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守牢底线 夯实根基
文章字数:1575
近年来,界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始终坚持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切实把“藏粮于地”工作思路,落实到农技推广工作的每一个细节,践行到每一方土地,真正把农业技术传授到农业人手中。该中心被授予全省植保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农技推广工作先进集体、省特色农业管理先进集体、省土壤肥料工作先进集体、第二批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等荣誉称号。
党政同责稳产保供。界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坚持以“两强一增”行动为指南,以稳面积、提单产、增总产为目标,以种植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生产为抓手,着力构建布局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的小麦产业新格局,提高粮食产量和竞争力。2022年,通过印发秋种工作实施方案,将小麦种植面积逐级分解,党政同责落实到镇村街道,具体到主体和田块,积极发展品牌粮食建设,落实优质小麦种植面积45万亩,品牌订单专用小麦达到30万亩,优质良种应用覆盖率达到98%以上。在品牌基地管理方面,落实标准化生产技术,实行统一供种、统一耕种、统一病虫草害防治、统一机收、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模式,积极落实大豆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推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力保玉米播种面积达到42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5万亩。
科学施肥增产增收。界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大力提倡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增施有机肥,推广新型肥料,改进农作物施肥方式,提升肥料利用率,达到耕地质量提升目的。去年,根据土壤类型,全市设立5个土壤墒情监测点,上报土壤墒情监测报告42期,采集土样200个,开展农作物肥料试验示范16个,建立耕地质量监测点30个,开展肥料定点调查200户,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108万亩,施肥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三新”配套升级版推广面积8万亩次。严格按照“统筹规划、区域设点、综合试验”的要求,顺利完成主要粮食作物肥效、化肥利用率、中微量元素单因子肥效试验及新肥料新技术试验16个,包括主要粮食作物玉米、小麦肥料利用率试验4个、“3414”肥效试验2个、经济作物“2+X”田间肥效试验1个、中微量元素肥效试验2个、生物肥料试验1个等。2022年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会等形式进行市、镇、村三级宣传培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32次,培训农户500余人,媒体宣传活动5次,组织现场观摩会2场次,发放施肥建议卡5万份,农作物配方数量9个,服务农户数共计6万余户。
关键技术有效推广。界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持续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建立了14个万亩方,4个300亩核心防控示范区,涉及14个乡镇,112村,389个大户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病虫害有效防控后,示范区小麦平均单产达575.6公斤,玉米平均单产达575.2公斤,大豆平均单产达145.6公斤。还建立了赤霉病统防统治包保体系,推行“行政人员+技术人员+防治队伍”三位一体的网格化管理包保模式,积极开展技术指导,顺利完成了2023年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2022年对全市15个乡镇进行问卷调查,群众满意度达99.5%以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深受农民朋友的一致好评。
多方协作共同完成。近年来,界首市成立了由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任组长,市农村局、财政局、粮食局、水利局、发改委、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金融等负责同志为成员,联合各乡镇上下联动,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积极完成粮食生产任务。界首市农业农村局牵头负责品牌基地布局、面积和供种数量认定,乡镇一级政府和村级组织负责品牌基地种植户的组织动员、统计公示、建档立卡、造册上报,协助做好产销协议的签订、种子款收取、供种、生产管理和产品收购等相关事宜,组织对种子补贴、合同履行等环节的进行监督检查,对弄虚作假、违规失信的企业、主体、村组织等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确保资金使用规范,政策落实到位。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镇村,统筹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对项目区内开展品牌小麦订单生产,连片种植达到200亩以上的村、经营主体、大户进行政策落实和补贴到位。
(朱丽)
党政同责稳产保供。界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坚持以“两强一增”行动为指南,以稳面积、提单产、增总产为目标,以种植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生产为抓手,着力构建布局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的小麦产业新格局,提高粮食产量和竞争力。2022年,通过印发秋种工作实施方案,将小麦种植面积逐级分解,党政同责落实到镇村街道,具体到主体和田块,积极发展品牌粮食建设,落实优质小麦种植面积45万亩,品牌订单专用小麦达到30万亩,优质良种应用覆盖率达到98%以上。在品牌基地管理方面,落实标准化生产技术,实行统一供种、统一耕种、统一病虫草害防治、统一机收、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模式,积极落实大豆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推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力保玉米播种面积达到42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5万亩。
科学施肥增产增收。界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大力提倡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增施有机肥,推广新型肥料,改进农作物施肥方式,提升肥料利用率,达到耕地质量提升目的。去年,根据土壤类型,全市设立5个土壤墒情监测点,上报土壤墒情监测报告42期,采集土样200个,开展农作物肥料试验示范16个,建立耕地质量监测点30个,开展肥料定点调查200户,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108万亩,施肥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三新”配套升级版推广面积8万亩次。严格按照“统筹规划、区域设点、综合试验”的要求,顺利完成主要粮食作物肥效、化肥利用率、中微量元素单因子肥效试验及新肥料新技术试验16个,包括主要粮食作物玉米、小麦肥料利用率试验4个、“3414”肥效试验2个、经济作物“2+X”田间肥效试验1个、中微量元素肥效试验2个、生物肥料试验1个等。2022年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会等形式进行市、镇、村三级宣传培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32次,培训农户500余人,媒体宣传活动5次,组织现场观摩会2场次,发放施肥建议卡5万份,农作物配方数量9个,服务农户数共计6万余户。
关键技术有效推广。界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持续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建立了14个万亩方,4个300亩核心防控示范区,涉及14个乡镇,112村,389个大户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病虫害有效防控后,示范区小麦平均单产达575.6公斤,玉米平均单产达575.2公斤,大豆平均单产达145.6公斤。还建立了赤霉病统防统治包保体系,推行“行政人员+技术人员+防治队伍”三位一体的网格化管理包保模式,积极开展技术指导,顺利完成了2023年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2022年对全市15个乡镇进行问卷调查,群众满意度达99.5%以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深受农民朋友的一致好评。
多方协作共同完成。近年来,界首市成立了由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任组长,市农村局、财政局、粮食局、水利局、发改委、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金融等负责同志为成员,联合各乡镇上下联动,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积极完成粮食生产任务。界首市农业农村局牵头负责品牌基地布局、面积和供种数量认定,乡镇一级政府和村级组织负责品牌基地种植户的组织动员、统计公示、建档立卡、造册上报,协助做好产销协议的签订、种子款收取、供种、生产管理和产品收购等相关事宜,组织对种子补贴、合同履行等环节的进行监督检查,对弄虚作假、违规失信的企业、主体、村组织等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确保资金使用规范,政策落实到位。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镇村,统筹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对项目区内开展品牌小麦订单生产,连片种植达到200亩以上的村、经营主体、大户进行政策落实和补贴到位。
(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