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4版
发布日期:
麦价小幅上涨 后期或弱势运行
文章字数:1548
  7月下旬以来,新麦收购价格较前期有所上涨,但农户尤其是种粮大户售麦积极性不高。部分大户向笔者反映,由于今年部分田块单产下降,加上农资价格持续上涨,如果按照目前的价格出售,利润点偏低。一些有仓储能力的大户基本不再销售新麦,他们表示,到秋冬季再出售,期待那时麦价能有一个明显的上升。
  部分地区麦价小涨
  前几天,我省北部一些地区迎来明显降雨,正在地里忙活的孙子富说,这次降雨对于在地作物来说是好事,如果丰收的话,将会弥补小麦减产带来的损失。据孙子富介绍,7月25日以来,新麦价格开始小幅上涨,目前主流的价格是每斤1.38元到1.4元,较7月初每斤上涨0.05元左右。“之前不好卖的芽麦这几天价格也涨了,每斤1.2到1.25元,基本都是饲料厂收购。”
  濉溪县百善镇种植户叶志光家里的小麦,芽麦比率较高,之前一直没人收购,价格也低于每斤1.1元。“7月下旬,有很多饲料厂来镇里收购芽麦,价格也涨到每斤1.2元。”叶志光经过打听得知其中原因,因为最近玉米价格一直比较高,每斤已突破1.4元,饲料厂为减少成本,采用芽麦加工饲料,所以芽麦的收购量增加,价格也明显上升。
  灵璧县朱集镇小麦种植大户刘杰表示,目前价格已达到每斤1.55元。“最近一周新麦价格在小幅上涨,订单小麦更是水涨船高。”
  大户惜售心理较强
  “说句实话,虽然新麦价格较上月中旬上涨,但仍然没有达到我的期望值。”孙子富说,今年小麦生长后期遭遇降雨,芽麦占比较往年偏高,产量也减少了一些。而去年冬季农资价格上涨让小麦种植成本增加不少,按照目前每斤1.38元出售,每亩利润要比去年减少100多元。他坦言,要等到10月份后再考虑出售。
  刘杰也有同样的感受,虽然订单小麦的价格比一般的小麦高,但刘杰还是不太满意。“订单小麦的种植成本也要比普通小麦高,管理也费工夫,目前每斤1.55元的价格,还是不如去年的利润高。”刘杰向笔者解释,因为去年农资价格上涨太猛,加上今年部分田块单产下降,芽麦占比高于常年,订单小麦的收购方是不要芽麦的,所以符合标准的小麦总量不如去年。刘杰前几年建了几个仓库,能存放自己合作社生产的全部小麦和玉米,所以他考虑在10月份前后再联系厂家销售。
  颍泉区闻集镇种粮大户葛翔说,7月下旬后新麦价格一直在上升,相信今年秋冬季也不会太差,由于去年农资价格大涨,很多农户都希望麦价再涨一些,这样能承担农资价格上涨的成本。“我的心理价位是每斤1.45元,目前我还没有出售的想法。”
  预计后期弱势运行
  省农科院小麦种植专家曹承富向笔者介绍了当前新麦市场,目前总体上是新麦收购的平缓期。他说,结合当前的市场供需形势以及后期的影响因素,对于标准品质的小麦来说,7、8月份的价格走势或形成一个“弧形顶”。也就是在7月份,小麦价格窄幅缓步提升,而进入8月份后,或呈窄幅缓步下滑的走势。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推动行情上行的收购动力在逐步减弱。无论是对于各级国有粮库的储备轮换,还是企业常规的加工用粮备货,在经过6、7月份的收购后,采购计划多数已完成大半,8月份后多进入扫尾阶段,继续提价收购的意愿不强。
  二是终端消费羸弱,短期内难以助力麦价上行。虽然7月下旬国家继续就宏观形势改善和推动市场消费做出进一步部署,但预计难以在短期内通过终端有所反映。8月下旬后,大中院校陆续开学,但国内暑期游也陆续宣告结束,增减相抵,预计不会对面粉消费带来更多的增量机会。
  三是市场预期的主流是“看多不做多”。虽然市场参与者依旧能找出多条在后期能够推动麦价上涨的因素,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依旧是谨小慎微,甚至是通过价格调整、品质严控等方式来测试当前价格的韧性和弹性。
  四是同类谷物商品的供需形势也会干扰小麦的价格走势。部分地区的玉米在8月份后会有少量上市,如果价格合适,会吸引不少中小饲料加工企业和养殖户来采购,这虽然不会对小麦形成直接的“利空”,但会干扰市场的判断。
  (刘刚)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