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5版
发布日期:
我国葡萄育种技术取得新突破
文章字数:565
  6月6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周永锋课题组在葡萄群体遗传学与育种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葡萄驯化过程中适应与不适应的基因渐渗”。
  目前,作物育种技术已发展到4.0阶段(全基因设计育种),即在育种过程中选择性的快速聚合有利变异、移除有害变异,从而达到快速高效育种的目的。然而现代育种技术在葡萄育种过程中的应用十分有限,葡萄育种暂时还停留在2.0阶段,主要原因是缺乏基因参考信息,仍依赖于大规模杂交筛选育种。
  我国拥有丰富的野生葡萄资源,葡萄属下70多个种中我国就有近40种。如何充分利用这些野生葡萄的丰富基因资源、加快落实现代育种技术的应用和培育优良葡萄新品种是现阶段最主要的葡萄育种目标和策略,具有巨大的商业潜力。
  该研究成果首次利用机器学习手段结合群体遗传学分析方法揭示了野生葡萄渐渗对葡萄风味的形成的重要影响,解析了驯化对葡萄基因组的影响,进一步阐明了葡萄的驯化历史。是葡萄育种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为现代育种技术在葡萄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此外,当下无论鲜食还是酿酒的主流葡萄品种多为国外选育品种,我国的葡萄酒市场尤其是高端葡萄酒市场长期被西方的进口葡萄酒所占据,培育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葡萄品种,具有重要的战略和商业价值。该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实现从葡萄酒进口国转为出口国。 (林新)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