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老年代步车”治理难题如何破
文章字数:730
  据《工人日报》报道,近年来多地针对“老年代步车”(以老年人为主要用户群体的违规电动三、四轮车)采取限制措施。然而调查发现,老年人驾驶违规车辆、随意停放现象仍较普遍,一些电商平台继续售卖相关产品,治理难度较大。
  为什么限制“老年代步车”?一方面,不少企业生产的车辆性能不符合安全技术标准,难以应对复杂交通状况;另一方面,“老年代步车”并不要求持证驾驶。若让缺乏必要资质人员驾驶质量无保障车辆上路,风险可想而知。维护良好的公共交通秩序,保障出行人生命安全,依法限制“老年代步车”自是应有之义。
  但也应认识到,“老年代步车”之所以受青睐,不能忽视其价格便宜、使用门槛低、操作方便等特点。对不少老年人而言,花不多的钱就能满足接送孙辈上下学、寻医看病等出行刚需,吸引力可想而知。“一刀切”限制使用,拿不出合理替代方案,会让一些老年人陷入“出行难”。正如有媒体指出,“大部分消费者也知道违规,但更应考虑当下实际需求。”
  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这就要求在强化对“老年代步车”综合治理的同时,也应坚持以人为本、换位思考,聚焦老年群体需求,综合施策、精准发力,确保老年人出行“不掉队”。例如,加大公共交通建设投入,让公交车开到乡村居民家门口;鼓励相关企业研发适合老年人使用、安全性能有保障、性价比较高的代步产品等。
  以人为本破解“老年代步车”难题,要在提供可替代选择的同时,还需注重老年人心理特点,多方联手,加大向老年人宣传“老年代步车”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交管部门应采取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整治措施,及时制止老年人使用违规车辆行为,把安全理念牢牢植根于老年人心中,让安全文明出行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
  (梅麟)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