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4版
发布日期:
爱粮、节粮,我们在行动
文章字数:1127
  “人应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爱粮、节粮的种子,号召身边的人爱粮、节粮,让爱粮、节粮行为常态化,并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种自觉行动。
  据农业农村部信息,截至2021年中国粮食生产已经实现连续18年丰产。历史上的饥荒年代,粮食短缺给老百姓生活带来的疾苦和人们关于饥饿的记忆已经离我们渐渐远去。然而,当今世界上仍然有许多国家存在饥饿和粮食不足现象。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2021年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粮食进口国,其中进口最多的是大豆和油料,当前中国粮食自给率约为88.4%,大豆自给率仅为18%。2022年俄乌冲突发生后,乌克兰、俄罗斯均颁布粮食出口禁令,导致世界更多人将面对断粮的威胁。因此,我们需要常怀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确保粮食安全,端牢自己的饭碗。
  中国人自古以勤俭节约著称,然而在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候,伴随着粮食种类日趋丰富,食物更加充裕,粮食浪费却无处不在。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经过三年多的走访,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后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城市的大型餐馆、游客、中小学生以及公务聚餐是食物浪费的“重灾区”,而在农村以及部分城市的周边地区,食物浪费更为严重,食物吃不了就倒掉的现象十分普遍。早在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就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良好美德。
  吃饭不浪费是最基本的餐桌礼仪。“减少食物垃圾”不是一句口号,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实实在在的行动。为了杜绝“舌尖上的浪费”,日常生活中,我们做饭时,吃多少做多少;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点餐时,吃多少点多少,学会打包和分享食物,做到理性消费,营养膳食,为国家粮食安全做贡献。
  我国民间流传的米雕艺术展现了小小一粒米的朗朗乾坤。当我们第一眼看到北大校园手提馒头、矿泉水的韦东奕时,我们要理解这位数学天才生活之简朴。“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了让中国人民吃得饱、吃得好,一生奔走在田间地头,并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他所热爱的水稻事业。2020年6月,90岁高龄的袁老仍然和他的研究团队在青海柴达木盆地盐碱地里试种高寒耐盐碱水稻并获得成功。粮食从生产出来,到加工成各种我们可以食用的食物的漫长的过程,不仅包含着无数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苦劳动,还包含着各种工艺和技术,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浪费食物,而应从心底对食物产生敬畏之情。
  庐江县是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我们要把农业作为自己的特色产业。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国家对粮食主产区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越来越大,一些强农惠农政策相继落地,我们希望更多孩子家长能扎根土地,我们希望更多孩子能不再留守,同时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通过科技创新来保障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真正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希望小学 丁成刚)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