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无为市多点发力打造全国科普示范市
文章字数:811
近年来,无为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按照“党委领导、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工作的思路,多点发力打造全国科普示范市。
完善组织领导,健全科普工作机制“强基础”。成立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市级党委常委会常态化听取科普工作汇报机制,将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列入全市“十四五”规划,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清单式、全流程跟踪推进,确保创建工作落地落实。
聚焦重点人群,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出实效”。突出以点带面,聚焦农民、青少年、产业工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老年人五大重点人群,开展各类科普活动2356场次,受益群众达20万人,其中,依托校园科技社团、科普课堂等平台,共开展“双百”助力“双减”科普专项行动28次、“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36次,参与学生共达3万人次;采取“科技+基地+企业+农户”的方式,建立4个乡村振兴科技联盟,围绕螃蟹原种繁育、龙虾繁育、稻虾混养、薄壳山核桃产业技术等,组织成员每年赴外地培训、考察学习先进技术,受益群众达10万人次,带动农户增收近3亿元。
实施创新驱动,服务市域主导产业“促融合”。举办电线电缆产业协同创新高峰论坛,发挥“科创中国”全国性创新平台作用,为电线电缆首位产业争取更大的创新资源空间。持续做实“科创安徽”品牌,围绕无为市绿色食品产业,举办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广泛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全市主导产业科技经济进一步融合发展。
积极开展活动,夯实科普传播阵地“创品牌”。积极探索“党建+科普”、“互联网+科普”等工作模式,在充分运用群团组织、文化活动室、校园科技馆等阵地的基础上,利用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等科普宣传服务活动2238场次,初步实现了以市为核心、乡镇为中心、村(社区)为补充的科普全地域覆盖。注重提升科普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借助“三微”一端,打造全媒体传播的科普服务体系,“科普中国”App注册使用达12826人次,传播量达630156人次。 (王娟)
完善组织领导,健全科普工作机制“强基础”。成立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市级党委常委会常态化听取科普工作汇报机制,将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列入全市“十四五”规划,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清单式、全流程跟踪推进,确保创建工作落地落实。
聚焦重点人群,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出实效”。突出以点带面,聚焦农民、青少年、产业工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老年人五大重点人群,开展各类科普活动2356场次,受益群众达20万人,其中,依托校园科技社团、科普课堂等平台,共开展“双百”助力“双减”科普专项行动28次、“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36次,参与学生共达3万人次;采取“科技+基地+企业+农户”的方式,建立4个乡村振兴科技联盟,围绕螃蟹原种繁育、龙虾繁育、稻虾混养、薄壳山核桃产业技术等,组织成员每年赴外地培训、考察学习先进技术,受益群众达10万人次,带动农户增收近3亿元。
实施创新驱动,服务市域主导产业“促融合”。举办电线电缆产业协同创新高峰论坛,发挥“科创中国”全国性创新平台作用,为电线电缆首位产业争取更大的创新资源空间。持续做实“科创安徽”品牌,围绕无为市绿色食品产业,举办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广泛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全市主导产业科技经济进一步融合发展。
积极开展活动,夯实科普传播阵地“创品牌”。积极探索“党建+科普”、“互联网+科普”等工作模式,在充分运用群团组织、文化活动室、校园科技馆等阵地的基础上,利用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等科普宣传服务活动2238场次,初步实现了以市为核心、乡镇为中心、村(社区)为补充的科普全地域覆盖。注重提升科普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借助“三微”一端,打造全媒体传播的科普服务体系,“科普中国”App注册使用达12826人次,传播量达630156人次。 (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