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省科技馆开展防灾减灾主题科普教育活动
文章字数:975
  本报讯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防范灾害风险护航高质量发展”。5月7日—14日,安徽省科技馆充分发挥“防灾减灾”科普资源优势,开展了“关爱生命平安启航”主题科普教育活动,助力提升市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织密生命安全网。
  地震灾害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只有充分了解地震灾害,才能更好地防范应对。“地震来了,快躲起来!”随着VR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省科技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设了《地震体验》VR展项活动。独特的体验方式让游客跃跃欲试。大家走进特制的“地震小屋”,戴上VR眼镜、坐在带有挤压板的体验区,立刻有了身临其境之感,剧烈地震动,让参与的群众纷纷抓紧附近栏杆,不敢四处乱动,大家“沉浸式”体验了一次地震所带来的强大破坏力。
  馆内体验项目众多,馆外活动也同样精彩纷呈。随着人工智能发展的日趋迅速,无人机救援、无人机灭火等在“防灾减灾”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当日,省科技馆的的工作人员在室外广场精心编排了一场极具观赏性、技术性、趣味性的无人机舞蹈表演。
  除了种类繁多的体验活动让人“大饱眼福”,精彩的科学课也让参与的学生和家长“收获满满”。“电梯上火势为什么会突然变大?”“被困在着火的电梯如何自救和逃生?”在“一探究竟”科学课《电梯大火带来的启示》课堂上,科技辅导员化身侦探,以1987年伦敦地铁国王十字车站的火灾真实案例为引题,带领同学们通过一个个形式多样的现场实验,引导大家学习防火知识,提高青少年消防安全意识。
  电造福于人类,给人类带来光明和便利的同时,也存在隐藏的弊端和危险。“那么电流是如何产生的呢?”“触电事故是电流造成的伤害大还是电压造成的伤害大呢?”在科学实验秀《触电其原》活动现场,科技辅导员“可爱多”老师化身“问题多”老师,在课堂一开始便向在场参与的市民抛出一连串的问题,引起人们探究的兴趣。电流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却看不见也摸不着,活动现场,科技辅导员利用人体导电的科学原理,通过精彩的小实验让电流成功“现身”,在互动玩乐之间让参与者直观了解、亲身感受电流的威力,以及学习防范触电的正确措施。
  从科普讲座到VR体验再到趣味课堂,此次科普教育活动结合当下流行的“新科技”为来馆游客送上了一场场创意十足的“科学盛宴”,“沉浸式”体验自然灾难的严重危害也能让大家提高日常防灾意识,筑牢“全民防灾”重要防线。
  (全媒体记者 黄文静)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