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版
发布日期:
淮南市推进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建设国家级大宗煤电固废物综合利用基地,促进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
科创,让“错放的资源”归位
文章字数:1890
  曾经堆积如山的煤矸石被当作垃圾简易处理,如今随着科技赋能,煤矸石摇身一变成为价格不菲的陶粒,可广泛应用于工业、民用建筑、桥梁、公路、水利等领域……看似无用的煤电固废物,在淮南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思维下,实现了华丽转身。
  近年来,淮南市建设国家级大宗煤电固废物综合利用基地,让煤电固废物这一“错放的资源”变废为宝。
  产业集聚,合力开发——从“废弃之物”到“资源归位”
  翻开淮南煤矿的老照片,经常能看到矿井不远处就是高高的煤矸石山。作为煤炭伴生物,煤矸石不仅严重影响城市形象,还造成了污染。而随着煤矸石综合利用,曾经的煤矸石山已消失不见。
  “把煤电固废物资源化,让‘错放的资源’归位,化腐朽为神奇。”淮南市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对于资源型城市来说,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恰是转型发展的朝阳产业。
  2019年,淮南市国家级大宗煤电固废综合利用基地被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批准为全国50个大宗固废物综合利用基地之一。2021年获批安徽省绿色发展试点示范基地。
  淮南市制定了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并在凤台县和潘集区煤矿、电厂等重点产废企业附近设立6个产业园区。
  在凤台县丁集园区,东辰集团年产1.5亿块煤矸石保温砌块项目已建成。煤矸石粉碎后进入陈化池陈化72小时,被制作成砖坯后,在焙烧窑经过1000多℃高温焙烧,便成为烧结煤矸石空心砖,应用于墙体支护材料、园林绿化等不同领域,年消耗煤矸石80余万吨。
  2018年8月,安徽理工大学与淮南东辰集团共同发起成立安徽煤系固废物综合利用与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研究总院,先后与北京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多个科研院所、高校展开战略合作,构筑了产学研一体的科技创新平台、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输出平台。“围绕煤电固废物综合利用,基地谋划重点项目20个,已投产项目6个,在建3个。”淮南市经信局负责人张斌告诉笔者,该市将固废劣势转化为资源优势,培育和扶持一批工业固废物综合利用专业化现代化企业和企业集群,打造新型环保建材产业体系。
  科技创新,物尽其用——从“陶粒建材”到“稀土提取”
  走进淮南市国家级大宗煤电固废物综合利用产业集聚基地潘集园区,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厂房映入眼帘,园区内机声隆隆,咖啡色的陶粒从生产线上滚滚而下。
  “我们攻克了煤矸石陶粒系列技术难题,研发出煤矸石轻质发泡陶粒、全煤矸石高强陶粒和滤水陶粒系列产品,填补国内高灰熔点煤石生产轻质发泡陶粒的空白。”淮南东辰集团改革发展部副部长王保川告诉笔者,该项技术煤矸石掺入量在96%以上,为煤矸石新型建材工业化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2018年10月,淮南东辰集团建设了国内第一条5万立方米全煤矸石陶粒中试线,经过近2年时间的测试,实现从实验室成果向工业化生产转化。2022年11月9日,2条年产20万立方米煤矸石陶粒生产线建成投产。
  “目前,淮南东辰集团实现煤矸石陶粒各种规格系列产品全覆盖。”淮南东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懋告诉笔者。
  从高灰熔点煤矸石陶粒开发,到煤矸石陶粒轻质超高性能混凝土开发,到稀贵金属富集提取研究,淮南市在煤电固废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的科研从未止步。综合治理研究总院已获得2项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发明专利和4项实用新型专利正在申报和审核中。
  循环经济,市场广阔——从“点石成金”到“绿色产业”
  日前,一批高强轻集料(陶粒)从淮南市国家级大宗煤电固废物综合利用产业集聚基地运到上海建工集团工程研究院,进行中试后,将用于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承重构件。
  “煤矸石‘脱胎换骨’后变成陶粒,具有保温、抗渗、隔音、抗腐蚀以及强度高等特点,相比玄武岩等高性能骨料,不仅强度更强,重量也减轻50%。”安徽东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明淮告诉笔者。
  从煤矸石到煤矸石砖,价格仅翻一倍,而陶粒的价格是煤矸石价格的10至15倍,科技赋能带来了产品的高附加值。
  目前,东辰集团已经与上海建工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就这种优质绿色建筑轻骨料的应用达成共识。在国家级大宗煤电固废综合利用基地里,东辰集团共规划17个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处置煤矸石1000万吨以上、粉煤灰200万吨以上,减少碳排放300余万吨。
  笔者日前来到寿县窑口镇工业园,明英新型墙体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环保型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正在装车外销,而企业的生产原料来自凤台电厂的粉煤灰。
  “一年可以消耗10万吨粉煤灰,企业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企业负责人鲍继刚告诉笔者,将电厂废弃的粉煤灰资源综合再利用,生产加工成保温、隔热、节能的新型墙面砌体材料。
  淮南市以煤系固废为主要生产原料的规模以上企业有23家,以煤系固废为生产配料的规模以上企业有58家。预计到2025年末,淮南市大宗固体废物工业产品转化利用率达到100%,年消纳利用工业固体废物达到2060万吨,实现产值50亿元以上。
  (柏松)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