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医院中层干部管理培训工作策略分析
文章字数:2677
医院中层干部是介于医院领导和科室、职工之间的管理人员,是承上启下的中坚力量,医院管理工作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医院领导,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层干部。中层干部既是医院各项工作的组织实施者,可将目标、任务和上层决策贯彻执行到基层,又是各项工作的督促者,促进工作落实并取得实效,其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声誉、医疗质量和团队精神、员工士气等,对医院的生存和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受人才选拔机制不完善、管理知识欠缺、人才考核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影响,我国医院普遍存在中层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和整体素质不高的情况。建立长期、规范、有效的中层干部管理培训工作机制,能有效增强管理队伍的工作水平,提升其执行力和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对医院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医院中层干部培训教育工作现状
1、医院对中层干部培训工作重视不够
医院重视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而轻视管理人才的培养。很多医院领导只看到医疗技术人才的直接效益,看不到管理人才所产生的潜在效应,认为医院的高速发展主要是医院临床一线专业人员的高超技术水平推动的,因此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医疗技术人才培养上,忽视了对管理人才的培养。
2、中层管理人员自身对培训学习重要性认识不足
一方面,医院中层管理人员大多来源于临床一线的业务骨干或学科带头人,绝大多数是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出身,有一定的学历和学术地位,甚至多数都是医学专家,其知识结构通常以专业技术为主,对管理学的学习研究普遍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许多中层干部在从事管理工作的同时还承担着业务技术工作,大量的精力仍然用于钻研业务技术,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学习研究现代医院管理理论。思想上的不重视和时间精力缺乏,导致管理工作没有长远的规划和设想,遇到问题与困难多凭经验办事,不能站在全局角度或管理者应有的高度去分析解决,管理工作较为被动,缺乏创新能力。
3、培训工作缺乏系统性
大多数医院对干部培训管理并没有整体系统的规划,也没有科学明确的界定,往往是想什么时候培训就什么时候培训,想培训什么就培训什么,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培训前,缺乏对干部文化知识和能力素质结构j进行系统的调研分析,导致培训资源配置不合理;培训教育的标准要求过于笼统模糊,对不同部门、层次干部的培训没有区别,“一个方子吃药”,没有针对性,不能契合日常工作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最终只能流于形式。此外,培训教育的形式方法也比较单一,大多是“填鸭式”单向灌注教学,缺乏新的教学手段,参训干部基本上没有主动权和发言权,更谈不上教学互动,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4、培训缺乏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
虽然干部培训工作都制定了计划,明确了目标,建立了制度,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则大多失之于宽和泛,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干部教育培训成为一项“软”任务,可做可不做,学好学坏一个样,强调自觉遵守纪律的多,监督检查的少,缺乏一整套系统的、严格的、可操作的检查督促和考核奖惩制度。培训后能达到什么标准也不清楚,培训效果无从监督和考核,最终使培训工作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完善医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策略
1、树立教育培训工作新理念
现代社会医学飞速发展,医疗工作每天面对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方式以及诊疗对象、服务需求等都在发生变化,时刻要求管理者与时俱进、勇于革新。医院领导和中层干部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干部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面对新形势、新时代、新岗位的现实需要,医院干部必须要不断学习、不断参加培训,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全方位地掌握和运用新的管理理念、管理思想、管理原则、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提高自身的管理意识和能力,才能不断完善自身综合素质,适应不同管理岗位工作要求,进而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有力地推动医院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2、挖掘教育培训工作新内容
围绕新形势、新任务、新发展要求,医院中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以需求为导向,针对不同岗位、不同专业干部的实际需要,精心设计培训班次和培训内容。培训内容以精、深、实、新为原则,力求创新突出重点。从提高广大干部的学习能力、应对能力、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综合设计和安排,缺什么就补什么,干什么就学什么。如:“三甲医院评审标准”“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医院科室管理和学科建设”“党务工作知识培训”“DRG付费政策解读”“医保政策分析”“医联体建设”等内容,既是医院日常开展的实际工作,又是促进医院发展的迫切需求。做好前端调研分析,切实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努力提高学习实效,让医院中层干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
3、探索教育培训工作新方法
干部教育培训的方式可以由单一的课堂授课辅导向多元化、灵活性的教学方式转变,这样能激发学员的积极性,促进中层干部更好地学习。例如,根据干部工作岗位不同、工作职责不同、专业技术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除普遍采用的讲座类、教学类、调研类等传统教学方法外,还可结合情景沉浸、案例分析、问题诊断、考察研讨、沙龙论坛等新颖的教学形式,实现差异化个性化培训,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信息互补、经验共享、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还可以推进干部培训信息化和培训手段现代化建设,积极采用多媒体手段开展培训。
4、完善教育培训工作管理制度
要解决干部培训工作中存在的动力不足、积极性不强、效果不显著等诸多问题,加强培训管理工作和健全考核机制必不可少。如制订相应的考勤制度、课堂纪律制度、考核评价制度、培训与使用制度等。培训期间的考勤结果、考核成绩要记录在案,并装入个人档案。医院在进行评优评先和提薪晋职时,可以把培训期间的考勤考核结果作为参考,将干部学习和运用学习成果指导实践的情况作为选拔、考核、任用干部的“第一道工序”。 针对现职领导干部,要加强管理与引导,将其学习表现、学习收获作为干部调整、使用或表彰、批评的重要依据;针对后备干部,要做到不培训不提拔,不培训不使用,培训效果不佳也不使用。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真正体现教育培训的作用,使学习真正成为各级干部提升素质能力的内在需求和不懈动力。
近几年,患者对医院医务人员各项服务及医疗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同行业竞争也在不断加剧。加强对中层干部的培训,能更好地增强中层管理干部整体素质。中层干部教育培训制度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通过培训,对培养和提高干部队伍素质,适应新时期的工作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还能提高中层干部的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促使医院更好更快地发展。
(铜陵市立医院 方艳)
目前,受人才选拔机制不完善、管理知识欠缺、人才考核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影响,我国医院普遍存在中层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和整体素质不高的情况。建立长期、规范、有效的中层干部管理培训工作机制,能有效增强管理队伍的工作水平,提升其执行力和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对医院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医院中层干部培训教育工作现状
1、医院对中层干部培训工作重视不够
医院重视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而轻视管理人才的培养。很多医院领导只看到医疗技术人才的直接效益,看不到管理人才所产生的潜在效应,认为医院的高速发展主要是医院临床一线专业人员的高超技术水平推动的,因此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医疗技术人才培养上,忽视了对管理人才的培养。
2、中层管理人员自身对培训学习重要性认识不足
一方面,医院中层管理人员大多来源于临床一线的业务骨干或学科带头人,绝大多数是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出身,有一定的学历和学术地位,甚至多数都是医学专家,其知识结构通常以专业技术为主,对管理学的学习研究普遍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许多中层干部在从事管理工作的同时还承担着业务技术工作,大量的精力仍然用于钻研业务技术,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学习研究现代医院管理理论。思想上的不重视和时间精力缺乏,导致管理工作没有长远的规划和设想,遇到问题与困难多凭经验办事,不能站在全局角度或管理者应有的高度去分析解决,管理工作较为被动,缺乏创新能力。
3、培训工作缺乏系统性
大多数医院对干部培训管理并没有整体系统的规划,也没有科学明确的界定,往往是想什么时候培训就什么时候培训,想培训什么就培训什么,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培训前,缺乏对干部文化知识和能力素质结构j进行系统的调研分析,导致培训资源配置不合理;培训教育的标准要求过于笼统模糊,对不同部门、层次干部的培训没有区别,“一个方子吃药”,没有针对性,不能契合日常工作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最终只能流于形式。此外,培训教育的形式方法也比较单一,大多是“填鸭式”单向灌注教学,缺乏新的教学手段,参训干部基本上没有主动权和发言权,更谈不上教学互动,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4、培训缺乏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
虽然干部培训工作都制定了计划,明确了目标,建立了制度,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则大多失之于宽和泛,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干部教育培训成为一项“软”任务,可做可不做,学好学坏一个样,强调自觉遵守纪律的多,监督检查的少,缺乏一整套系统的、严格的、可操作的检查督促和考核奖惩制度。培训后能达到什么标准也不清楚,培训效果无从监督和考核,最终使培训工作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完善医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策略
1、树立教育培训工作新理念
现代社会医学飞速发展,医疗工作每天面对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方式以及诊疗对象、服务需求等都在发生变化,时刻要求管理者与时俱进、勇于革新。医院领导和中层干部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干部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面对新形势、新时代、新岗位的现实需要,医院干部必须要不断学习、不断参加培训,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全方位地掌握和运用新的管理理念、管理思想、管理原则、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提高自身的管理意识和能力,才能不断完善自身综合素质,适应不同管理岗位工作要求,进而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有力地推动医院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2、挖掘教育培训工作新内容
围绕新形势、新任务、新发展要求,医院中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以需求为导向,针对不同岗位、不同专业干部的实际需要,精心设计培训班次和培训内容。培训内容以精、深、实、新为原则,力求创新突出重点。从提高广大干部的学习能力、应对能力、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综合设计和安排,缺什么就补什么,干什么就学什么。如:“三甲医院评审标准”“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医院科室管理和学科建设”“党务工作知识培训”“DRG付费政策解读”“医保政策分析”“医联体建设”等内容,既是医院日常开展的实际工作,又是促进医院发展的迫切需求。做好前端调研分析,切实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努力提高学习实效,让医院中层干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
3、探索教育培训工作新方法
干部教育培训的方式可以由单一的课堂授课辅导向多元化、灵活性的教学方式转变,这样能激发学员的积极性,促进中层干部更好地学习。例如,根据干部工作岗位不同、工作职责不同、专业技术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除普遍采用的讲座类、教学类、调研类等传统教学方法外,还可结合情景沉浸、案例分析、问题诊断、考察研讨、沙龙论坛等新颖的教学形式,实现差异化个性化培训,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信息互补、经验共享、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还可以推进干部培训信息化和培训手段现代化建设,积极采用多媒体手段开展培训。
4、完善教育培训工作管理制度
要解决干部培训工作中存在的动力不足、积极性不强、效果不显著等诸多问题,加强培训管理工作和健全考核机制必不可少。如制订相应的考勤制度、课堂纪律制度、考核评价制度、培训与使用制度等。培训期间的考勤结果、考核成绩要记录在案,并装入个人档案。医院在进行评优评先和提薪晋职时,可以把培训期间的考勤考核结果作为参考,将干部学习和运用学习成果指导实践的情况作为选拔、考核、任用干部的“第一道工序”。 针对现职领导干部,要加强管理与引导,将其学习表现、学习收获作为干部调整、使用或表彰、批评的重要依据;针对后备干部,要做到不培训不提拔,不培训不使用,培训效果不佳也不使用。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真正体现教育培训的作用,使学习真正成为各级干部提升素质能力的内在需求和不懈动力。
近几年,患者对医院医务人员各项服务及医疗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同行业竞争也在不断加剧。加强对中层干部的培训,能更好地增强中层管理干部整体素质。中层干部教育培训制度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通过培训,对培养和提高干部队伍素质,适应新时期的工作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还能提高中层干部的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促使医院更好更快地发展。
(铜陵市立医院 方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