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发挥科普示范带动作用 促进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
——全国科普示范县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典型宣传试点项目成果展示(6)
文章字数:2786
  马鞍山市科技馆:

  科学有为 科普有道

      科学表演秀进校园(采石小学)。


  科学,总是充满着神秘,但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何为公众揭开科学的神秘面纱正是科技馆的职责之一。马鞍山市科技馆作为马鞍山市科普教育的公益性服务窗口,肩负着向公众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宣传科学技术成就的重任,馆内设置有探索发现、智慧之光、展望未来、产业科技、生态家园、健康生活、地震科普七大主题展厅,涵盖基础科学、航空航天、虚拟模拟技术等多个科学领域,常设展厅面积约13800平方米。科技馆先后获得“安徽省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科创筑梦助力双减’试点单位”等称号。
  队伍建设 提升科普服务能力
  为充分发挥公益科普单位的服务职能,马鞍山市科技馆特别重视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科技馆制度建设及安全保障工作;制定了多项规章制度强化对馆内职工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团队建设是保障科普工作开展的基础性工作,一个坚强有力的团队才能担负起各项工作任务。马鞍山市科技馆多措并举强化团队建设,着力提升科技辅导水平,定期对科普辅导员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内容涉及普通话能力、知识背景拓展、语言表达能力、服务礼仪规范等,提升辅导员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除了科普辅导员培训外,馆内的展品维修人员也会定期接受技能培训。
  馆校结合助推“双减”政策落地
  2021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中国科协办公厅共同印发了《关于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的通知》,为充分发挥市科技馆科普教育主阵地作用,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助推“双减”工作落地,马鞍山市科技馆坚持深化特色课程建设,积极整合科技教育资源,对标学校、家长、学生的科学学习需求,为开展系列科普课活动添砖加瓦,为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市科协、市教育局、区政府的协调下,马鞍山市科技馆在13所小学、3个社区试点开展助力“双减”系列活动,并提供了3套科学课程、1套EV3编程课程。其中,科学课程适合学校大班化教学,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手脑并用、参与性强;EV3编程课适合社区小班化教学,让青少年在家附近就能享受到教学服务,深受学生欢迎。“我们的课程设计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和年龄结构,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内容融入到课程教学中。”马鞍山市科技馆负责人介绍道。通过强化课程建设和团队建设,马鞍山科技馆将科普教育资源推广到青少年群体最密集的场所,带动了本地区科普事业协同发展。
  多元活动 实现探究互动
  为了弥补常设展厅展品更新较慢的缺点,有效提高科普场馆的吸引力,马鞍山市科技馆积极策划主题科普临展、开设公益课程、开展科学表演秀,丰富馆内展教内容。近年来,科技馆先后举办了“走近阿基米德”“问鼎苍穹——中国航天精神及新时代航天成就”“神奇的微生物”等主题科普临展8场,接待观众约32万人次;面向青少年群体,逐步免费开设电子电路、幼儿科学实验、陶艺等11门科普公益课程,累计授课425课时,受益学生8500人次;结合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佳节以及气象日、地球日、植树日等,在一楼展厅科学小舞台开展科学表演秀活动,年开展约90场;从2015年起科技馆连续七年开展公益科普夏(冬)令营活动,累计招募营员2100余名,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热烈欢迎,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已经成为科技馆经典品牌项目……
  此外,围绕每年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的活动主题,科技馆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开展主题临展、科学实验、线上科普展览、科普竞答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同时走进学校、社区开展科学表演、科普巡展等各具特色的活动,助力营造浓厚的科普氛围。
  如今数字科技发展日趋成熟,如何将科学知识与当下前沿的科技手段相结合,让参与者身临其境地感受科技的魅力,寓教于乐、寓学于趣,是科技馆要思考的新问题。接下来,马鞍山市科技馆将继续努力做好“双减”政策下的科普服务工作,积极探索科普新模式,搭建好科普服务平台,全面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全媒体记者 韩如意)

  王婧:厚植科学文化 当好科普园丁

      2021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后排左四为王婧)。


  人物名片:王婧,出生于安徽省马鞍山市,中共党员,现任马鞍山市科技馆馆员。16年来,她兢兢业业工作在科普一线,致力于为广大观众和科普爱好者提供优质的科普服务。
   提升个人素养
  每位科普工作人员都是科技馆的形象大使,随着时代的发展,公众对科普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王婧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她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我们科普教师就必须有一桶水,并且是新鲜的。”工作之余,她积极参加各项专业业务学习,不仅参加科技馆展教业务培训,还参加机器人教师培训。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先后在华东地区第五届科技馆辅导员大赛中获得优秀奖、在全省第二届科技辅导员大赛中获得三等奖,此外还三次获得马鞍山科协系统科普日优秀工作者称号及年度先进个人称号。
  弘扬科学精神
  一张普通的A4纸、一块简易的木板、一支小学生日常使用的铅笔,这些简单的物品在王婧手中摇身一变,成了阐释建筑结构的神奇道具。每个周末、每个假期,她都坚守在展厅,不断优化讲解路线、精心挑选特色展品、认真开展精品活动,用有趣的科学实验唤起孩子们的好奇心,用精彩的科普讲解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用满腔热情把科学的种子播撒到孩子心中。
  “作为一名科普工作者,也是科学诠释者,我感到很幸福。”在馆内的公益科普活动中,王婧承担着每年春季、暑期、秋季三次科学实验、EV3课程公益科普课堂的执教工作。
  在每年的科技周和科普日的公益科普活动中也时常能见到她的身影。科普日期间她到乡镇小学成为移动科普展品的讲解员;她将科技馆的品牌科学活动送到濮塘中心小学学生的身边,让他们了解神奇的呼吸等生物科学原理;她还参与策划、组织了科技馆自成立以来举办的小小农夫夏令营、国防科技等七届夏令营,以及食物的旅行、走进芜湖大白鲸等三届冬令营活动……王婧常说自己是校外的科学教师,通过展览教育、科学活动带领观众了解科学家、科技工作者背后的故事,学习展品展项背后的科学方法、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让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薪火相传是我最大的快乐。”
  扩大科普传播
  2020年3月,王婧承担了马鞍山市科技馆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工作,她将科技馆的精彩活动预告、公益科普课程、活动总结等及时上传至微信公众号,使得观众可以及时了解科技馆的科普工作动态。利用休息时间,她学习文案编写、公众号编辑工具等方面知识,使得公众号上的科普内容越来越丰富,宣传形式越来越新颖,吸引越来越多的公众积极参与到科技馆的活动中,极大地提升了科技馆的社会价值。
  作为一名科普工作者,因为常年和公众、孩子们打交道,王婧始终充满了活力。她以饱满的敬业精神投入到每次科普活动中,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她说自己是那么的幸福而充实,从事着自己热爱的科普教育事业,还在授业解惑中赢得了观众的认同,更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向未来无限可能的科创之门。
  (全媒体记者 韩如意)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