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水润民生 涓涓流水惠“皖家”
文章字数:1160
初秋八月,记者来到六安市淠史杭灌区的罗管节制闸,站立在河边,只见水波涛涛,沿岸绿植丛生。俗话说“水生万物”,正是因为有水资源的存在,生命才得以在蔚蓝天空下萌生、繁衍生息。1958年8月,淠史杭灌区开工兴建,至今已有65周年。经过65年的建设与管理,淠史杭灌区发挥了巨大的综合减灾防灾效益,为合肥、六安及沿渠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水资源支撑,为区域生态安全提供了保障,被灌区人民誉为“生命之源”“发展之源”“幸福之源”,在安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水利促发展 筑牢振兴基石
作为淠河总干渠最重要的控制性节制闸,罗管节制闸平均每天都在以超过60立方米/秒的流量向合肥供水,被称为合肥的“水龙头”。“从前我们这里的闸门开放都要人工手动,费时费力,2012年我们将原闸进行第三次更新改造,不仅实现了闸门自动化控制,还引入了视频监视等信息化系统。”罗管节制闸相关负责人陈云向记者介绍道。跟随着陈云的步伐,记者走进了这里的调控室,每个蜿蜒而上的阶梯转角处的墙面上都用图文的方式展示着罗管节制闸多年来的变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淮儿女安定富足的生活背后,凝结着一代又一代建设者们的心血和汗水。
淠史杭灌区横跨长江和淮河流域,地处我国长江经济带和淮河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发展区域,有效灌溉面积1060万亩,惠及皖豫2省4市17个县区,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全国最大灌区。随着我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无论是从国家对灌区的主体功能区划还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位来看,淠史杭都被赋予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意义。
水利保生态 绘就绿色画卷
生态兴,则文明兴。淠史杭灌区在极大方便周边农民生产生活的同时,也为江淮大地增添了一抹靓丽的绿色。站在淠史杭灌区的横排头渠首枢纽岸边,一幅自然和美、山水相依的皖西画卷在记者眼前徐徐展开。顺着鹅卵石路一直向前走,在规划精美的公园内,还专门建造了一块用来纪念这项伟大水利工程的丰碑。
新时代,新征程,唯爱得绿水青山,方能守住金山银山。昔日的贫瘠之地变成今天的“江淮大粮仓”和生态宜居幸福之乡,淠史杭灌区将水害变水利,65年来,已累计灌溉供水1786亿立方米,累计灌溉农田5.17亿亩,因灌溉因素增产粮食1590亿斤,抗旱减灾效益约1600多亿元。灌区内六大水库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以上,每年为下游生态补水3亿立方米左右,构建了覆盖1.4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庞大水生态系统,形成了山高水长、林茂草丰的优美生态环境。
淠史杭灌区的建成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治水为民的一座历史丰碑。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徐维国表示,“回顾过去,淠史杭灌区的先辈们谱写了新中国水利史上辉煌灿烂的治水篇章;展望未来,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我们将迈出建设现代化灌区的更大步伐,书写更加激情澎湃的奋斗篇章。” (全媒体记者 黄文静)
水利促发展 筑牢振兴基石
作为淠河总干渠最重要的控制性节制闸,罗管节制闸平均每天都在以超过60立方米/秒的流量向合肥供水,被称为合肥的“水龙头”。“从前我们这里的闸门开放都要人工手动,费时费力,2012年我们将原闸进行第三次更新改造,不仅实现了闸门自动化控制,还引入了视频监视等信息化系统。”罗管节制闸相关负责人陈云向记者介绍道。跟随着陈云的步伐,记者走进了这里的调控室,每个蜿蜒而上的阶梯转角处的墙面上都用图文的方式展示着罗管节制闸多年来的变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淮儿女安定富足的生活背后,凝结着一代又一代建设者们的心血和汗水。
淠史杭灌区横跨长江和淮河流域,地处我国长江经济带和淮河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发展区域,有效灌溉面积1060万亩,惠及皖豫2省4市17个县区,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全国最大灌区。随着我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无论是从国家对灌区的主体功能区划还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位来看,淠史杭都被赋予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意义。
水利保生态 绘就绿色画卷
生态兴,则文明兴。淠史杭灌区在极大方便周边农民生产生活的同时,也为江淮大地增添了一抹靓丽的绿色。站在淠史杭灌区的横排头渠首枢纽岸边,一幅自然和美、山水相依的皖西画卷在记者眼前徐徐展开。顺着鹅卵石路一直向前走,在规划精美的公园内,还专门建造了一块用来纪念这项伟大水利工程的丰碑。
新时代,新征程,唯爱得绿水青山,方能守住金山银山。昔日的贫瘠之地变成今天的“江淮大粮仓”和生态宜居幸福之乡,淠史杭灌区将水害变水利,65年来,已累计灌溉供水1786亿立方米,累计灌溉农田5.17亿亩,因灌溉因素增产粮食1590亿斤,抗旱减灾效益约1600多亿元。灌区内六大水库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以上,每年为下游生态补水3亿立方米左右,构建了覆盖1.4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庞大水生态系统,形成了山高水长、林茂草丰的优美生态环境。
淠史杭灌区的建成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治水为民的一座历史丰碑。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徐维国表示,“回顾过去,淠史杭灌区的先辈们谱写了新中国水利史上辉煌灿烂的治水篇章;展望未来,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我们将迈出建设现代化灌区的更大步伐,书写更加激情澎湃的奋斗篇章。” (全媒体记者 黄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