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立德树人育英才 科技创新筑根基
文章字数:3100





合肥八中教育集团蜀山分校(十七中校区)(以下简称蜀山分校)坐落于望江西路180号,是一所文化底蕴深厚的市级示范高中。学校现有学生1837人,教职工145名,其中高级教师62人,一级教师51人,硕士研究生25人,拥有市、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53人,市、区级优秀班主任、名师工作室成员45人,有200多人次在省、市区级教育教学、教科研评比中获奖。学校硬件设备齐全,建有物理、化学、生物数字化实验室、STEAM科创实验室、3D打印室、校园电视台、篆刻教室、琴房、舞蹈房、音乐美术教室、书法特色等功能教室,能够满足学子在“五育并举”时代背景下的个人发展需求。
近年来,尤其是从2021年加入合肥八中教育集团以来,蜀山分校高度重视科创教育,以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作为重要抓手,把弘扬科学精神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实现课堂教学、科普活动和科创实践的有机融合,为学生成长搭建了广阔的实践平台和“试飞跑道”。
谋篇布局 营造良好科技氛围
“一所好学校,离不开一位好校长。”蜀山分校科技教育的推进,离不开葛子刚校长的高屋建瓴。虽然学校面临资源匮乏,葛校长决定在用好原有科技教育资源的前提下,继续加大科技创新教育的投入,学校于2022年3月29
日成立科技创新中心,健全科技教育管理网络,目前学校已形成校长→分管领导→科创中心→科技辅导员的管理格局,更有针对性地做好科技教育。
近日,笔者走进蜀山分校,便感受到了学校在规划设计理念、创客条件保障以及空间氛围营造等方面有着浓浓的科创教育氛围。目前学校拥有独立的两间创客中心教室,内设STEAM科创实验室、3D打印、无人机、人工智能、作品陈列等先进设备,让学生在这里就能感受到科技的魅力,用一流的硬件环境保证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学校要在孩子们心里播下科学的种子、创新的种子,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才能更好地实施。”葛子刚校长认为,学校要做的是突破思维定式,探索多元化升学新路径,将“以教为中心”这一固定模式变成“以学为中心”,充分为学生创造“真兴趣、真探索、真表达、真创新”的机会和条件。
揭榜挂帅 团队为科创发展开良方
“成为合肥八中教育集团的一份子,让我们加速驶入集团办学快车道。如何将科创教育在坚持原有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做出成效,利用好八中本部优质的教育资源,培育高水平科技辅导员是目前学校考虑的重点。”葛子刚校长说,集团化办学不仅只有输血,还需造血。
为了助力年轻教师的专业发展,引领科创教育,蜀山分校以本校科创老师为骨干,力邀在科创教育方面颇有建树的合肥八中陈明慧老师定期来校从事管理、教学和课题研究工作。“蜀山分校给了我足够的空间,让我带领教师学生开展科创教育活动。”2022年,陈明慧老师聘任为蜀山分校科技创新中心负责人。
合肥八中本部的优势资源为蜀山分校科技创新中心注入了新鲜且充满活力的血液。目前科创中心有8位科技辅导员,是一支以信息、科学为主体,多学科融合的科技创新教育教师团队。学校结合团队成员的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开展研究领域学习,通过专题讲座、实践操作、交流研讨、外出学习等多形式的专项培训,切实提高师资能力。近年来,蜀山分校先后培育出多位“市级优秀科技辅导员”,多位老师在科技实践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RIC项目负责人彭圣波老师谈到,从新手教师到如今已经成长为学生们科创之路的良师益友,这得益于学校的全力支持,让他和学生们一起共同成长。
多彩课程“双轮驱动”催开科创花
每周三下午四点半下课铃响起,学生们有说有笑地走进科创教室,这里各种样式的零件令人眼花缭乱,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专心致志地将零件拼接在一起,电脑面前几个同学一起讨论机器人的优化编程问题,活动教室秩序井然,学习氛围浓厚。“在教室内,科技辅导员通过讲授、辅导、组装、编程等形式,让同学们学习掌握机械、电子、结构和信息科学的相关知识。”合肥八中陈明慧老师告诉笔者,“学生们在科创教室所感受到的一切,都将是一个火种,能点燃孩子们追求科技的梦想,这对学生的成长、教师的进步和学校的发展都十分重要。”
“科创给了我深入探索科学世界的动力。”高二(五)班的李邦华是第八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科普实验单元——未来太空车项目中一员,他和团队解决了太空车爬的高难问题,电池电压变化的难点问题,包揽安徽省冠、亚军。“李邦华同学爱思考,肯钻研,动手能力非常强,他的科创作品多次获得青少年科技比赛大奖,他还成功研制了“消防无人机。”对于爱徒,VEX项目负责老师查光亮赞不绝口。“学校有‘无人机’‘机器人’‘编程’等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有专业的信息老师指导,让我有了更多的创作灵感,对我的人生规划帮助很大,离自己的梦想更加接近了。”李邦华对未来充满信心。
很多家长担心,进行各项科技创新训练比赛会不会影响学习?蜀山分校实践证明,学习科学不但不会影响学习,还能很好地促进学习。一个科技创新项目牵涉到的科目可能有好几种,要求学生要有很高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个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在学生取得了一定成绩之后,对自身自信心有很大的提升,每次比赛,对学生的心理更是一种历练。
采访结束,已经到了下班的时间,但在蜀山分校科创教室里,查光亮、彭圣波等各位老师仍然在耐心指导同学们,笔者从他们的身上可以看到一个青年教师的热情、专研、执着和奉献。毫无疑问,蜀山学子这些优异的奖项既得益于同学们对科技创新比赛的浓厚兴趣、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钻研,更得益于指导老师们诲人不倦的谆谆教导和循循善诱的专业点拨。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去年以来,学校把劳动教育摆在“五育并举”的重要位置。“学校利用有限的空间开辟试验田,让学生们种植菠菜、香菜、乌菜等双子叶植物。”物理老师陈欣欣说,这片试验田也是学校课程创新、课程融合的“试验田”,让理论课更加看得见、摸得着。
近年来,蜀山分校为了培养全面而又有思想的合肥学子,学校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学生发展中心、科创中心,开设二十余门生涯规划、非限拓展精品课程。除了传统的乐器、舞蹈、戏剧、版画、书法、篆刻等特色课程之外,蜀山分校还搭建了贯穿全年、覆盖全员的各类活动,如经典诵读、演讲比赛、校园文化节、科普宣传周、月光诗会、征文比赛、篮球赛、课本剧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自我发展、催生精彩。
成果丰硕 坚定科创人才培养
去年以来,蜀山分校在科技创新教育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一批批学生在科技竞赛、学科竞赛等活动中崭露头角,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中,参赛的两支队伍分别获得了AI天工造物高中组一等奖和三等奖;在第八届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未来太空车项目比赛2000多个队伍中脱颖而出,包揽安徽省冠、亚军,其中李邦华、王雪杨同学勇夺AI天工造物高中组一等奖,李雨墨、李功易同学荣获AI天工造物高中组三等奖;徐堃方、李功易两位同学《智能自动垃圾分类》项目,入围2022年全球1024开发者节青少年科创实践活动全国赛;李功易、徐堃方同学受邀参加2022科大讯飞全球1024开发者节暨青少年科创实践活动,并在现场比赛中获得“探索之星”称号;在合肥市第十四届青少年机器人比赛上囊括冠、亚、季军(其中RIC项目问鼎冠军,VEX项目获得亚军、季军)。26人次一等奖和揽获冠亚季军的成绩十分惊艳,受到业内普遍的赞誉和关注。
走科技创新之路,铸特色品牌名校。如今,科技创新教育已成为蜀山分校的办学特色,科技创新水平稳步提升,这所后起之秀的科技教育窗口学校,已经成为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沃土。
(刘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