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示范引领 全域科普
文章字数:2278
近年来,黄山市屯溪区科学技术协会坚持弘扬科学家精神,以目标为导向、示范为引领、全域科普为根本,全面推进“全国科普示范区”创建活动开展,科普条件和服务能力持续增强,科普工作成效显著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得到提升,成为中国科协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区。
高度重视
赢得党委政府“大支持”
屯溪区委、区政府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制定印发《屯溪区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区委常委会定期听取科协工作汇报,党政主要领导常态化参加科普活动,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区长为双组长,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副区长为副组长,区全民科学素质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工作专班。及时召开全区动员部署会、月推进会、季通报会、年考评会,区级财政给予重点支持,科普经费逐年递增,确保了创建活动持续强力推进,做到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形成“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抓,纵横网络化”的齐抓共建强大合力。
高效运行
完善应急科普“大机制”
屯溪区科学技术协会与区委宣传部、区应急管理局联合制定印发《屯溪区进一步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科普宣教工作实施方案》,发动广大科技工作者、基层“三长”、科普信息员深入开展应急科普,建立并落实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建立应急科普常态化平台,结合疫情防控、生态环境保护等民生事项,邀请专家线上解读,通过微信公众号转发传播权威热点,引导民众正确理解和科学认识。健全基层“三长”兼挂职和“3+1”工作机制,并制定工作清单,区属13所小学(幼儿园)均配备专兼职科学教师(科技辅导员),并按要求建成科技活动室,常态化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全区建有5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1个农技协联合会,在民政登记注册,且入驻智慧农技协平台。
高密布设
形成阵地建设“大突破”
屯溪区科学技术协会先后打造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类示范基地45个,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12个,市级28个,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积极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党群服务中心等活动阵地,全区4镇4街道均建立科普活动中心、54个村(社区)均建立科普室,并配套完善硬件设施,形成了“以区域为中心、镇(街道)和村(社区)为主阵地”的全域科普体系。目前,全区注册志愿者5600人、志愿服务活动总数超2400场次,区科技志愿服务队和镇(街道)科技服务队,年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00场以上,并获中国科协、省科协多个奖项。屯溪区科协科技志愿服务队获省科协2021年度长三角优秀科技志愿服务组织,阳湖镇柏山社区入选中宣部2021年度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屯溪百鸟亭小学被中国科协评为“2021年度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区“心关爱”科普品牌被长三角科技志愿联盟评为“2022年度长三角优秀科技志愿服务项目”。“科普润苗”品牌被市文明办、共青团、青年志愿者协会评为“黄山市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
高质互动
促进科普成果“大转化”
屯溪区科学技术协会结合心理健康、实用技术、食品及用药安全、疾病预防、防灾减灾、碳达峰碳中和、防处邪教等社会热点课题,进一步擦亮“科普润苗”“心关爱”“科普+课堂”“全域科普共建共享”等科普名片。按照“一镇街一亮点、一行业一特色”要求,重点打造特色案例14个,逐步形成一批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科普屯溪新样板,以屯溪示范幼儿园为试点,打造科普教育特色学校。依托北京中源创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餐厨垃圾生态处理基地)宣教馆、昱中街道徽山路社区禁毒教育基地、黄山振州电解电容器博物馆等实体场馆服务辖区民众,推动科普活动“点单式”服务进校园、入基层,实现科普服务双向选择,提高群众对科普知识接受度,鼓励支持校外科普培训机构常态化开展“双减”科普服务,大力推介“科普中国”App,目前在册信息员达1.5万余人、转发传播量超2060余万次、活跃量3.7万人次。充分运用“屯溪发布”“昱城情”“科普屯溪”等微信公众号,乐高“康小壳”“青春心理咨询师”等“科普网红”自媒体平台,常态化开展科学传播。
高频行动
推动科学素质“大提升”
屯溪区科学技术协会制定印发《屯溪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2-2025年)》,面向“五大人群”,扎实开展“五进”活动,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期间,围绕“创新争先自立自强”主题,走访慰问“最美科技工作者”,组织动员各镇、街道、区直相关部门广泛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活动,报送省、市网站活动信息20余条,黄山日报等媒体采用10条,中国科协“网上会史馆”上传展示25条,大力营造关心、尊重科技工作者的浓厚氛围。以“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来”为主题,开展“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举办全国科普日黄山市暨屯溪区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围绕生态环保、防灾减灾、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食品药品安全、土壤污染防治等开展系列科普活动,组织上传科普活动400余条,并即时完成推优,连续3年获得中国科协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和优秀活动,荣获“筑梦流动十年”中国流动科技馆实施项目优秀单位。以“创新体验成长”为主题,开展“科技创新和机器人”竞赛活动,建成首个全市青少年人工智能实训基地,作为样板点接待省、市科协创建检查测评组5批48人次,年开展课程培训、实装操作6批120人次。为了集中展示科技教育辅导员、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征集选送了30件作品,参加省、市科技创新大赛,分获第37届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科技教育成果竞赛三等奖1项,组建21支代表队,参加首届“市长杯”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分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推荐参加第21届安徽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龙山实验小学、现代实验小学首次在省机器人创新挑战赛小学组中荣获二、三等奖。
(汪国安)
高度重视
赢得党委政府“大支持”
屯溪区委、区政府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制定印发《屯溪区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区委常委会定期听取科协工作汇报,党政主要领导常态化参加科普活动,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区长为双组长,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副区长为副组长,区全民科学素质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工作专班。及时召开全区动员部署会、月推进会、季通报会、年考评会,区级财政给予重点支持,科普经费逐年递增,确保了创建活动持续强力推进,做到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形成“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抓,纵横网络化”的齐抓共建强大合力。
高效运行
完善应急科普“大机制”
屯溪区科学技术协会与区委宣传部、区应急管理局联合制定印发《屯溪区进一步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科普宣教工作实施方案》,发动广大科技工作者、基层“三长”、科普信息员深入开展应急科普,建立并落实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建立应急科普常态化平台,结合疫情防控、生态环境保护等民生事项,邀请专家线上解读,通过微信公众号转发传播权威热点,引导民众正确理解和科学认识。健全基层“三长”兼挂职和“3+1”工作机制,并制定工作清单,区属13所小学(幼儿园)均配备专兼职科学教师(科技辅导员),并按要求建成科技活动室,常态化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全区建有5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1个农技协联合会,在民政登记注册,且入驻智慧农技协平台。
高密布设
形成阵地建设“大突破”
屯溪区科学技术协会先后打造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类示范基地45个,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12个,市级28个,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积极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党群服务中心等活动阵地,全区4镇4街道均建立科普活动中心、54个村(社区)均建立科普室,并配套完善硬件设施,形成了“以区域为中心、镇(街道)和村(社区)为主阵地”的全域科普体系。目前,全区注册志愿者5600人、志愿服务活动总数超2400场次,区科技志愿服务队和镇(街道)科技服务队,年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00场以上,并获中国科协、省科协多个奖项。屯溪区科协科技志愿服务队获省科协2021年度长三角优秀科技志愿服务组织,阳湖镇柏山社区入选中宣部2021年度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屯溪百鸟亭小学被中国科协评为“2021年度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区“心关爱”科普品牌被长三角科技志愿联盟评为“2022年度长三角优秀科技志愿服务项目”。“科普润苗”品牌被市文明办、共青团、青年志愿者协会评为“黄山市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
高质互动
促进科普成果“大转化”
屯溪区科学技术协会结合心理健康、实用技术、食品及用药安全、疾病预防、防灾减灾、碳达峰碳中和、防处邪教等社会热点课题,进一步擦亮“科普润苗”“心关爱”“科普+课堂”“全域科普共建共享”等科普名片。按照“一镇街一亮点、一行业一特色”要求,重点打造特色案例14个,逐步形成一批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科普屯溪新样板,以屯溪示范幼儿园为试点,打造科普教育特色学校。依托北京中源创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餐厨垃圾生态处理基地)宣教馆、昱中街道徽山路社区禁毒教育基地、黄山振州电解电容器博物馆等实体场馆服务辖区民众,推动科普活动“点单式”服务进校园、入基层,实现科普服务双向选择,提高群众对科普知识接受度,鼓励支持校外科普培训机构常态化开展“双减”科普服务,大力推介“科普中国”App,目前在册信息员达1.5万余人、转发传播量超2060余万次、活跃量3.7万人次。充分运用“屯溪发布”“昱城情”“科普屯溪”等微信公众号,乐高“康小壳”“青春心理咨询师”等“科普网红”自媒体平台,常态化开展科学传播。
高频行动
推动科学素质“大提升”
屯溪区科学技术协会制定印发《屯溪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2-2025年)》,面向“五大人群”,扎实开展“五进”活动,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期间,围绕“创新争先自立自强”主题,走访慰问“最美科技工作者”,组织动员各镇、街道、区直相关部门广泛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活动,报送省、市网站活动信息20余条,黄山日报等媒体采用10条,中国科协“网上会史馆”上传展示25条,大力营造关心、尊重科技工作者的浓厚氛围。以“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来”为主题,开展“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举办全国科普日黄山市暨屯溪区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围绕生态环保、防灾减灾、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食品药品安全、土壤污染防治等开展系列科普活动,组织上传科普活动400余条,并即时完成推优,连续3年获得中国科协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和优秀活动,荣获“筑梦流动十年”中国流动科技馆实施项目优秀单位。以“创新体验成长”为主题,开展“科技创新和机器人”竞赛活动,建成首个全市青少年人工智能实训基地,作为样板点接待省、市科协创建检查测评组5批48人次,年开展课程培训、实装操作6批120人次。为了集中展示科技教育辅导员、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征集选送了30件作品,参加省、市科技创新大赛,分获第37届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科技教育成果竞赛三等奖1项,组建21支代表队,参加首届“市长杯”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分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推荐参加第21届安徽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龙山实验小学、现代实验小学首次在省机器人创新挑战赛小学组中荣获二、三等奖。
(汪国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