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科学管理痛风 远离疼痛之扰
文章字数:1719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中国居民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分别为1.1%和13.3%,其中约10%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会发展为痛风。高尿酸血症是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和所有心血管事件高危风险因素,且可诱发糖尿病,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对其造成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如何远离痛风,让我们一起走近痛风,了解痛风,减少痛风发作之苦。
一高尿酸血症与痛风
尿酸是嘌呤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可导致高尿酸血症,血尿酸超过饱和浓度可导致单钠尿酸盐沉积。痛风是由于过多的单钠尿酸盐在关节液、肋骨、骨骼、肌腱、滑囊和其他部位沉积引起的炎症性疾病。痛风可影响肾脏、心血管、关节等全身多个器官。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生的病理基础。
二痛风的健康管理
1提升患者对痛风的认知教育
由于患者对疾病认知存在误区,缺乏规范降尿酸治疗的正确知识,用药依从性差,最终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痛风是可治的疾病,《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中推荐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部分。其中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饮食指导、良好生活方式选择等。让患者了解嘌呤与高尿酸血症之间以及尿酸与痛风之间的关系,告知患者治疗的目标,同时积极治疗合并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肥胖、脑卒中、肾功能损伤等。通过提升对疾病的认知从而触发行为的改变。
2践行健康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干预是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长期治疗和控制疾病进展的重要环节,是痛风治疗的辅助手段。痛风患者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疾病,生活方式的改善虽然在降尿酸方面效果有限,但对并发疾病及痛风的诱发有预防作用。因此,建议痛风患者根据饮食及运动调整生活方式。
饮食控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限制高嘌呤食物;控制饮食嘌呤总量每日<200mg;避免摄入高嘌呤动物性食品(动物内脏、贝壳、沙丁鱼、火锅);减少中等嘌呤食品的摄入(红肉如猪肉、牛肉、羊肉),可适当增加白肉摄入(如鸡肉、鸭肉和鹅肉)。高嘌呤的植物性食品包括海带、海苔、紫菜、蘑菇干(香菇干、榛蘑干、猴头菇干、木耳干)、豆类(黄豆、绿豆、腐竹、豆腐干)及部分新鲜蔬菜如芹菜、菠菜、西兰花等。
(2)限制果糖的摄入和限酒(尤其啤酒和烈酒如白酒、洋酒、黄酒),多项研究显示,含糖饮料和酒精的摄入与血尿酸水平升高呈正相关,重度饮酒者(每日乙醇摄入≥37.5g)痛风发病的风险是非经常性饮酒者的2.64倍。
(3)大量饮水,每天维持在2000ml以上,可以饮水、茶、不加糖的咖啡,但应避免饮用含糖饮料、果汁、浓汤。
(4)水果,痛风患者可以吃果糖含量较低的水果如青梅、青瓜、西瓜、椰子水、葡萄、草莓、樱桃、菠萝、桃子、李子、橄榄等;
尽量少吃果糖含量较高的水果,如苹果、无花果、橙子、柚子、荔枝、柿子、桂圆、香蕉、杨梅、石榴等。

生活方式指导包括:
(1)控制体重:有研究显示,体重下降可显著提高患者尿酸水平的达标率(血尿酸控制在<360μmol/L;有痛风石、关节炎症状长期不缓解严重痛风患者,建议控制血尿酸<300μmol/L),降低痛风急性发作频率。体重下降≥4kg,患高尿酸血症的风险降低56%,腰围减少≥6cm患高尿酸血症的风险降低55%,而体重增加>4kg,患高尿酸血症的风险提高1.62倍。
(2)适当运动:痛风患者适合游泳、步行和骑自行车。有研究表明,每周5次以上30分钟的规律有氧运动,有助于降低血尿酸水平和减少痛风发作,改善体重指数(BMI)、血糖和血脂水平。需要注意的是,痛风患者应避免过度运动和关节损伤,以免诱发痛风发作;同时注意痛风急性发作期应制动,以避免加重疼痛。
(3)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熬夜以及精神紧张等。
(4)戒烟:痛风患者需要戒烟,吸烟不仅影响肺功能,还可造成肾功能损害,影响尿酸的肾排泄。另外,吸烟累积量与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而胰岛素抵抗是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3急性痛风发作的管理
痛风一旦发作,应尽早就医采取治疗措施。一线治疗用药包括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使用方法包括口服、关节腔注射、肌肉或静脉注射。
4降尿酸药的合理应用
痛风患者降尿酸药主要分两大类:
(1)抑制尿酸生成药物,如别嘌醇、非布司他;
(2)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如苯溴马隆、丙磺舒。其他有促尿酸排泄作用的药物,如氯沙胆、非诺贝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