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3年安徽省“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文章字数:2413
陆元九院士事迹陈列馆:
筑牢报国志 传承爱国心
相关领导进馆参观。
他是我国第一批航空系大学生,是世界上第一个惯性导航仪器学博士,是我国航天事业开拓者之一,他叫陆元九,今年已经103岁,他曾说“上天的东西,99分都是不及格!”他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科研态度令人敬佩,他远渡重洋,立志报国的爱国精神更是让人动容。年近花甲时,陆元九仍然奋战在科研一线,2021年,他成为党内最高荣誉“七一勋章”获得者。2021年,为弘扬陆元九院士心系祖国、科技报国的崇高精神,相关政府征得陆九元院士本人同意后,在他的家乡来安建成了陆元九院士事迹陈列馆,让更多的人能了解这位伟人的奋斗历程,以及他为祖国航天事业发展所作的突出贡献。
内容丰富看点足
陆元九院士事迹陈列馆总展览面积550平方米,展线长120米,包含序厅在内,共划分了五个展览展示区域,详细介绍了他获得的荣誉、艰辛求学、毅然归国、良好家风、不朽著作等内容。展板文字叙述详实,详细记录了陆元九院士坎坷的求学经历,为了让展示内容更加生动,展厅内还展示了许多陆元九先生的照片,从青年时期到国外深造再到归国科研,黑白泛黄的老照片记载的不仅是岁月的流逝更迭,还折射出一位伟人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的高尚品格。
新中国刚成立时,我国航天事业正处于摸索发展阶段,面对前方未知的道路,陆元九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归国后他为我国惯性导航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除了图文介绍以外,展厅内还摆放了许多陆元九在科研工作时期的珍贵手迹以及一些他所牵头设计发明的航天装备模型,人们在了解陆元九院士伟大成就的同时,也了解了中国航天的发展史,并学习到了许多航天科学知识。此外,场馆还设置了沉浸式体验空间,利用声光电结合的展示方式,带领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陆元九院士的人格魅力和崇高精神。
活动纷呈有新意
经过不断完善和整合科教资源,陆元九院士事迹陈列馆现如今已经成为周边市民群众学习航天知识,瞻仰前辈荣光的热门场所。“陆元九院士不仅是中国的骄傲,更是来安人民的骄傲,宣传和赞扬他的精神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馆内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道,自开馆以来,该展馆每个季度都会接待许多周边学校、单位组织的学生 和 社 会 群众。在普通群众心里,陆元九院士是一位忠贞报国的劳模工匠,而在科研工作者心中,他还是一位值得学习和尊敬的前 辈 榜 样 。2022年3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建民、苏州大学教授王建国共同来到陆元九院士事迹陈列馆浏览学习,在回顾榜样光辉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
来到展馆前,陆元九先生的高大铜像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光。筑强国之基,要弘扬舍弃小我为祖国大我的科学家精神。因此,作为传递这样伟大精神的重要阵地之一,陆元九院士事迹陈列馆将充分发挥自身展览特色,不断挖掘更多科教资源,迈着坚定的步伐,完善场地建设,布局更多优质展品和图文材料,打造科普教育基地新样板。
(全媒体记者 黄文静)
枞阳县航天科普基地:
传承航天精神 点亮科技梦想
附近学校学生进馆开展研学活动。
穿过时代的惊涛骇浪,离不开科技创新的破浪船桨;奔跑在筑梦路上,少不了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拼搏。从摸黑探索到现如今的航天大国,我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的背后离不开众多伟大科学家的艰苦奋斗。安徽省枞阳县,这里是丁汉、陆林、曹建国等10位“两院”院士和天宫二号总设计师朱枞鹏等一大批科学精英的故土。为此,枞阳县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自身科普特色,于2021 年在枞阳县科技馆内新建航天科普基地,如今,这里不仅成为孩子们学习航天知识的重要场所,也成为展示宣扬伟大科学家精神的教育课堂。
展品齐全受青睐
枞阳县航天科普基地位于枞阳县科技馆内,室内展厅面积1500平方米,航天科普基地目前存有安徽仅有的由曹建国赠送的航天发动机、东风系列导弹等14件经中央军委备案的军事模型。依托丰富的科教资源,在基地的室外广场,还开辟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文化教育长廊、军事拓展区,陈列有长征五号火箭模型、59式坦克等系列武器军事装备。丰富多样的展品受到许多青少年的喜爱,在这里,孩子们通过亲身观看军事模型既学习了科学知识,也近距离感受到了制造这些大国重器背后我国伟大科学家们的非凡力量。
为了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广大青少年热爱科学、奋发图强的宏伟志向,在基地一楼大厅,这里还专门设有一面布置精美的院士墙。墙面上展示着10名枞阳籍院士的学术代表、生平事迹,充分营造崇尚科学、尊重知识、传承薪火的浓厚学术氛围。游客们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既能更深入了解这些为祖国建设作出伟大贡献的科学家们不畏艰难、坚定理想的科研历程,又能从他们的身上学习顽强拼搏、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研精神。
活动多样有创意
2021年,曹建国专门回乡指导工作,为枞阳县航天科普基地开展科普活动指明了方向。目前,基地拥有专职解说员、兼职解说员、科普志愿者、科技教育工作者等共计200余人。同时,基地每年以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科普进校园为载体,结合“双减”政策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研学实践活动60余次,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需要,设计特色科普讲解,优化活动内容,弘扬科学家精神。每年暑假期间,基地还会组织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发挥特长,围绕弘扬科学家精神,设计丰富多彩的讲解活动,开辟科教工作新路径。截至目前,基地每年开展科技志愿服务40余次,聚力在全社会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科学氛围。
青少年群体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科教活动最主要的受众群体,为此,基地面向县域内的留守儿童开展了“留守儿童科技行”活动,组织他们走进基地,在科技展品的展示中,在更贴近科学的环境中通过亲身体验,学习和吸收更多科学知识和了解科技发展历程。细致周到的服务以及富有社会价值的教育形式让这项活动被评为“2022年度长三角科技志愿服务项目”。
该基地每年实际服务公众250天以上,年接待量10万人次左右,每年针对热点科技问题组织开展科普报告、科学家科普讲坛等活动10余次……枞阳县航天科普基地用心用情为公众带去有新意、有创意的科普知识,让科学的“春风”吹遍县域内的千家万户。
(全媒体记者 黄文静)
筑牢报国志 传承爱国心

他是我国第一批航空系大学生,是世界上第一个惯性导航仪器学博士,是我国航天事业开拓者之一,他叫陆元九,今年已经103岁,他曾说“上天的东西,99分都是不及格!”他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科研态度令人敬佩,他远渡重洋,立志报国的爱国精神更是让人动容。年近花甲时,陆元九仍然奋战在科研一线,2021年,他成为党内最高荣誉“七一勋章”获得者。2021年,为弘扬陆元九院士心系祖国、科技报国的崇高精神,相关政府征得陆九元院士本人同意后,在他的家乡来安建成了陆元九院士事迹陈列馆,让更多的人能了解这位伟人的奋斗历程,以及他为祖国航天事业发展所作的突出贡献。
内容丰富看点足
陆元九院士事迹陈列馆总展览面积550平方米,展线长120米,包含序厅在内,共划分了五个展览展示区域,详细介绍了他获得的荣誉、艰辛求学、毅然归国、良好家风、不朽著作等内容。展板文字叙述详实,详细记录了陆元九院士坎坷的求学经历,为了让展示内容更加生动,展厅内还展示了许多陆元九先生的照片,从青年时期到国外深造再到归国科研,黑白泛黄的老照片记载的不仅是岁月的流逝更迭,还折射出一位伟人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的高尚品格。
新中国刚成立时,我国航天事业正处于摸索发展阶段,面对前方未知的道路,陆元九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归国后他为我国惯性导航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除了图文介绍以外,展厅内还摆放了许多陆元九在科研工作时期的珍贵手迹以及一些他所牵头设计发明的航天装备模型,人们在了解陆元九院士伟大成就的同时,也了解了中国航天的发展史,并学习到了许多航天科学知识。此外,场馆还设置了沉浸式体验空间,利用声光电结合的展示方式,带领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陆元九院士的人格魅力和崇高精神。
活动纷呈有新意
经过不断完善和整合科教资源,陆元九院士事迹陈列馆现如今已经成为周边市民群众学习航天知识,瞻仰前辈荣光的热门场所。“陆元九院士不仅是中国的骄傲,更是来安人民的骄傲,宣传和赞扬他的精神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馆内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道,自开馆以来,该展馆每个季度都会接待许多周边学校、单位组织的学生 和 社 会 群众。在普通群众心里,陆元九院士是一位忠贞报国的劳模工匠,而在科研工作者心中,他还是一位值得学习和尊敬的前 辈 榜 样 。2022年3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建民、苏州大学教授王建国共同来到陆元九院士事迹陈列馆浏览学习,在回顾榜样光辉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
来到展馆前,陆元九先生的高大铜像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光。筑强国之基,要弘扬舍弃小我为祖国大我的科学家精神。因此,作为传递这样伟大精神的重要阵地之一,陆元九院士事迹陈列馆将充分发挥自身展览特色,不断挖掘更多科教资源,迈着坚定的步伐,完善场地建设,布局更多优质展品和图文材料,打造科普教育基地新样板。
(全媒体记者 黄文静)
枞阳县航天科普基地:
传承航天精神 点亮科技梦想

穿过时代的惊涛骇浪,离不开科技创新的破浪船桨;奔跑在筑梦路上,少不了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拼搏。从摸黑探索到现如今的航天大国,我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的背后离不开众多伟大科学家的艰苦奋斗。安徽省枞阳县,这里是丁汉、陆林、曹建国等10位“两院”院士和天宫二号总设计师朱枞鹏等一大批科学精英的故土。为此,枞阳县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自身科普特色,于2021 年在枞阳县科技馆内新建航天科普基地,如今,这里不仅成为孩子们学习航天知识的重要场所,也成为展示宣扬伟大科学家精神的教育课堂。
展品齐全受青睐
枞阳县航天科普基地位于枞阳县科技馆内,室内展厅面积1500平方米,航天科普基地目前存有安徽仅有的由曹建国赠送的航天发动机、东风系列导弹等14件经中央军委备案的军事模型。依托丰富的科教资源,在基地的室外广场,还开辟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文化教育长廊、军事拓展区,陈列有长征五号火箭模型、59式坦克等系列武器军事装备。丰富多样的展品受到许多青少年的喜爱,在这里,孩子们通过亲身观看军事模型既学习了科学知识,也近距离感受到了制造这些大国重器背后我国伟大科学家们的非凡力量。
为了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广大青少年热爱科学、奋发图强的宏伟志向,在基地一楼大厅,这里还专门设有一面布置精美的院士墙。墙面上展示着10名枞阳籍院士的学术代表、生平事迹,充分营造崇尚科学、尊重知识、传承薪火的浓厚学术氛围。游客们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既能更深入了解这些为祖国建设作出伟大贡献的科学家们不畏艰难、坚定理想的科研历程,又能从他们的身上学习顽强拼搏、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研精神。
活动多样有创意
2021年,曹建国专门回乡指导工作,为枞阳县航天科普基地开展科普活动指明了方向。目前,基地拥有专职解说员、兼职解说员、科普志愿者、科技教育工作者等共计200余人。同时,基地每年以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科普进校园为载体,结合“双减”政策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研学实践活动60余次,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需要,设计特色科普讲解,优化活动内容,弘扬科学家精神。每年暑假期间,基地还会组织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发挥特长,围绕弘扬科学家精神,设计丰富多彩的讲解活动,开辟科教工作新路径。截至目前,基地每年开展科技志愿服务40余次,聚力在全社会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科学氛围。
青少年群体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科教活动最主要的受众群体,为此,基地面向县域内的留守儿童开展了“留守儿童科技行”活动,组织他们走进基地,在科技展品的展示中,在更贴近科学的环境中通过亲身体验,学习和吸收更多科学知识和了解科技发展历程。细致周到的服务以及富有社会价值的教育形式让这项活动被评为“2022年度长三角科技志愿服务项目”。
该基地每年实际服务公众250天以上,年接待量10万人次左右,每年针对热点科技问题组织开展科普报告、科学家科普讲坛等活动10余次……枞阳县航天科普基地用心用情为公众带去有新意、有创意的科普知识,让科学的“春风”吹遍县域内的千家万户。
(全媒体记者 黄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