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人工智能看病特色多
文章字数:1133
智能问诊、自动生成诊断报告、疾病风险预测、智能健康管理……随着数字化的推进,很多大医院看病都用上了人工智能(AI),通过人工智能“连接”患者、医生和医院,搭建三者的信息桥梁,解决医患信息的不对称问题,提升就医服务水平。下面是几家大医院的人工智能看病,各有特色。
上海九院:“AI预问诊”提供便利
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简称上海九院),患者挂号后就诊前,可以在医院微信公众号首页和推送信息,以及线下物料扫码等多种途径进入AI预问诊。“AI预问诊”从患者主诉出发,模拟医生问诊思路,从既往病史(过敏史、用药史、手术史等)多维度进行病史采集,可以支持患者通过文字输入、语音识别、图文点选等不同方式录入信息,还支持检验单等资料上传和解读。患者如果遇到不了解的医学名词,平台可以通过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为其解答。
患者填写完病情信息后,系统将智能生成诊前报告,同步到医生工作站。这样患者就诊时,医生就能快速了解患者病情,从而进行更精准深入的问诊。预问诊不局限于院内诊疗过程,也正在拓宽至诊后随访或复诊,便于医生了解患者在院外的康复和身体状况。
中山三院:全球首个慢性鼻窦炎AI医生
作为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炎性疾病之一,慢性鼻窦炎在我国的患病率高达8%,有1亿多患者。
为突破鼻窦炎治疗瓶颈,中山三院联合全国多家医院和研究院研发了一款针对慢性鼻窦炎的人工智能病理诊断系统。这个“AI病理医生”可以对鼻息肉的病理类型进行精准分型,目前推出的“单视野家庭版”准确性已经超过90%,与高年资病理科医生水平相当,已在基层医院临床投入使用。未来还将利用5G技术和云平台推出更高级的“全片平台版”,使更多慢性鼻窦炎患者获益。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实现智能化精准分诊
预检分诊是急诊临床工作的基础。通过分诊,可迅速识别病情危重的患者,有利于急诊医疗资源的高效调配和急危重症患者的迅速救治,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预后。我国预检分诊起步较晚,加之信息化建设滞后,使得预检分诊相关工作缺乏科学研究和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急救中心团队率先提出规范化预检分诊的理念,研发出具有详细分级标准、科学的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同时,将智能分诊与人工分诊相结合,实现精准分诊。自2014年上线以来,在湖北省内外多家医院急诊科推广应用,服务百万余名患者,提升了分诊效率、准确率及患者满意度。同时,系统内可追溯的原始数据,也为系统质控及临床质控提供了客观依据。
目前,基于症状的智能化预检分诊系统已运行成熟,并在临床应用上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研究团队进一步研发分诊前移软件,运用可穿戴设备,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电图监测分析及App设置关键问题回答,实现患者自我急症状态评估,完善分诊体系,实现分诊前移,为健康保驾护航。
(高嘉悦 王剑 叶美琪 郑春红)
上海九院:“AI预问诊”提供便利
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简称上海九院),患者挂号后就诊前,可以在医院微信公众号首页和推送信息,以及线下物料扫码等多种途径进入AI预问诊。“AI预问诊”从患者主诉出发,模拟医生问诊思路,从既往病史(过敏史、用药史、手术史等)多维度进行病史采集,可以支持患者通过文字输入、语音识别、图文点选等不同方式录入信息,还支持检验单等资料上传和解读。患者如果遇到不了解的医学名词,平台可以通过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为其解答。
患者填写完病情信息后,系统将智能生成诊前报告,同步到医生工作站。这样患者就诊时,医生就能快速了解患者病情,从而进行更精准深入的问诊。预问诊不局限于院内诊疗过程,也正在拓宽至诊后随访或复诊,便于医生了解患者在院外的康复和身体状况。
中山三院:全球首个慢性鼻窦炎AI医生
作为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炎性疾病之一,慢性鼻窦炎在我国的患病率高达8%,有1亿多患者。
为突破鼻窦炎治疗瓶颈,中山三院联合全国多家医院和研究院研发了一款针对慢性鼻窦炎的人工智能病理诊断系统。这个“AI病理医生”可以对鼻息肉的病理类型进行精准分型,目前推出的“单视野家庭版”准确性已经超过90%,与高年资病理科医生水平相当,已在基层医院临床投入使用。未来还将利用5G技术和云平台推出更高级的“全片平台版”,使更多慢性鼻窦炎患者获益。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实现智能化精准分诊
预检分诊是急诊临床工作的基础。通过分诊,可迅速识别病情危重的患者,有利于急诊医疗资源的高效调配和急危重症患者的迅速救治,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预后。我国预检分诊起步较晚,加之信息化建设滞后,使得预检分诊相关工作缺乏科学研究和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急救中心团队率先提出规范化预检分诊的理念,研发出具有详细分级标准、科学的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同时,将智能分诊与人工分诊相结合,实现精准分诊。自2014年上线以来,在湖北省内外多家医院急诊科推广应用,服务百万余名患者,提升了分诊效率、准确率及患者满意度。同时,系统内可追溯的原始数据,也为系统质控及临床质控提供了客观依据。
目前,基于症状的智能化预检分诊系统已运行成熟,并在临床应用上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研究团队进一步研发分诊前移软件,运用可穿戴设备,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电图监测分析及App设置关键问题回答,实现患者自我急症状态评估,完善分诊体系,实现分诊前移,为健康保驾护航。
(高嘉悦 王剑 叶美琪 郑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