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版
发布日期:
安徽庐江:“村网共建”产业兴 服务养殖致富路
文章字数:2620
  “稻虾田的温控装置、增氧泵等设备对电力的需求量非常大,有你们不定时来检查,我心里也踏实多了!”看着一边擦汗一边忙碌着的“红马甲”们,家住安徽最大规模的稻虾养殖基地——庐江放马滩稻虾养殖基地的种养户吴宝林脸上露出了笑意。8月上旬,国网庐江县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走进田间地头,结合“村网共建”便民服务对养殖专业户的电力供应进行检查。这一行动旨在排查和消除养殖户供电设施的各类安全隐患,指导养殖户应对突发性停电故障,对用电设备提供“义诊”。
  猪舍升级 助力乡村产业致富路
  在传统的印象中,养猪场都是蚊蝇纷飞,臭气熏天。然而,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现代电气化科学养猪的应用,一排排猪舍也是干净整洁,自动投料、恒温监控、科学排放较过去已是大不相同。
  位于庐江县永桥村的缘家乐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是当地有名的猪肉供应大户,在进行了猪舍电气化升级后,年产量达到了6000头猪,较往年同比上升60%。“庐江本周最高温度将有35℃以上,而生猪养殖的适宜温度在15-23℃,电力的稳定供应对生猪养殖至关重要”缘家乐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丁荣兵说。
  “在得知养殖基地扩建和引入电气化设备后,我们第一时间对周边的供电设备进行了改造,协助用户新架设250千伏安变压器一台。”国网庐江县供电公司万山中心供电所运检技术员丁文杰说道。
  为了满足养殖户的电力需求,国网庐江县供电公司制定了一系列便民服务措施。依托各乡镇“村网共建”电力便民服务点组织共产党员服务队上门服务,对养殖户在用电管理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改进,提供电价政策咨询和用电指导,并及时反馈养殖户的用电服务需求给公司相关部门处理。建立服务养殖户“一户一案”,登记了养殖户位置、途经线路和变压器等信息,以确保责任到人,定期巡视配电线路,指导养殖户应对突发性停电故障。
  近年来,为适应乡村产业兴旺的发展要求,国网庐江县供电公司大力为养殖业建设开展台区增容、线路架设及低电压治理工作,新增400千伏安变压器7台,新建、改建10千伏线路3条共3.6千米,辖区供电可靠率提高到99.965%以上,强劲的电力保障促成庐江县形成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体系。
   渔光互补 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在安徽省庐江县最大的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金太阳环圩光伏电站,一排排光伏板在太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光伏板下,一只只龙虾挥舞着红色的双钳在水底畅游觅食,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映射着的是庐江县乡村发展在渔光互补模式下蕴含的强大动能。
  近日,国网庐江县供电公司的工作人员驾车驶入金太阳环圩光伏电站,与往常不同的是,车上不仅装载着日常为光伏板及线路检查所用的专业仪器,还带着电子秤和塑料盆,准备对光伏电站新捕捞的龙虾进行统一收售。随着气温的升高和日均光照强度的增加,渔光互补光伏电站的小龙虾产业和光伏板带来的双收益迈上新台阶。
  为了保障光伏电站的正常运行,同时为光伏电站的龙虾养殖产业拓宽销售渠道,国网庐江县供电公司以支部联建共创为纽带,以“村网共建”电力便民服务点为载体,定期联合金太阳环圩光伏电站运维人员,重点对水面光伏设备线路、计量、配电房等重点环节进行隐患排查,同时在公司内部推广龙虾产品,促进员工消费帮扶,推进光伏产业与当地龙虾养殖产业的相融并进。
  金太阳环圩光伏电站占地1000亩,年发电量能够达到6000万度,在与供电公司支部联建共创的模式下,同步向周边的村庄推广龙虾养殖,以个人分片承包的形式,对站内水域龙虾养殖进行分包,集中收售后以内部推广加外部销售相结合,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共同推进乡村经济发展,周边村民的龙虾养殖收益可以达到5万余元。
  “在光伏电站建立初期,我们便第一时间组织协调专业部门到光伏电站上门咨询建设需求,共同开展建设规划。在与光伏电站建立常态联络机制后,我们组织员工对站内光伏设备进行隐患排查的同时也时刻关注着站内水产品养殖的情况,联合站内工作人员对周边村民的龙虾养殖进行指导和集中销售管理,以‘光伏发电+渔业养殖’的模式推进乡村产业有机结合。”国网庐江县供电公司白湖中心供电所负责人方生说道。
  近年来,国网庐江县供电公司充分挖掘地域优势,探索光伏新兴产业与水产品养殖传统农业的新发展模式,先后为县域内26座光伏电站的投运做好前期设计、并网发电及日常运维工作,同时推动县域内3座水上光伏电站完成了渔光互补产业模式和当地乡村经济相融合,目前全县光伏并网容量达到222.2兆瓦,预计2023年底实现280兆瓦的并网目标,为乡村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以电为媒 驱动水产养殖新势态
  黄陂湖大闸蟹,产自庐江县中部的黄陂湖,素以“青壳背厚、白肚金瓜、个大膏腴、黄满味美”而著称。大闸蟹蟹肉纤维长,肉质细腻鲜甜,营养丰富,风味独特。黄陂湖位于庐江县城东南5公里,总面积5.7万亩,湖区水质清新、水草茂盛.底栖生物丰富,其气候特征和优越生态环境为大闸蟹优良品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
  随着农业科技的引导,水产品养殖业的电力保障也成为了其中重要的一环。电力增氧对于养螃蟹是非常重要,一旦水体含氧量不够,就会造成不小的损失,捕捞后还需进行及时放入冷库进行低温保存,通过科技创新、养殖手段的更新,充足的电力保障使得螃蟹产量大幅提升。
  国网庐江县供电公司依托电力便民服务点组织国家电网安徽电力(合肥庐江)皖美共产党员服务队来到庐江县白湖镇水产养殖家庭农场,为养蟹所需增氧泵的用电设施进行义务“体检”,确保9月开捕大丰收。
  据了解,这支党员服务队通过不定期走进养殖农场,宣传安全用电知识,义务整改不合格用电线路,为养殖户排忧解难。他们“手把手、面对面”指导养殖户安全用电,在现场指教如何规范操作电气设备,确保养殖户安全用电无忧。
  “这几年,多亏了供电部门的鼎力帮助,电力足、服务优,让养殖设备用电有了保障,我们养殖面积也是逐年扩大,现在有接近200亩,大家的收入一年比一年高,今年又是丰收年!”山后圩水产养殖家庭农场的张老板在蟹塘边深有感触地表示。
  为了更好地与养殖企业、养殖户交流沟通,“村网共建”电力便民服务点的服务队员们还主动学习螃蟹养殖技术,了解冷库保养、饲料粉碎投放时间、增氧天气、鱼蟹病预防等知识,把供电服务送到渔民“心坎上”,为蟹塘用电用心“体检”,力保大闸蟹丰产丰收,拉动乡村大经济。
  近年来,国网庐江县供电公司持续优化电力营商环境,为养殖户提供更优质的电力服务,结合庐江县地域经济特色,对“稻虾种养”“稻鸭共育”“种养循环”等进行绿色养殖新模式大力推广。加强与农业部门的沟通,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以“村网共建”新模式持续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为美丽乡村建设赋能。
  (左睿 丁文康)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