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医者仁心写大爱 悬壶济世惠苍生
文章字数:3452





他从医30余载,始终牢记“大医精诚”古训,秉承杏林遗风,对医技精益求精,对患者满腔热情;他德艺双馨,把救死扶伤作为自己永恒的追求,视病人如亲人,将自己的全部奉献给了医院和患者;他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传承中医文化精髓,发表相关论文100多篇、著有《张德义中医肾病临床专辑》等著作五部;他心存大爱,忠于使命,疫情期间挺身而出,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他一袭白衣,护佑生命之光;一双纤手,抚慰世间疾苦;一颗仁心,驱散千般病痛。他就是“安徽省第三届基层名中医”合肥仁爱中医医院院长张德义。
张德义,张氏中医继承人,包河区政协委员,现任合肥仁爱中医医院院长,包河区中医药协会会长、安徽老年学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中医药学会中医男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原东区)院长,曾荣获“包河区首届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包河区“最美抗疫先锋”等称号。从医三十余年来,张德义怀揣着广济苍生的情怀,牢记患者的生命高于一切,步履坚定,默默奉献。他用不离不弃的坚守和仁心仁术的付出,为深陷绝望的患者点亮生命的微光。
承古拓新 弘扬大医精诚之道
张德义出生于中医世家,祖父张明高,父亲张俊传,均为一方知名中医,医术高明,宅心仁厚,德高望重,为百姓解疾疗病、救死扶伤,在方圆数十里远近闻名。耳濡目染之下,医者仁心、悬壶济世的优良传统就深深扎根在张德义的心中。在父辈影响之下,张德义也慢慢喜欢上中医。当一名医生,救病人于危难之中成为其幼时的梦想。
怀揣对医学最懵懂的向往,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张德义最终如愿以偿地考入了蚌埠医学院中医学习班学习中医学。张德义深知,“塔高根于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必须在基层医院反复历练。学校毕业后,他选择从基层医院做起。回忆起这段往事时,张德义不禁感慨道:“那时候在基层虽然条件比较苦,但是在那里我收获了许多。我能帮助到很多人,不仅锻炼了我坚强的意志,也使得我的医术得到了提升。”
医学是“至精至微之事”,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毕业后,张德义一边勤勤恳恳从事临床工作,一边继续钻研学术。他念念不忘继续深造,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他考入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中医外科学。经过南京中医药大学三年锤炼,张德义以脱胎换骨的状态回到临床一线。学成归来的他继续行医探索,在学术上日益精进。如今,张德义从事中医肾病科、中医男科工作三十多年,擅长应用中西医结合、针灸、穴位外敷、穴位按摩、心理疏导等独特疗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急慢性肾功能异常、肾脏替代治疗及相关并发症、高尿酸血症、痛风、尿蛋白高等;男子性功能障碍及生殖系统炎症如:阳瘘早泄、性欲低下、遗精、不射精、急慢性前列腺炎、血精症、附睾炎、睾丸鞘膜积液等;男性不育女子不孕症如:无精子症、少精子症、弱精子症、畸形精子症、精液不液化、急慢性肾炎、尿毒病、肾病综合症、妇女月经不调、痛经、输卵管不通、子宫内膜异位症、黄体功能差、不排卵等;对中医内分泌、胃肠疾病、肾病、男女不育不孕症有独特的治疗方法。
作为一名医者,不但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有医德为先的高尚情操。一直以来,张德义始终把救死扶伤作为自己永恒的追求。他在认真学习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同时,注重从古代中医名家为医之道中汲取精神营养,把中医前辈精诚做人、悬壶济世的精髓与当代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规范结合在一起,广纳古今中外先进临床服务理念,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技术、真挚的感情、诚恳的服务,呵护着每名求医问诊者,省内外患者慕名而至,疗效良好,众多患者生育能力复常,家庭和睦。
牢记使命 履职尽责为民代言
作为包河区政协委员,张德义早已把为民代言、履职尽责深深地融入到工作和生活的全过程。他通过参加区政协会议、专题调研会等履职活动,深学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政协统战理论,用党的理论丰富认知,增强政治敏锐性,不断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和思想认同,切实做到维护核心有定力,围绕中心有担当,反映民心有情怀,凝聚人心有作为。他说:“成为一名政协委员是党和人民群众对我寄予的莫大信任与厚爱,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更应该时时处处起到表率作用,凝聚各方力量,传递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践言践诺,张德义用实际行动做到了政协委员在本职工作中的带头作用、在卫生界别群众中的代表作用。为了让建言献策务实有效、有理有据,他倾听百姓呼声,积累各方面素材,多渠道、多方位、多层次地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无论是在政协全会期间的讨论中,还是在政协组织开展的调研视察中,他都能积极建言、诚恳发声。特别是在加快推进包河区中医药产业发展上,他积极建言献策,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为包河区的中医药发展作出了贡献。他关注民生实事,反映民意,提交的提案常以全面落实惠及民生医疗政策为目的,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中医既要传承,又要创新,要师古而不泥古,所以他一直积极参与安徽省男科联盟组织的学术活动。作为合肥市包河区中医药协会会长,他积极组织全区中医药同行开展学术交流和中医药继续教育学习,提高了包河区中医药工作者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心存大爱 热心公益倾情奉献
有妙手,更有仁心。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在中华大地骤然打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合肥仁爱中医院全体医护人员在张德义院长的带领下,积极响应区卫健委及街道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号召,他们与危险并肩,用坚毅的步伐坚守在社区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也许是经历过那场难忘的“非典”,当武汉疫情形势日益严峻之时,身为院长的张德义就敏锐地察觉到了这场疫情可能带来的危机。
“快!核查院内中药药材储备,保证药材供应充足,以备不时之需!”一声令下,合肥仁爱中医医院的药房忙碌了起来,从清点药材到采购清单,张德义一一过目,亲力亲为,终于赶在合肥疫情露头之前做足了准备。
大年初二,在接到上级部门下达的《安徽省中医院学会2020年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建议处方》后,张德义冒着严寒,踏着飞雪赶到医院。他迅速召集调配人员和中药材,要求员工加班加点按照处方熬制新冠病毒预防汤药,配制预防茶饮及预防香囊。很快,第一批新冠病毒预防汤药和香囊就生产了出来。张德义顾不上休息,第一时间将两天赶制出来的1000多袋预防新冠病毒的中药无偿捐赠给芜湖路街道办事处。
随着疫情的发展,在国家权威机构确认和发布中药在预防和治疗新冠肺炎中的疗效后,社会各界对预防中药的需求猛增。
“暂停一切经营活动,全力以赴生产中药汤饮。”在张德义的领导下,合肥仁爱中医医院陆续生产了5万余包预防中药,总价值近40万元,但他一包未留,而是全部将这批药无偿捐赠给了社区工作人员、消防救援人员及一线执勤民警。张德义又牵头组成了疫情防控志愿者团队,向大圩镇捐赠400份新冠病毒预防中药,100份预防中药香囊,60份中药预防茶包,1箱医用酒精,1箱84消毒液等疫情防控物资;向芜湖路街道曙光社区捐赠700余包中药汤饮防疫物资,向省直机关幼儿园三园捐赠抗疫中药香囊100余份。为助力抗击疫情,保障群众健康。医院每周一至周五上午8:30-9:30,坚持为周边居民每日免费发放300份中药茶饮……据不完全统计,疫情期间,医院共捐赠预防中药价值近百万元。
“不计成本,不辞辛劳。”这是张德义身为医务工作者直面疫情的宣言。为了配合政府合力打好疫情防控攻坚战,张德义在百忙之中,还抽空参加了芜湖路街道商会“抗击疫情志愿服务队”,驰援街道社区,与社区人员并肩战“疫”。
在疫情面前,张德义把初心写在行动上,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勇于担当,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积极贡献。
医者仁心,大爱无疆。合肥仁爱中医院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张德义不忘回报社会、造福桑梓,定期组织医院各科室医师到周边各个社区义诊;每年端午节、重阳节组织老年病义诊活动……
深耕杏林三十载,悬壶济世救苍生。30余年如一日,张德义术著岐黄、心涵雨露,他心里始终装着患者,把医者的温暖送到广大患者心田,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仁心仁术、大医精诚的要义,他是当之无愧的安徽省基层名中医。合肥仁爱中医院也必将在张德义院长的带领下继续秉承初心,为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
(穆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