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小棚虾养殖选好苗是关键
文章字数:1604
眼下,正值春季投苗高峰期,江苏小棚虾投苗已经临近尾声,外塘虾将要进入新的投苗。目前,外塘投苗情况不甚理想,珠三角排塘率居高不下,玻璃苗多,弧菌暴发等让养殖户苦不堪言。
破解选苗难题,养殖户们尤为关注。近日,铭治集团对虾产业链负责人周胜利、新正虾苗销售服务总监杨思楷走进农财云课堂《寻找中国养虾致富带头人》,探讨“虾苗”问题,掏心窝传授筛选好苗干货。
投苗隐患诱发养殖风险
“好虾苗是一种稀缺资源,苗种不好易导致养虾亏钱。”周胜利说,目前投苗阶段出现了三大问题,养户需要全面剖析其成因,才能有效避规养殖风险。
首先,放苗后虾塘十天左右排塘。虾苗短时间内出现异常症状,是本身携带特异性病害,如EMS、高致病性弧菌、副溶血弧菌等等,养户需要迅速排塘。这种情况属于短期性行为,损失的资金不算太多。“这是不幸中的万幸,算是‘小亏’,但是小数怕长计。”周胜利说。
其次,虾苗100尾时出现偷死、白便、肠炎等病状。周胜利介绍,这种情况频发的诱因是苗种本身携带了病原体。淡水虾苗养殖区域很少会检测出肝肠孢虫、EMS、特异性弧菌等情况,而去年以来这些病菌频繁检测出。如果在这个节点上出了问题,那对养殖户来说就是“中亏”。
最后,90天后虾苗出现大小不齐、产量低下的情况,大概率是虾本身基因存在问题。周胜利直言,养虾时间达到三个月及以上,期间投入成本较大,最后产量低且卖不出价钱,这是行业内的“巨亏”。
良种与良法缺一不可
“先天遗传和后天培养是养好虾苗的两个最主要的因素,养出好苗既需要良种也需要良法,二者缺一不可。”周胜利认为,良种选育对养好虾至关重要。
他表示,有的养殖户对一代苗的概念了解不清晰,认为一代苗就是从国外引进的苗。事实上,一代苗是指从具备选育能力的公司引进的种虾生产出来的虾苗。土苗和一代苗的区分,主要是看种苗是否经过选育,一些主流的培育技术路线非常值得借鉴。
一是“全程生物饵料+微胶囊开口料。”在孵化虾苗的工程中,是否采用藻类做苗,对质量的影响比较大。此外,在育苗前期需采用专业的微胶囊开口料。二是“全程微生态育苗+免疫增强剂。”一般来说,技术水平高的虾苗厂会采用光合细菌、乳酸菌等微生物育苗,并使用免疫增强剂提高虾苗抵抗力。三是“全程水质病害监测。”苗厂需要去做水质病害监测,防止虾体本身携带了孢子虫或EMS。
“如果一个苗企发出去的苗没有病害监测报告,那养殖户就需要慎重选择了。”周胜利说,虾苗生产现已经接近工业化,在其他水产类种苗生产过程尚存诸多变数情况下,虾苗行业却可以做到各批次相差无几,部分苗企甚至能保证每次都产出六、七成虾苗。
虾苗质量考验这家苗企的综合能力及素质,包括硬件设施、管理水平等。目前,行业对“好虾苗”的标准制定更加清晰明确,这也得益于养殖模式的升级改造,倒逼市场上的苗企更认真育苗。
优选苗养出品质好虾
好虾苗的筛选困难重重。从虾苗生产到种虾老板再到养殖户,中间需要经历各项繁杂的筛选环节,每一环节都关系着虾苗的优劣。如果按照现有流程严格筛选虾苗,选出的优质虾苗占比只有3.15%,可谓是“层层挑选,杀出重围”。
周胜利总结出选好虾苗的三条关键句:明确虾苗种源,养殖模式要匹配;跟踪每批次虾苗的发育情况,密切关注幼体质量、籽虾变态时间、虾苗出成率;持续跟踪特异性病害监测及健康度。
他还指出,在当前小棚虾养殖全国风靡、好虾苗争夺战愈演愈烈的形势下,养殖户更应了解、关注选苗细节,每一个关键步骤都直接关系到投资成败,养殖户都必须擦亮眼睛,鉴定撒下的是否为真正好苗。
新正虾苗销售服务总监杨思楷向养殖同行分享了自己对春季投苗不成功的看法。他认为,今年春季投苗病害多发,主要是受气候条件以及上一批苗的影响。在气候不稳定的情况下放苗,会导致虾苗由于体弱而感染EMS、高致病性弧菌等病害。
尤其是,当下小棚虾模式对高品质虾苗需求愈发旺盛,本地企业需要从种苗资金投入、硬件设施、育苗手法等方面入手,及时制定解决方法,进一步提升虾苗的品质。 (邓汉文 袁健越)
破解选苗难题,养殖户们尤为关注。近日,铭治集团对虾产业链负责人周胜利、新正虾苗销售服务总监杨思楷走进农财云课堂《寻找中国养虾致富带头人》,探讨“虾苗”问题,掏心窝传授筛选好苗干货。
投苗隐患诱发养殖风险
“好虾苗是一种稀缺资源,苗种不好易导致养虾亏钱。”周胜利说,目前投苗阶段出现了三大问题,养户需要全面剖析其成因,才能有效避规养殖风险。
首先,放苗后虾塘十天左右排塘。虾苗短时间内出现异常症状,是本身携带特异性病害,如EMS、高致病性弧菌、副溶血弧菌等等,养户需要迅速排塘。这种情况属于短期性行为,损失的资金不算太多。“这是不幸中的万幸,算是‘小亏’,但是小数怕长计。”周胜利说。
其次,虾苗100尾时出现偷死、白便、肠炎等病状。周胜利介绍,这种情况频发的诱因是苗种本身携带了病原体。淡水虾苗养殖区域很少会检测出肝肠孢虫、EMS、特异性弧菌等情况,而去年以来这些病菌频繁检测出。如果在这个节点上出了问题,那对养殖户来说就是“中亏”。
最后,90天后虾苗出现大小不齐、产量低下的情况,大概率是虾本身基因存在问题。周胜利直言,养虾时间达到三个月及以上,期间投入成本较大,最后产量低且卖不出价钱,这是行业内的“巨亏”。
良种与良法缺一不可
“先天遗传和后天培养是养好虾苗的两个最主要的因素,养出好苗既需要良种也需要良法,二者缺一不可。”周胜利认为,良种选育对养好虾至关重要。
他表示,有的养殖户对一代苗的概念了解不清晰,认为一代苗就是从国外引进的苗。事实上,一代苗是指从具备选育能力的公司引进的种虾生产出来的虾苗。土苗和一代苗的区分,主要是看种苗是否经过选育,一些主流的培育技术路线非常值得借鉴。
一是“全程生物饵料+微胶囊开口料。”在孵化虾苗的工程中,是否采用藻类做苗,对质量的影响比较大。此外,在育苗前期需采用专业的微胶囊开口料。二是“全程微生态育苗+免疫增强剂。”一般来说,技术水平高的虾苗厂会采用光合细菌、乳酸菌等微生物育苗,并使用免疫增强剂提高虾苗抵抗力。三是“全程水质病害监测。”苗厂需要去做水质病害监测,防止虾体本身携带了孢子虫或EMS。
“如果一个苗企发出去的苗没有病害监测报告,那养殖户就需要慎重选择了。”周胜利说,虾苗生产现已经接近工业化,在其他水产类种苗生产过程尚存诸多变数情况下,虾苗行业却可以做到各批次相差无几,部分苗企甚至能保证每次都产出六、七成虾苗。
虾苗质量考验这家苗企的综合能力及素质,包括硬件设施、管理水平等。目前,行业对“好虾苗”的标准制定更加清晰明确,这也得益于养殖模式的升级改造,倒逼市场上的苗企更认真育苗。
优选苗养出品质好虾
好虾苗的筛选困难重重。从虾苗生产到种虾老板再到养殖户,中间需要经历各项繁杂的筛选环节,每一环节都关系着虾苗的优劣。如果按照现有流程严格筛选虾苗,选出的优质虾苗占比只有3.15%,可谓是“层层挑选,杀出重围”。
周胜利总结出选好虾苗的三条关键句:明确虾苗种源,养殖模式要匹配;跟踪每批次虾苗的发育情况,密切关注幼体质量、籽虾变态时间、虾苗出成率;持续跟踪特异性病害监测及健康度。
他还指出,在当前小棚虾养殖全国风靡、好虾苗争夺战愈演愈烈的形势下,养殖户更应了解、关注选苗细节,每一个关键步骤都直接关系到投资成败,养殖户都必须擦亮眼睛,鉴定撒下的是否为真正好苗。
新正虾苗销售服务总监杨思楷向养殖同行分享了自己对春季投苗不成功的看法。他认为,今年春季投苗病害多发,主要是受气候条件以及上一批苗的影响。在气候不稳定的情况下放苗,会导致虾苗由于体弱而感染EMS、高致病性弧菌等病害。
尤其是,当下小棚虾模式对高品质虾苗需求愈发旺盛,本地企业需要从种苗资金投入、硬件设施、育苗手法等方面入手,及时制定解决方法,进一步提升虾苗的品质。 (邓汉文 袁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