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浅析儿童孤独症的表现和诊断办法
文章字数:1532
什么是孤独症?
孤独症,又叫自闭症、Kanner综合征,全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包括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征、未分类的广泛性发育障碍。孤独症并非“感觉孤独”和“自我封闭”,是一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1943年美国精神病学家里奥·坎纳(LeoKanner)在一份报告中对11名具有惊人行为相似性的儿童进行介绍时,首次在英语中使用了孤独症(autism)。1982年,我国陶国泰教授在《中国精神学杂志》上首次在中国大陆地区报道了4例儿童孤独症。
世界各国孤独症患病率自1990年以来不断在升高。美国ASD最新患病率为2.3%。全球ASD患病人数至少7800万人,成为全球患病数增速最快的疾病之一。其中男女患病比率4:1。至于什么原因引起孤独症,至今未明确。目前认为ASD是由遗传、环境、神经生物学三者共同作用引起发病的。遗传因素在ASD发病因素中可能占主导作用,非遗传性因素包括母孕期感染、出生缺陷和先天性神经发育异常、父母高龄和多种生物学因素、有毒化学物质及污染物、感染、免疫、代谢等。
孤独症有什么临床表现?
孤独症的临床表现有两大主要症状:1、社会交往障碍,包括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和非言语交流障碍;2、狭隘兴趣和重复刻板行为,感觉的异常。早期缺乏应有的行为,后期表现异常行为。
孤独症的社会交往障碍表现为缺乏目光对视,“目中无人”;独自嬉玩、不合作;通常不怕陌生人;不喜欢拥抱或避免与他人接触;无恰当的身体语言如点头、摇头、指物、比划;极少微笑、难相处;与父母亲的依恋情感障碍或延缓;不恰当、奇怪的或延迟的交流或情感反应。
孤独症的语言交流障碍:不会说话或说话迟,是就诊首位原因;语言倒退;自言自语、听不懂或无意义的语言;电视广告语言;语言刻板、重复、鹦鹉式语言;“你我他”人称代词不分;自我中心的话题。
狭隘兴趣和重复刻板行为:种类繁多,各个儿童不同时期表现不一;重复动作(看手、转圈、摇晃等);重复行为(开关、撕纸、看电视广告、天气预报、同一首歌、天线宝宝);重复刻板语言;强迫行为(睡眠、路线、排便、座位)、强迫思维(重复问题、难以摆脱的痛苦);对某些物体或事情(科学事实)不寻常兴趣。
感觉异常:视觉异常(斜眼看物体)、听觉异常、触觉异常、痛觉异常、本体觉异常。
总结归纳为“五不“行为:1、不(少)看;2、不(少)应;3、不(少)指;4、不(少)语;5、不当。
孤独症儿童可能共患的疾病有:智能发育障碍(约半数的孤独症患儿智力低下)、癫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秽语综合征、易激惹和问题行为、焦虑障碍、抑郁障碍。
根据两大主症的严重程度、是否合并智力障碍、是否合并其他障碍(运动视觉听觉其他)、是否合并严重的情绪攻击破坏行为、语言能力、年龄因素(年龄小多数病情相对轻),孤独症也有轻中重度之分。
如何诊断孤独症?
根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和《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版》(ICD-11)中的诊断标准主要是两大主要症状(社会交往障碍、兴趣狭隘和重复刻板行为)。主要症状一般在婴幼儿发育早期出现,但也可能因为病情较轻直到学龄前或学龄期甚至成人才首次诊断。
如果发现孩子行为异常怀疑有孤独症怎么办?
“早发现、早就诊、早诊断、早干预”,可带孩子到医院专科就诊,填写孤独症相关专业评估量表,如筛查量表、诊断量表及其他神经心理学评估。
目前ASD主要治疗和教育方法:应用行为分析(ABA)、结构化教育(TEACCH)、早期丹佛干预模式(ESDM)、地板时光、人际关系发展干预等。以达到消除或减少核心症状和相关缺陷、提高独立能力和改善生活、减轻家庭压力、部分孩子达到独立生活和学习工作能力、部分患儿减轻残疾程度生活自理的治疗目标。
2007年11月,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自闭症知晓日”,也称世界自闭症关爱日、世界自闭症日。让我们一起关爱孤独症儿童及家庭,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做起。
孤独症,又叫自闭症、Kanner综合征,全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包括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征、未分类的广泛性发育障碍。孤独症并非“感觉孤独”和“自我封闭”,是一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1943年美国精神病学家里奥·坎纳(LeoKanner)在一份报告中对11名具有惊人行为相似性的儿童进行介绍时,首次在英语中使用了孤独症(autism)。1982年,我国陶国泰教授在《中国精神学杂志》上首次在中国大陆地区报道了4例儿童孤独症。
世界各国孤独症患病率自1990年以来不断在升高。美国ASD最新患病率为2.3%。全球ASD患病人数至少7800万人,成为全球患病数增速最快的疾病之一。其中男女患病比率4:1。至于什么原因引起孤独症,至今未明确。目前认为ASD是由遗传、环境、神经生物学三者共同作用引起发病的。遗传因素在ASD发病因素中可能占主导作用,非遗传性因素包括母孕期感染、出生缺陷和先天性神经发育异常、父母高龄和多种生物学因素、有毒化学物质及污染物、感染、免疫、代谢等。
孤独症有什么临床表现?
孤独症的临床表现有两大主要症状:1、社会交往障碍,包括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和非言语交流障碍;2、狭隘兴趣和重复刻板行为,感觉的异常。早期缺乏应有的行为,后期表现异常行为。
孤独症的社会交往障碍表现为缺乏目光对视,“目中无人”;独自嬉玩、不合作;通常不怕陌生人;不喜欢拥抱或避免与他人接触;无恰当的身体语言如点头、摇头、指物、比划;极少微笑、难相处;与父母亲的依恋情感障碍或延缓;不恰当、奇怪的或延迟的交流或情感反应。
孤独症的语言交流障碍:不会说话或说话迟,是就诊首位原因;语言倒退;自言自语、听不懂或无意义的语言;电视广告语言;语言刻板、重复、鹦鹉式语言;“你我他”人称代词不分;自我中心的话题。
狭隘兴趣和重复刻板行为:种类繁多,各个儿童不同时期表现不一;重复动作(看手、转圈、摇晃等);重复行为(开关、撕纸、看电视广告、天气预报、同一首歌、天线宝宝);重复刻板语言;强迫行为(睡眠、路线、排便、座位)、强迫思维(重复问题、难以摆脱的痛苦);对某些物体或事情(科学事实)不寻常兴趣。
感觉异常:视觉异常(斜眼看物体)、听觉异常、触觉异常、痛觉异常、本体觉异常。
总结归纳为“五不“行为:1、不(少)看;2、不(少)应;3、不(少)指;4、不(少)语;5、不当。
孤独症儿童可能共患的疾病有:智能发育障碍(约半数的孤独症患儿智力低下)、癫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秽语综合征、易激惹和问题行为、焦虑障碍、抑郁障碍。
根据两大主症的严重程度、是否合并智力障碍、是否合并其他障碍(运动视觉听觉其他)、是否合并严重的情绪攻击破坏行为、语言能力、年龄因素(年龄小多数病情相对轻),孤独症也有轻中重度之分。
如何诊断孤独症?
根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和《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版》(ICD-11)中的诊断标准主要是两大主要症状(社会交往障碍、兴趣狭隘和重复刻板行为)。主要症状一般在婴幼儿发育早期出现,但也可能因为病情较轻直到学龄前或学龄期甚至成人才首次诊断。
如果发现孩子行为异常怀疑有孤独症怎么办?
“早发现、早就诊、早诊断、早干预”,可带孩子到医院专科就诊,填写孤独症相关专业评估量表,如筛查量表、诊断量表及其他神经心理学评估。
目前ASD主要治疗和教育方法:应用行为分析(ABA)、结构化教育(TEACCH)、早期丹佛干预模式(ESDM)、地板时光、人际关系发展干预等。以达到消除或减少核心症状和相关缺陷、提高独立能力和改善生活、减轻家庭压力、部分孩子达到独立生活和学习工作能力、部分患儿减轻残疾程度生活自理的治疗目标。
2007年11月,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自闭症知晓日”,也称世界自闭症关爱日、世界自闭症日。让我们一起关爱孤独症儿童及家庭,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