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2年度安徽省科普示范单位
文章字数:3508
编者按:科普示范单位是面向社会公众提供科普产品与服务的组织机构,是开展社会性、群众性、经常性科普活动的有效平台,具有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功能,在科普宣传和科技创新领域具有很强的引领、带动、辐射作用。按照《关于开展2022-2025年度安徽省科普示范单位认定工作的通知》(皖科协普秘〔2022〕77号)要求,经单位申报、市级审核推荐、专家评议,500家申报单位拟认定为2022年度安徽省科普示范单位。从本期开始,本报开设“科普示范单位”专版,对认定的部分科普示范单位取得的成效、经验做法进行展示,以期充分发挥科普示范单位的带头作用,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经济强、格局新、环境优、活力足、百姓富的现代化美好安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安徽省勘查技术院:
凝聚科普力量 探究地球奥秘
学生在安徽省勘查技术院参观。
当大家还在被浩瀚的宇宙所吸引,是否会好奇我们脚下的地球内部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地下能打出水来?为什么地质学家能够找到石油、煤炭和其他矿产?地球内部是否也有着另一个世界?走进安徽省勘查技术院科普基地我们能找到答案。
位于合肥市庐阳区阜阳北路700号的安徽省勘查技术院科普基地,面积约2000平米,设有仪器设备展示厅、科学实验科普展示厅、物性实验室、学术报告厅等。其中,仪器设备展示厅展出近几十年来国内外主流的地球物理探测仪器;科学实验科普展示厅分为7个展区,分别介绍了地球起源与演化、深部三维探测、地质灾害、岩(矿)石、覆盖区找矿研究和
塌陷灾害实时监测与预警等方面地球科学知识;科普长廊展示了地球物理探测在各个领域发挥的作用和取得的成就。安徽省勘查技术院现有展出仪器设备130台套,科普长廊120延米,岩矿石展品200余件;科普图书100余册、科普知识展板30块以及科普视频短片10余部。
依托于科技平台优势、专业技术优势以及一流的设备设施,安徽省勘查技术院科普基地已发展成为以地球科学普及为主导、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为特色的科研实验类地学科普基地,先后获批“安徽省科普教育基地”、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科普基地”“安徽省科学普及基地”“合肥市科技旅游示范基地”“合肥市生态环境教育基地”“全省共青团教育培训实践基地”“合肥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党建引领基地建设
安徽省勘查技术院充分发挥党建促科建职能,经常性组织科普人员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各项规章制度,打造“政治上坚定忠诚,业务上专精高效,作风上严谨担当,服务上主动积极”的科普队伍,并且积极配合在院内开展的多次支部共建活动,向上级领导和兄弟单位展示了省勘查技术院的科普建设风貌和科普平台特色,为进一步加强党支部联系,提升党建工作水平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规范科普基地建设,确保基地科普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并取得预期成效,安徽省勘查技术院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包括《科普基地管理制度》《科普活动管理制度》《科普场馆管理制度》《安全措施与应急预案》《科普基地场馆管理制度》在内的12项管理制度。基地现有科普专职人员3名,兼职人员6名。2018年1月,在中国科协注册成立安徽省地质科技志愿服务队,现有科技志愿者67名。
活动促进科学普及
为加强科普能力建设,践行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安徽省勘查技术院科普基地常年对公众免费开放,根据每年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防灾减灾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以及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特定节日的活动主题,持续开展国土资源主题科普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以及网络“云课堂”活动,多次走进庐阳实验小学、青年路小学、屯溪路小学等学校,将地质科普知识与小学科学课岩石课程相结合,助力“双减”工作落地。通过丰富学生的地球科学知识,增强他们珍惜资源的意识,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了一颗热爱科学的种子。
不仅如此,安徽省勘查技术院还联合省地球物理学会、庐阳区杏林街道团工委、林店街道官塘社区少工委、北都社区少工委等群团组织,开展“喜迎‘二十大’·争做好队员”“红领巾”科普大讲堂、“童心向学·童心向党”等少先队科普暑期研学活动。联合省直团工委、省青联等单位先后走进砀山县胡楼小学,泗县黑塔镇、大杨镇,宿松县二郎镇,为当地百姓送上科普大餐。
通过不懈努力,2021年安徽省勘查技术院被省科学技术协会授予“安徽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8年—2020年期间,该院的志愿服务项目先后获安徽省第五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三等奖,合肥市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合肥市庐阳区优秀志愿服务项目。2019年—2022年,该院三名讲解员在安徽省自然资源科普讲解大赛中获得三等奖一项、优秀奖两项,并获得“安徽省自然资源科普使者”称号。下一步,安徽省勘查技术院将从加强软硬件建设、科普队伍建设,提高科普作品研发能力、基地管理水平,增强科普广度和深度,丰富科普活动内容与形式等方面着手,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作出积极贡献。
(全媒体记者 韩如意)
安徽大青山野生动物世界管理有限公司:
与自然同行 打造科普生态乐园
大青山野生动物世界景区。
占地两千亩,背倚青山,绿林环绕,这里有着羊驼、孔雀、梅花鹿等众多珍稀动物,同时还建有玻璃栈道、空中滑车、旋转木马等多项娱乐设施,这里就是位于马鞍山市的安徽大青山野生动物世界。曾经的废弃矿坑通过当地政府的精心修复,如今迎来了“华美蝶变”,成为了集生态修复、休闲娱乐、动物科普等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景点,受到省内外游客的青睐。
资源丰富 老旧矿区焕新颜
走进安徽当涂大青山野生动物世界,可以先与小动物来一次“亲密接触”,再去挑战惊险刺激的高空滑索、漂流,玩累了便坐下看一场精彩的马戏表演,待夜幕降临,还能和小伙伴一同参加篝火狂欢晚会……从早到晚,景区里充满无限惊喜与乐趣。当涂县政府秉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布局旅游产业发展,引进社会资本,通过加固山体、修坡治理、种植绿植、搭建游乐观光设施等措施,将原先的废弃矿坑改造成了以台阶瀑布、观景平台、玻璃栈道等景观为特色的主题乐园。
单一元素的景区建设不仅缺乏创新力,同时还缺少足够的吸引力。2017年,安徽大青山野生动物世界管理有限公司根据项目地形、地貌、周边环境,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投资7.3亿元,在当涂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一系列的规划论证和专家审查的前期工作,把废弃矿坑改造成生态旅游景点。“变身”之后的大青山野生动物世界是目前省内唯一利用废弃矿坑改造建成的大型综合旅游景区,园内建有综合服务区、旅游服务配套区、鸟语林、水禽动物科普区、山地丛林探险区、非洲湿地草食区、樱花谷生态体验区、花山瑶池多功能户外运动项目体验区等七大功能区,绿地覆盖率达76%,同时还为周边群众提供了300多个就业岗位,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优化布局 科普观光两不误
作为一家大型的动物乐园,大青山野生动物世界始终以“保护生态资源,爱护野生动物,传承历史文化”为工作宗旨,以自然生态为主题、以野生动物为特色。整个景区馆舍笼舍众多,引进有200多种、数量达3000多只的野生动物,在这里,游客们可以近距离观赏长颈鹿、斑马、河马等各种动物,充分享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乐趣,还可以通过科普宣传栏了解野生动物的习性和保护常识。此外园区还充分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精心修建了全国最高的15米李白雕像,以“诗仙李白第二故乡”为科普切入点,大力宣扬诗词文化,吸引众多中小学生的关注。
数量丰富的动物资源以及多元碰撞的游乐设施让这里也成为了省内最具人气的科普教育基地之一,每年园区都会组织开展众多以环境保护、爱护动物等主题科普教育活动,邀请省内外的中小学生来到动物世界,和各种动物零距离接触,了解生态知识,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筑牢生态保护的意识,基地面向广大中小学生,围绕动物行为、动物情感、动物认知、动物保护知识开展科普进校园系列主题活动,科普讲解员采用视频、故事、提问、互动等形式传递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学习、讨论的兴趣。活动与野生动物研学课程及动物科普相结合,集科学性、前沿性、趣味性、生态性于一体。
今年以来,依托丰富的科教和旅游资源,安徽大青山野生动物世界获评“国家级4A景区”称号。接下来,园区将坚持常态化科普研学理念、不断创新宣教形式和内容,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着力打造人民群众身边“有深度、有温度”的科普教育基地,多角度、全方位让这片充满生机的湿地公园散发科学魅力。于此同时,安徽大青山野生动物世界管理有限公司将牢牢利用好这片绿水青山,把课堂“搬进”大自然,推动研学旅游等科教项目创新升级,用情用心将园区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动物王国、欢乐世界”,让更多学生群体零距离探索自然奥秘。 (全媒体记者 黄文静)
安徽省勘查技术院:
凝聚科普力量 探究地球奥秘

当大家还在被浩瀚的宇宙所吸引,是否会好奇我们脚下的地球内部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地下能打出水来?为什么地质学家能够找到石油、煤炭和其他矿产?地球内部是否也有着另一个世界?走进安徽省勘查技术院科普基地我们能找到答案。
位于合肥市庐阳区阜阳北路700号的安徽省勘查技术院科普基地,面积约2000平米,设有仪器设备展示厅、科学实验科普展示厅、物性实验室、学术报告厅等。其中,仪器设备展示厅展出近几十年来国内外主流的地球物理探测仪器;科学实验科普展示厅分为7个展区,分别介绍了地球起源与演化、深部三维探测、地质灾害、岩(矿)石、覆盖区找矿研究和
塌陷灾害实时监测与预警等方面地球科学知识;科普长廊展示了地球物理探测在各个领域发挥的作用和取得的成就。安徽省勘查技术院现有展出仪器设备130台套,科普长廊120延米,岩矿石展品200余件;科普图书100余册、科普知识展板30块以及科普视频短片10余部。
依托于科技平台优势、专业技术优势以及一流的设备设施,安徽省勘查技术院科普基地已发展成为以地球科学普及为主导、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为特色的科研实验类地学科普基地,先后获批“安徽省科普教育基地”、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科普基地”“安徽省科学普及基地”“合肥市科技旅游示范基地”“合肥市生态环境教育基地”“全省共青团教育培训实践基地”“合肥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党建引领基地建设
安徽省勘查技术院充分发挥党建促科建职能,经常性组织科普人员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各项规章制度,打造“政治上坚定忠诚,业务上专精高效,作风上严谨担当,服务上主动积极”的科普队伍,并且积极配合在院内开展的多次支部共建活动,向上级领导和兄弟单位展示了省勘查技术院的科普建设风貌和科普平台特色,为进一步加强党支部联系,提升党建工作水平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规范科普基地建设,确保基地科普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并取得预期成效,安徽省勘查技术院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包括《科普基地管理制度》《科普活动管理制度》《科普场馆管理制度》《安全措施与应急预案》《科普基地场馆管理制度》在内的12项管理制度。基地现有科普专职人员3名,兼职人员6名。2018年1月,在中国科协注册成立安徽省地质科技志愿服务队,现有科技志愿者67名。
活动促进科学普及
为加强科普能力建设,践行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安徽省勘查技术院科普基地常年对公众免费开放,根据每年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防灾减灾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以及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特定节日的活动主题,持续开展国土资源主题科普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以及网络“云课堂”活动,多次走进庐阳实验小学、青年路小学、屯溪路小学等学校,将地质科普知识与小学科学课岩石课程相结合,助力“双减”工作落地。通过丰富学生的地球科学知识,增强他们珍惜资源的意识,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了一颗热爱科学的种子。
不仅如此,安徽省勘查技术院还联合省地球物理学会、庐阳区杏林街道团工委、林店街道官塘社区少工委、北都社区少工委等群团组织,开展“喜迎‘二十大’·争做好队员”“红领巾”科普大讲堂、“童心向学·童心向党”等少先队科普暑期研学活动。联合省直团工委、省青联等单位先后走进砀山县胡楼小学,泗县黑塔镇、大杨镇,宿松县二郎镇,为当地百姓送上科普大餐。
通过不懈努力,2021年安徽省勘查技术院被省科学技术协会授予“安徽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8年—2020年期间,该院的志愿服务项目先后获安徽省第五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三等奖,合肥市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合肥市庐阳区优秀志愿服务项目。2019年—2022年,该院三名讲解员在安徽省自然资源科普讲解大赛中获得三等奖一项、优秀奖两项,并获得“安徽省自然资源科普使者”称号。下一步,安徽省勘查技术院将从加强软硬件建设、科普队伍建设,提高科普作品研发能力、基地管理水平,增强科普广度和深度,丰富科普活动内容与形式等方面着手,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作出积极贡献。
(全媒体记者 韩如意)
安徽大青山野生动物世界管理有限公司:
与自然同行 打造科普生态乐园

占地两千亩,背倚青山,绿林环绕,这里有着羊驼、孔雀、梅花鹿等众多珍稀动物,同时还建有玻璃栈道、空中滑车、旋转木马等多项娱乐设施,这里就是位于马鞍山市的安徽大青山野生动物世界。曾经的废弃矿坑通过当地政府的精心修复,如今迎来了“华美蝶变”,成为了集生态修复、休闲娱乐、动物科普等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景点,受到省内外游客的青睐。
资源丰富 老旧矿区焕新颜
走进安徽当涂大青山野生动物世界,可以先与小动物来一次“亲密接触”,再去挑战惊险刺激的高空滑索、漂流,玩累了便坐下看一场精彩的马戏表演,待夜幕降临,还能和小伙伴一同参加篝火狂欢晚会……从早到晚,景区里充满无限惊喜与乐趣。当涂县政府秉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布局旅游产业发展,引进社会资本,通过加固山体、修坡治理、种植绿植、搭建游乐观光设施等措施,将原先的废弃矿坑改造成了以台阶瀑布、观景平台、玻璃栈道等景观为特色的主题乐园。
单一元素的景区建设不仅缺乏创新力,同时还缺少足够的吸引力。2017年,安徽大青山野生动物世界管理有限公司根据项目地形、地貌、周边环境,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投资7.3亿元,在当涂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一系列的规划论证和专家审查的前期工作,把废弃矿坑改造成生态旅游景点。“变身”之后的大青山野生动物世界是目前省内唯一利用废弃矿坑改造建成的大型综合旅游景区,园内建有综合服务区、旅游服务配套区、鸟语林、水禽动物科普区、山地丛林探险区、非洲湿地草食区、樱花谷生态体验区、花山瑶池多功能户外运动项目体验区等七大功能区,绿地覆盖率达76%,同时还为周边群众提供了300多个就业岗位,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优化布局 科普观光两不误
作为一家大型的动物乐园,大青山野生动物世界始终以“保护生态资源,爱护野生动物,传承历史文化”为工作宗旨,以自然生态为主题、以野生动物为特色。整个景区馆舍笼舍众多,引进有200多种、数量达3000多只的野生动物,在这里,游客们可以近距离观赏长颈鹿、斑马、河马等各种动物,充分享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乐趣,还可以通过科普宣传栏了解野生动物的习性和保护常识。此外园区还充分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精心修建了全国最高的15米李白雕像,以“诗仙李白第二故乡”为科普切入点,大力宣扬诗词文化,吸引众多中小学生的关注。
数量丰富的动物资源以及多元碰撞的游乐设施让这里也成为了省内最具人气的科普教育基地之一,每年园区都会组织开展众多以环境保护、爱护动物等主题科普教育活动,邀请省内外的中小学生来到动物世界,和各种动物零距离接触,了解生态知识,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筑牢生态保护的意识,基地面向广大中小学生,围绕动物行为、动物情感、动物认知、动物保护知识开展科普进校园系列主题活动,科普讲解员采用视频、故事、提问、互动等形式传递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学习、讨论的兴趣。活动与野生动物研学课程及动物科普相结合,集科学性、前沿性、趣味性、生态性于一体。
今年以来,依托丰富的科教和旅游资源,安徽大青山野生动物世界获评“国家级4A景区”称号。接下来,园区将坚持常态化科普研学理念、不断创新宣教形式和内容,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着力打造人民群众身边“有深度、有温度”的科普教育基地,多角度、全方位让这片充满生机的湿地公园散发科学魅力。于此同时,安徽大青山野生动物世界管理有限公司将牢牢利用好这片绿水青山,把课堂“搬进”大自然,推动研学旅游等科教项目创新升级,用情用心将园区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动物王国、欢乐世界”,让更多学生群体零距离探索自然奥秘。 (全媒体记者 黄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