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科技来助力增收有底气
文章字数:854
颍上县江店孜镇种植大户宋廷周,对今年夏种水稻单产突破1000公斤充满信心,他的高产“底气”,有着坚实的科技支撑。
今年,宋廷周种的几百亩水稻,被颍上县农业绿色发展推进中心列为高产攻关田,后者对农田传感器、卫星遥感、田间气象监测站采集的水土数据和作物长势、气象趋势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借助水稻生长发育机理模型对宋廷周给予农事专业指导。
在颍上县农业绿色发展推进中心,指导种田的“智慧大脑”——“数智农业云平台”正在工作。在这个平台上,遥感卫星收集的地面多光谱数据清晰显示,宋廷周的田里水稻颜色偏绿,相邻的地块偏黄。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后给出的作物田管建议方案迅速推送到农户手机App,这份方案建议对偏黄色田地加强田管、适时追肥,同时也提醒农户,进入水稻拔节期,要关注稻田飞虱,做好虫害预防工作。
种植大户花永成从手机App接收到建议方案后,立即着手施肥。“以前我也不太相信这个,但经历了一季小麦,我彻底相信了。”花永成告诉笔者,去年冬季,自家小麦长势很好,但工作人员却根据后台数据分析,预测小麦后期会倒伏。看着工作人员拿出这两年来的积温、积雨、土壤温度及湿度等方面的数据,花永成听从建议,有针对性地加强了田管。“今年午收,俺家小麦一点也没倒伏,产量达到了1200多斤。”
花永成介绍,以前都是根据经验田管、施肥,特别是施肥,怎么配、用多少都很随意。而现在有了土壤养分、墒情监测这些系统,对每个地块的作物都能够做到精准管理,既科学又省心。
除了利用“数智农业云平台”为农户提供精准农事服务,2020年起,颍上县农业绿色发展推进中心还承担起了国家农业绿色发展长期固定观测颍上试验站的建设工作。
“这两年,我们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了8个大类580余项观测指标体系。”颍上县农业绿色发展推进中心主任王冠军介绍,这些关于农田水、土壤、大气、生物多样性和废弃物的相关数据,在综合评价传统种植模式和绿色种植模式后,可以引导群众开展绿色种植。“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我们的农业发展水平将不断提升。”
(杨燕 刘金华)
今年,宋廷周种的几百亩水稻,被颍上县农业绿色发展推进中心列为高产攻关田,后者对农田传感器、卫星遥感、田间气象监测站采集的水土数据和作物长势、气象趋势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借助水稻生长发育机理模型对宋廷周给予农事专业指导。
在颍上县农业绿色发展推进中心,指导种田的“智慧大脑”——“数智农业云平台”正在工作。在这个平台上,遥感卫星收集的地面多光谱数据清晰显示,宋廷周的田里水稻颜色偏绿,相邻的地块偏黄。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后给出的作物田管建议方案迅速推送到农户手机App,这份方案建议对偏黄色田地加强田管、适时追肥,同时也提醒农户,进入水稻拔节期,要关注稻田飞虱,做好虫害预防工作。
种植大户花永成从手机App接收到建议方案后,立即着手施肥。“以前我也不太相信这个,但经历了一季小麦,我彻底相信了。”花永成告诉笔者,去年冬季,自家小麦长势很好,但工作人员却根据后台数据分析,预测小麦后期会倒伏。看着工作人员拿出这两年来的积温、积雨、土壤温度及湿度等方面的数据,花永成听从建议,有针对性地加强了田管。“今年午收,俺家小麦一点也没倒伏,产量达到了1200多斤。”
花永成介绍,以前都是根据经验田管、施肥,特别是施肥,怎么配、用多少都很随意。而现在有了土壤养分、墒情监测这些系统,对每个地块的作物都能够做到精准管理,既科学又省心。
除了利用“数智农业云平台”为农户提供精准农事服务,2020年起,颍上县农业绿色发展推进中心还承担起了国家农业绿色发展长期固定观测颍上试验站的建设工作。
“这两年,我们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了8个大类580余项观测指标体系。”颍上县农业绿色发展推进中心主任王冠军介绍,这些关于农田水、土壤、大气、生物多样性和废弃物的相关数据,在综合评价传统种植模式和绿色种植模式后,可以引导群众开展绿色种植。“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我们的农业发展水平将不断提升。”
(杨燕 刘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