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版
发布日期:
加快补齐农业数字化短板
文章字数:1130
  徐华亮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强调:“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应用。”数字经济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必须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数”“农”融合是引发农业结构和产业形态深度变革的“催化剂”,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加速器”。
  我国大力推进数字技术与农业加速融合,效果明显,但仍应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比如,“数字接入鸿沟”“数字支付鸿沟”“数字使用鸿沟”等,数字技术融入农业生产过程中,数据协同整合、深度挖掘、集成共享和推广运用较为困难。目前,我们应该加快农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补齐数字化短板。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推进高速宽带网络往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覆盖延伸,对有条件的地区推进5G网络建设、千兆光纤接入。鼓励北斗地面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广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农业生产领域中的应用。在完善信息服务终端设施方面,深入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优化服务站点布局;充分应用益农信息社、村级综合服务中心等场所,有序推进农村信息服务站点整合共享。
  聚焦数字创新应用。在数字技术研发方面,要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强化战略性前沿性技术超前布局,强化技术集成应用与示范,加快农业人工智能研发应用,探索多元化数字应用场景。在生产经营数字化应用方面,提升种植业信息化转型能力,提高种植业生产管理信息化水平,建设农业病虫害测报监测网络和数字植保防御体系;提升畜牧业智能化转型能力,建设数字养殖牧场,精准监测畜禽养殖投入品和产出品数量,加强动物疫病疫情的精准诊断、预警、防控;提升渔业智慧化转型能力,构建基于物联网的水产养殖生产和管理系统,推进数字技术装备普及应用;提升种业数字化转型能力,加快种业大数据的研发与深度应用,建立全链条的智能数据挖掘和分析,建设智能服务平台。
  健全农业数据分享机制。要打造标准化、高质量的数据仓,形成资源全面立体、主体画像精准、产品全程可溯的动态数据资源体系;加快打造县级涉农大数据应用系统,打通农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推动县域农业农村数据资源与气象、水利等数据整合对接,形成涉农数据协同应用生态。
  重视农业数字化人才培养。一方面,与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平台企业开展数字经济领域人才合作,确保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具备足够的人才基础;实施新型职业培训工程,对农民进行一对一的农业数字化、信息化指导,丰富农民的数字农业知识,提高农民数字农业信息化管理能力大力培养乡村数字化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完善数字农业人才的激励机制和晋升通道,构建城乡人才双向流动的政策体系,吸引更多数字经济领域的人才为农业农村服务。
  (作者系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