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版
发布日期:
大棚种蔬菜年赚百万
文章字数:1156
  舒城县汤池镇西河村的汪泽柱是当地有名的蔬菜种植大户,专心从事大棚菜种植,在销售方面也有自己的想法,这几年每年都要卖出数十万斤蔬菜,利润高达百万元。
  在汪泽柱家的莴笋地,整齐码放着农家肥。“我种莴笋等蔬菜全部施用农家肥,这些都是堆放了一年以上的牛粪。”汪泽柱对笔者说。为什么要放一年,而不是用新鲜牛粪呢?面对笔者的提问,汪泽柱解释:“时间久的牛粪是经过了发酵的,肥效持久,在蔬菜生长过程中能源源不断地提供营养,这样种出的蔬菜品质好,卖的价格也高。”为保证蔬菜的质量,汪泽柱坚决不用化肥,尽管他家的莴笋比普通莴笋价格要高,但良好的品质吸引了合肥市、六安市不少超市前来购买。
  今年53岁的汪泽柱,1991年外出打工,在浙江温州从事折叠剪刀的生产和销售,一干就是20年,积累了一笔资金。2011年,他回到家乡开始从事蔬菜种植。“现在农村交通、水利设施越来越完善。我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搞大棚蔬菜规模种植。”汪泽柱说。
  他从种植10亩辣椒开始起步,第一年投资15万元。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当年辣椒市场低迷,不仅价格低,而且不好销售。“第一年亏本了,于是我就向省农科院的专家请教,他们认为我单一种植辣椒的风险很高,建议我多种植几个品种。”汪泽柱告诉笔者,2012年,他种植的蔬菜品种增加到七八个,果然销售不成问题,从那年开始,他的事业一帆风顺,种植面积也扩大了很多。目前他种植蔬菜300多亩,建设大棚200多个,主要种植有机莴笋、小油菜、白菜、香菜、菠菜、番茄、辣椒、韭菜、黄瓜等十几个品种,这几年种植蔬菜收入一直不错,去年每亩大棚蔬菜的利润近5000元,当年通过销售蔬菜就赚了一百多万元。
  “种蔬菜不能盲目发展,要有市场意识,要生产出市场需要的蔬菜。”汪泽柱说,比如香菜每年的最高价格出现在九月初,他就要提前算好时间,在当年七月份播种,正好九月初上市,每斤都能卖到12元,亩产2000斤香菜,除去成本,赚个一万元不成问题。当其他村民在思考到哪打工工资高时,他却想着怎样通过差异化种植来实现最大效益。“除了考虑种植反季节蔬菜外,还要掌握市场变化。”在汪泽柱看来,市场蔬菜的供求有一定的规律,蔬菜价格会有个最低点,根据这个变化选对种植的时机。他告诉笔者,目前种植的蔬菜主要销售到合肥、六安、芜湖等地,基本供不应求。
  规模种植蔬菜需要大量人力,这也给当地农民带来了一笔可观的收入。“蔬菜从播种开始,中间经过除草、浇水、施肥等环节,最后还要采摘,都离不开人力。”汪泽柱说,平时这里需要40多人的固定劳动力,如果赶上忙时,需要100多劳动力,每年光工资开支需要130多万元。
  谈到未来的打算,汪泽柱说,首先要建好新的蔬菜钢构大棚,准备在今年冬季进行幼苗育植,通过育苗移栽的莴笋,要比自然种植的提前一个月上市。其次是在目前种植基础上扩大种植面积,计划明年流转100亩土地用于莴笋、小油菜等有机蔬菜种植。 (刘刚)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