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版
发布日期:
干热天与湿热天哪个更伤人
文章字数:919
  7月11日,我国正式入伏,眼下我国南北方呈现了两种大范围高温天气,南方是高温湿热,北方是高温干热。“干热天”与“湿热天”哪个更伤人?心血管内科、急诊科、全科医学科专家示,干热和湿热各有特点,对人体的伤害也不一样。“不管是湿热还是干热,在医学上,特别在急危重症方面,都会因高温而给人体造成伤害。”
  暨南大学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文军团队曾发表在EnvironmentInt-ernational上的一项研究,对2006-2017年我国353个地点夏季死亡率数据进行分析,一般来说北方地区居民更耐寒,不耐热;而南方地区人群更耐热,不耐寒,所以,北方地区遭遇高温天气,发生死亡的风险就会更高。结果显示,在我国,干热天与湿热天相比具有更高的死亡风险。
  7月8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胡志成表示,从病理生理学机制上来说,有几种可能性或许能够解释这一研究结果:首先,在干热天,人体的水分会有更多的蒸发,血液浓缩,更易造成血栓,引起心血管疾病风险;第二,与湿热天气相比,干热环境中的人们可能比湿热天气下户外活动更多一些,造成中暑等事件发生率更高;第三,在中等或中等偏上的湿度下,人体的呼吸道黏膜功能、纤毛摆动的能力都会得到较好的保持,而干热天气可能会降低呼吸道黏膜湿度,使得黏膜功能和纤毛摆动能力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这样就会导致细菌更容易黏在上呼吸道甚至下呼吸道,增加感染的风险。
  福建省立医院急诊科副主任钱欣说:“在湿热环境中,人们周围的湿度都达到了百分之七八十,影响人体通过汗液蒸发降低体内温度,而干热的湿度不会那么高,有利于人体汗液的蒸发,但汗液大量的蒸发,造成液体流失和电解质的紊乱,就特别容易热衰竭。”
  “不论是干热还是湿热,对心肺功能都会造成很大的压力,因为体温上升了,体内循环就要加速,通过汗液蒸发降低体温,但循环血量的减少如果不能及时补充,体温还会持续增高,并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有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甚至出现心力衰竭的严重后果。”钱欣建议,应对高温天,要避免长时间在太阳下暴晒,长时间在高温下驻留或工作;避免长时间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当大量的汗液流失时,要适时、少量多次地补充液体;要提高自身的热适应能力;老年人、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要特别注意,要在一个相对凉爽的环境内。
  (孔天骄 武星如)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