陌生,我才试图通过这一篇访谈全面了解他。原来,东西除了是一位作家,还是一位编剧。他创作的剧本大都改编自自己的小说。他创作的小说很多都适合改编成影视剧。这便是东西的独到之处,他说:“写小说是去小说化的过程,因为你要奉献新元素。”
就《回响》这部作品,《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施战军如此评论:“所谓回响,并非重复应声,在波长减缩的部分,有万千声息悄然加入,由此发育面壁虚静的力道,努力在看似终归彼此一样的情境中,冲破沉落的迷之设定,释放脱俗的生之意义,守持正常的人之价值。”
施战军的这一段评语,不仅高度概括了《回响》这部长篇小说,也间接地点明了东西创作的所有文学作品的价值取向,深刻内涵。
东西写作的矿藏是故乡。谈起父母,东西说:“他们都是文盲,却都是知识分子,他们用口口相传的方式,为我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精髓,比如诚实,比如尊重,比如义气友善礼貌等。”谈起童年往事,东西拥有农家子弟天生具有的幽默感:“父母送我上学,最朴素的想法是让我能记工分,不被欺负。”东西选择文学创作这条道路与父母的初衷不无关系,作为只有中专学历的他,“不被欺负”可能也是东西走向社会后满怀的热切期望。
基于这一点,东西才会倍加珍惜自己在文学道路上取得的每一次进步,才会愈加节制地进行文学创作,才懂得“写得多,不如写得好。写烂了,读者会抛弃你。”因为东西在文学创作的这条道路上,始终保持一颗初心,他才能走得更高、更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才会一直带着他创作的文字作品,拥抱生活,开创未来。(陈德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