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版
发布日期:
2023年安徽省“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文章字数:2643

   张逢铿故居(南极馆):

  游名人故居 学习科学家精神


馆内展板。


  在山水如画的黄山市歙县有着一处清幽古朴的徽派院落,优美的环境,别致的建筑风格受到来自省内外游客的欢迎,这座院落的原主人正是有着“黄山之友”之称的张逢铿。张逢铿是第一个踏上南极的中国人,他从南极带回了卷帙浩繁的科研成果,也给南极留下一个绚丽夺目的中国坐标——张氏峰。作为第一个在南极向世界展示中国意志、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徽州人,他不畏艰难,勇于攀登,逆风雪而行的探险精神在如今的张逢铿故居(南极馆)得以展现传播,确切地说,这里既是他生活过的地方,也是最有故事的地方。
  设施完善特色鲜明
  张逢铿不仅在科学事业上成果显著,对祖国、家乡也有着十分浓厚的感情。2019年8月,当地政府出资修缮张逢铿故居(南极馆)。值得注意的是,这里不仅是一座展陈先人杰出生平事迹的场所,同时还是安徽唯一汇集南极知识的科普场馆。故居内有两幢建筑,一幢是张逢铿故居(南极馆)生平实际展陈,里面陈列了张逢铿本人在南极探勘冰层厚度时使用的探测设备数件,展品丰富,史料详实;另一幢则是以“人类的南极”为主题的南极馆,内部设有科考影音室,配有负责场馆解说、陈列维护更新等工作人员6名,还有专门定制的直径1.2米的体型庞大的地球仪,此地球仪经国家测绘局审定,专门从北京定制,标有南极张氏峰,中山站、昆仑站等具体位置,引人注目,受到许多来馆游客青睐。
  主题鲜明的展陈内容以及丰富的名人生平史料,让这里不仅成为游客瞻仰先辈荣光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成为周围市民学习地理科学知识的科教基地。近年来,张逢铿故居(南极馆)先后荣获黄山学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习实训基地等殊荣。2017年,黄山市政府将这里列为第五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教合一活动多样
  作为一座科普场馆,张逢铿故居(南极馆)始终不忘肩负的科教责任和义务,每年接待多个研学旅游团队,并提供多种研学服务,为传承和弘扬南极科考文化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交流平台。基地通过对张逢铿平凡一生以及伟大贡献的介绍,不只简单地展示着徽派民居、文物和史料,更是从这一件件充满岁月痕迹的展品中传递着一种伟大精神——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科学探知精神。
  1997年,黄山市政府授予张逢铿“黄山之友”荣誉称号。除了宣扬张逢铿本人宝贵的科考精神以外,他忠贞报国、心系故乡的爱国精神也是基地开展宣传活动的主要内容。为了进一步扩大基地的科教影响力,自开馆以来,张逢铿故居(南极馆)积极创新活动形式,面向学生群体,先后与歙县新安中学合作开展研学游,在岔口中心学校开展博物馆小课堂等科普宣教活动。同时,该基地充分利用自身资源,面向广大社会群体开展“挖掘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振兴”——张逢铿南极科考、“登千步云梯,赏南极风采”等一系列形式多样、创意十足的特色活动。
  科学家故居作为传播、普及科学家精神的基地,蕴含着丰富多样、特色鲜明地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接下来,该基地将进一步健全与中小学的合作机制,继续打造高质量研学活动,大力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开展科学普及教育。利用全国科技工作者、全国科普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定期在馆内围绕南极科考主题开展科普宣传、科普讲座等群众喜爱、服务面广的系列科普活动,激发全社会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促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新提升。
  (全媒体记者 黄文静)

  池州市科技馆:

  筑牢科教根基 致敬科技引路人


    2023年池州市科协、科技馆开展中国航天日系列活动。


  作为开展科教活动、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的重要场所,池州市科技馆牢记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和教育使命,充分发挥自身特点与优势,深入挖掘梳理科学家精神内涵,创新展览模式,为周边民众搭建一个开展科学探究、学习科学家精神的重要平台。
  主题鲜明展陈内容有创意
  为增强展览教育功能,倡导科学思想,帮助群众了解我国前沿科技,近年来,池州市科技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承办各种不同主题的科学家精神相关临展。2020年开展“问鼎苍穹—中航天精神及新时代航天成就展”,展览内容涉及中国航天系列模型,以及航天员太空舱工作服、航天食品用品等展品,还介绍了中国航天科研人员以及中国航天发展历程,让广大公众从众多图文资料和展览模型中了解我国航天人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汲取奋进力量。池州市中小学50多个班级的学生,以及航天爱好者共计9000余人次参观了航天展,在区域内起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同时,池州市科技馆结合当今时代发展主题,以科技强国为重要宣教主题,精心策划。2022年开展“众心向党自立自强—党领导下的科学家主题展”,展览以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伟大指引为主线,以科学家精神内涵为框架,设置了7个主题展区,展览图文并茂,立体呈现了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技报国、兴国、强国伟大事业的感人故事,将“两弹一星”精神、西迁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贯穿其中,观展人数达4万余人次。2023年开展“峥嵘百年·科技兴国——我国科技百年发展史”主题展,展陈了大量我国科学家群体的时代照片、珍贵的手稿笔记、入党申请以及亲笔信件等,将科技工作者肩负历史重任,“坚定跟党走,永远听党话”的生动形象,立体呈现在观众的眼前,更加直观地向公众宣传为科学事业忘我奋斗的典型科学家人物及其先进事迹。
  多措并举品牌创建有新意
  除了不断夯实馆内的科教资源,面向广大中小学生,池州市科技馆依托“明天小小科学家”品牌,邀请科技工作者开展“闪耀在科学世界里的巨星—艾萨克·牛顿”科普课堂、“民族脊梁钱学森”科普讲座、“科学三巨匠”系列科普课堂等科普宣讲活动,通过向孩子们讲述这些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和光辉成就让青少年学生了解科学家对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让科学家精神在大家心中生根发芽,培养青少年学生从小热爱科学、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用实际行动弘扬科学家精神。
  为扩大宣传科学知识的辐射力量,池州市科技馆充分利用线上资源,以微信公众号作为弘扬科学家精神网络主阵地,通过开展弘扬科学家精神相关活动和转发及制作传播系列音视频,向公众广泛宣传科学家精神,并在抖音号、全国科技馆论坛和池州有影响力的网络媒体同步宣传,充分发挥互联网及新媒体作用,提升科学家精神传播的深度与广度,营造尊崇科学、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活动新、创意足,池州市科技馆如今已经成为周边市民学习科学知识,感悟科学家精神的热门场所。迈向新征程,踏上奋斗路,今后池州市科学技术馆科将保持科普教育资源的常换常新,深挖科普资源,深刻理解科学家精神内涵,更加聚焦学家精神主题对公众的价值引领,以实际行动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凝聚全社会力量,涵养弘扬科学家精神新生态。
  (全媒体记者 黄文静)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