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魏红玉:自主创业传承非遗
文章字数:819
“将皮毛和彩石一环一环缝制在一起,这就是我们鄂温克族文化中寓意着幸福吉祥的手工艺品——‘太阳花’。”内蒙古民族大学2023届毕业生魏红玉向游客们讲述着“太阳花”这项非遗手工艺品背后的故事。
生长在呼伦贝尔草原的魏红玉,仍然记着小时候妈妈和姥姥手把手教自己缝制“太阳花”的场景。2018年,初入大学的魏红玉在田野调查中了解到“太阳花”手工艺制作面临的困境:传承人老龄化、技艺培训难、产品缺乏创新和推广平台……“作为一名热爱传统文化的青年人,我要用自己的力量为非遗传承做一份贡献。”魏红玉在心中暗下决心。
在学校的支持下,魏红玉与50多名同学共同组建了内蒙古民族大学匠心非遗团队,利用假期到各地走访调研,搜集整理民间艺人制作的“太阳花”半成品,助力产品与市场需求更好对接。“我们在设计中加入驯鹿、雪花等文化元素,制作出更多更富创意的产品。同时,帮助一些手工艺人开设线上销售渠道,为‘太阳花’手工艺品的传承、传播创造更多可能性。”如今,在同学们的努力下,“太阳花”逐渐成为呼伦贝尔草原上的网红产品。
了解到当地冬天极寒、不利劳作的情况,魏红玉与同学们邀请到“太阳花”制作的工艺大师在各地开展教学,帮助更多人掌握这项技能、增加经济收入。
“起初,培训过程长、工作量大,很多人不能沉下心来学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面对这样的困境,作为团队负责人,魏红玉积极与农牧民沟通,向他们介绍“太阳花”手工艺制作的发展前景。
如今,当地已有上百名妇女参与到“太阳花”手工制作中来,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一边聊着天儿,一边就把活儿干了,学到了手艺,助力了非遗传承,还把钱挣了,多好!”66岁的张翠英通过学习制作“太阳花”,生活发生了变化。
几年过去了,从最开始的无人问津,到如今有越来越多旗县主动联系魏红玉,邀请匠心非遗团队到当地开展培训。魏红玉越发确信,自己找到了一生的追求:“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要扛起责任,让非遗文化更好地传承。我会继续努力,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 (闫伊乔)
生长在呼伦贝尔草原的魏红玉,仍然记着小时候妈妈和姥姥手把手教自己缝制“太阳花”的场景。2018年,初入大学的魏红玉在田野调查中了解到“太阳花”手工艺制作面临的困境:传承人老龄化、技艺培训难、产品缺乏创新和推广平台……“作为一名热爱传统文化的青年人,我要用自己的力量为非遗传承做一份贡献。”魏红玉在心中暗下决心。
在学校的支持下,魏红玉与50多名同学共同组建了内蒙古民族大学匠心非遗团队,利用假期到各地走访调研,搜集整理民间艺人制作的“太阳花”半成品,助力产品与市场需求更好对接。“我们在设计中加入驯鹿、雪花等文化元素,制作出更多更富创意的产品。同时,帮助一些手工艺人开设线上销售渠道,为‘太阳花’手工艺品的传承、传播创造更多可能性。”如今,在同学们的努力下,“太阳花”逐渐成为呼伦贝尔草原上的网红产品。
了解到当地冬天极寒、不利劳作的情况,魏红玉与同学们邀请到“太阳花”制作的工艺大师在各地开展教学,帮助更多人掌握这项技能、增加经济收入。
“起初,培训过程长、工作量大,很多人不能沉下心来学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面对这样的困境,作为团队负责人,魏红玉积极与农牧民沟通,向他们介绍“太阳花”手工艺制作的发展前景。
如今,当地已有上百名妇女参与到“太阳花”手工制作中来,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一边聊着天儿,一边就把活儿干了,学到了手艺,助力了非遗传承,还把钱挣了,多好!”66岁的张翠英通过学习制作“太阳花”,生活发生了变化。
几年过去了,从最开始的无人问津,到如今有越来越多旗县主动联系魏红玉,邀请匠心非遗团队到当地开展培训。魏红玉越发确信,自己找到了一生的追求:“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要扛起责任,让非遗文化更好地传承。我会继续努力,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 (闫伊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