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以改革创新推动乡村振兴
文章字数:1052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问题,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支撑,加快推动乡村振兴,着力打造“良田集中连片、农业绿色生态、农村整洁安宁、农民富裕富足”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优化农村空间布局。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罗江区紧紧抓住金山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契机,按照“布局优、设施齐、功能全、生态美、微田园”的理念,重点围绕农用地和建设用地整理、改善农民居住条件、乡村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通过综合整治,预计可新增耕地4000多亩。实践证明,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能有效解决乡村空心化以及耕地碎片化、非农化等问题,加快实现农业规模经营、人口集中居住、产业聚集发展。
  壮大农业特色产业。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立足资源禀赋、市场需求等精准发力,创新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才能塑造发展新优势。罗江区依托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和国家级油菜制种大县优势,大力发展制种产业,在全国率先推出水稻、油菜双季高效制种模式。
  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必须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罗江区作为四川省唯一的新型农民合作联合社(以下简称农联)改革试点,积极开展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县创建、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工作,以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突破口,创新探索“龙头企业+农联+家庭农场+小农户”利益联结模式,全方位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规范发展农民合作社213个、家庭农场1304户,培养职业化农民1343人,实现“一个村民小组有一位职业化农民”,有效带动本地农民增收致富。
  激发乡村善治活力。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持续完善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罗江区以推进支部标准化规范化为契机,通过“定向收集、定向议事、定向反馈”,“邻里问题自己议、组上问题大家议、村务问题代表议、突出问题引导议”的“三定四合议”,进一步完善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尊重农民意愿,切实保障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有助于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进一步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黄琦)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