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4版
发布日期:
农技服务到田头 技术指导助增收
——阜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科技强农工作侧记
文章字数:1220
  近年来,阜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县农业农村局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科技强农为工作目标,以绿色发展为主线,立足本职,全面抓好农技推广各项工作,受到了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该中心根据上级工作要求,制定试点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强化组织领导,以建设万亩示范区、千亩示范片为重点,整村推进建立堆肥还田万亩示范区4个,千亩示范片6个,实现了绿色种养结合循环农业试点示范区,示范区内要求统一机械撒施堆肥、统一配方施肥、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田管,紧紧围绕改善土壤性状,提高耕地质量,促进种植业高产高效,示范区内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种植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33个,落实粪肥还田达19万亩,在畜禽粪污利用上,将沼渣变成商品有机肥撒施到田,将沼液作为肥水浇灌到田,形成了畜禽粪污能源化和肥料化,探索出了“能源化+肥料化”综合利用转变的新路子,畜禽粪污的价值将进一步得到利用。
  阜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全县建立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点5个,定位监测点6个,苗情监测点9个,农情监测点3个。按照规范,认真开展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苗情、墒情监测,小麦、水稻农情监测,兼顾花生、大豆等油料监测,组织专家会商研讨,及时填写上报相关表格,撰写监测报告,发布监测信息,提出田间管理建议。尤其针对夏季出现的持续干旱、高温热害异常天气,加密墒情监测,密切关注灾情发展趋势,发布灾害预警,提出田管应对建议,为上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该中心根据农产品优势布局和土壤类型,统筹安排,科学布局,在全县建成监测点30个,建成了覆盖种植结构和耕作土壤类型的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并通过对各监测点土壤样品、植株样品,进行采集、化验分析,跟踪耕地质量变化动态,为全县耕地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还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秸秆还田技术、推行土壤深耕深翻,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等推进科学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改善土壤,努力保护与提升高耕地质量。
  阜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县农科所合作,针对一季稻高产攻关中,超高产倒伏,优质综合抗性强等水稻重要需求问题,完成了12个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筛选适合生产需求的水稻新品种、新组合,并针对防高温热害、防高产倒伏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探索出集成配套栽培技术。积极与运旺种养专业合作社合作,完成了10个高油酸花生新品种筛选试验,100亩高油酸花生关键技术集成示范,通过田间观察、测产和实产验收,室内考种,筛选出冀花11、豫花37、花育958等三个适合种植的花生新品种。100亩高油酸花生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应用了纯度控制、病虫害绿色防控、黄曲霉毒素防控等全程质量控制技术,花生干果亩均产量达300公斤以上。在柴集镇王寨村建立了马铃薯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完成了15个新品种试验示范,16个新品种展示示范和防治马铃薯疮痂病药物试验,筛选出适合该县种植的徽薯5号、北方001、黑金刚、红美等马铃薯新品种,探索出马铃薯地膜覆盖和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亩产达3200公斤的高产记录。
  (刘峰)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