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在古风皖韵间探寻徽文化
文章字数:1573

“山绕清溪水绕城,白云碧嶂画难成。”掩映在青山绿水中的徽州歙县古城,与山西平遥、云南丽江、四川阆中并称为中国四大古城。行走在歙县的大街小巷,沧桑的古城墙、古朴的民居无不弥漫着徽文化气息。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就坐落在歙县古城南谯楼南侧的核心区域,独具特色的展陈内容、古色古香的装修风格让这里充满浓厚的人文氛围,接下来,跟随着记者的步伐走进这里,倾听沧桑岁月诉说历史和光阴的故事。
展陈内容多元 文化氛围浓厚
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总建筑面积11493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7793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3700平方米。其中陈列展厅面积4200平方米,藏品库区1500平方米,公共区域1000平方米。依托歙县博物馆,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现有三万余件馆藏文物,整个展陈分为“天下徽州”“遥忆徽州”“寻根徽州”“秋兴徽州”“梦里徽州”五大板块,以徽州历史为主线,展示徽州历史文化渊源。该馆具备征集、典藏、陈列、研究和宣教诸多功能,是为公众提供教育和鉴赏的公共机构,是徽州历史文化的集中展示窗口,也是徽州古城旅游新的打卡点。
为了进一步培养公众对博物馆的兴趣,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充分发挥自身文化特色,以“物”为中心,围绕“人”开展工作,面向社会大众对历史、文化、艺术、科学等方面进行宣教。陈列展览是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桥梁,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需要不断更新展陈内容,与时俱进实现文化与趣味的结合。徽州历史博物馆通过更新通史展厅文物藏品、定期举办不同专题的临展、不断开发新的文化创意商品、面向大众征集文物、收集观众的游览反馈意见等方式,丰富展出内容,让展品更贴近生活,与社会关注焦点和时代主题紧密相连,引导观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观众在每次参观博物馆后都有新的体验,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科普品牌新颖 科普工作出彩
历经千年的徽文化既是歙县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也是国家极其珍贵的文化宝藏。为了传承和发展好徽文化,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将馆藏文物与学校教育关联起来,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先后开展“科普月活动”“国际博物馆日——赏徽州千年文明”“我心中的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征文大赛”“徽墨手工制作亲子活动”“陶瓷工艺学习鉴赏绘画作品展”“徽派建筑榫卯结构技艺体验”等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不仅传播了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寓教于乐,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了解徽文化的兴趣。除了将各类游客“引进来”,博物馆还创新科普途径,创建“行走的课堂”,让馆内科普知识“走出去”,进入各合作学校,为广大师生带去文物历史知识趣味课程,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通过图文并茂的课堂讲解,为广大学生提供提升综合素养的学习平台,拓宽视野,丰富孩子们的社科文化知识。
同时,博物馆不断拓展科普平台,科普工作力度也在不断加强,该馆专门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县文物事务中心及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分管负责人组成,将科学普及教育工作纳入场馆全年规划与考核中,健全管理制度、落实活动经费,广泛动员城区学校、社会组织、科普教育基地和广大社科工作者积极参与,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取得实效。博物馆每月举行1—2次科普活动,大大增加了科学普及教育面,如面向青少年开展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对中国传统节日风俗知识宣传等科普讲座,通过创新宣教方式引导居民学科学、用科学。
科普宣教工作贵在坚持,近年来,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通过多方联动的方式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宣教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博物馆还将继续加大科普工作力度,充分利用馆内资源,挖掘潜力,创新科普工作思路、载体,不断深化科普工作内容,虚心学习先进经验,巩固已有成果,结合博物馆实际,发挥自身优势与特色,不断提高科普工作水平,与博物馆专兼职科技辅导员、科普志愿者、居民一起,共同营造传承历史文化的良好氛围。 (全媒体记者 黄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