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陈兴勇:展雄心壮志积极投身家禽种业
文章字数:1346

作为青年一代的畜牧科技工作者,她始终牢记党的教诲,不负韶华,不负时代,用汗水和激情书写人生新篇章,为家禽种业科技进步和高效生产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她就是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陈兴勇。
用信念逐梦家禽种业
我国是世界家禽种质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因此如何蓄力攻克农业生物种质资源保护、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和基因挖掘等关键技术,为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自2009年毕业以来,陈兴勇一直在家禽种业和健康养殖科研领域攻坚克难。初生牛犊不怕虎,刚入职不久的陈兴勇便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勇于探索实践的科研精神毅然接手番鸭育种工作,曾经,我国番鸭种源长期依赖法国克里莫公司,并且国内尚未育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多年来,因缺少种源引入与更新,现有种番鸭产蛋量、孵化率等性能明显下降,严重影响了我国番鸭产业发展。为了让我国番鸭种源可控,打破国外垄断,陈兴勇长期驻地番鸭育种场,研究番鸭的行为特点,并根据其特有性状设计选育方案和目标,建立了针对番鸭产蛋量选择的指数模型,实现种番鸭提前十周留种,大大降低了公司的育种成本。历时十多年,选育的番鸭专用母本品系产蛋量位居同行业领先地位,使用该品系开展配套杂交,父母代繁殖性能和商品代生长发育等指标均表现突出,该配套系目前已完成中间试验和国家性能测试。
在工作岗位上,陈兴勇敢于创新,敢于实践,敢于打破传统的理念和思维,将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辛勤的汗水也换来了累累硕果。近年来,她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0余项,鉴定通过国家畜禽新资源1个,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6件,制定地方标准4项。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中国茶叶学会二等奖1项,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安徽省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1项。
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这是我热爱的工作。”谈起一路走来的人生历程,陈兴勇没有抱怨,眼里饱含了对科研事业的热情,对科技报国的恒心。2019年1月,在安徽省援疆指挥部的带领下,陈兴勇进入皮山县开展冬季畜牧养殖脱贫攻艰工作,她每年走访皮山县各地,与当地防疫技术人员当面沟通交流,发现当地鹅养殖技术力量严重不足,养殖过程缺乏技术型、专家型人才,管理过程缺乏正确指导,饲养水平不高,产能低下。为此,她开始一方面以地方农业农村局为抓手,采用线上线下方式加大力度培训农技人员;另一方面帮助皮山县种鹅企业理清发展思路,采取“引种+育种”同步并行的方式,为企业引种牵线搭桥,为企业育种制定五年规划方案和年度任务,并建立种鹅良繁体系。
由于科研需要,陈兴勇经常要往返于实验室和农场,即使舟车劳顿,但对她来说,能够帮助农户走上致富的道路,为国家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便浑身充满干劲。经过陈兴勇和科研团队这几年的努力,新疆皮山鹅养殖水平明显提高,不仅进一步加深了安徽与皮山“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情感,也为实现我国家禽育种科技自立自强奠定坚实基础。
科研道路没有尽头,卓越成就更需勤奋耕耘。面向未来,陈兴勇将继续逐梦前行,肩扛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使命,用奋斗和拼搏,攻坚克难越鸿沟,向着科技自主创新的道路不断迈进,在空白的画卷上涂抹出绚丽的色彩,用新技术、新成果造福更多国人,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巾帼力量。 (全媒体记者 黄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