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省科技馆开展世界气象日主题科普活动
文章字数:830
本报讯3月19日,安徽省科技馆联合安徽省气象学会围绕2023年世界气象日主题“天气气候水,代代向未来”,特邀安徽省气候中心总工程师田红作《天气气候中的水密码》主题科普讲座,与现场50余名学生及家长共同探索天气、气候与水的奥秘,共创美好家园。
“世界气象日是世界气象组织成立的纪念日,时间定在每年的3月23日。开展世界气象日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唤起人们对气象工作的重视与热爱。”在简要介绍世界气象日相关知识后,田红总工程师巧妙借助古诗分析天气与气候概念的区别,并通过分析降雨是如何形成来阐释气候与降水量的密切关系。气候变化会导致冰川消融、极端气候频发、粮食减产、海平面上升、物种灭绝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也会影响人类健康,正因如此,要努力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建立低碳生活方式。
“汛期(5-9月)是我们安徽省气象灾害的高发期。”针对气象灾害内容,田红总工程师重点强调暴雨、雷电、大风等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面对暴雨及其伴随的山洪、泥石流、滑坡、洪水等灾害时,最明智的办法就是避开它们,转移到安全地带,日常生活中,要增强防灾意识,努力学会辨识预警信号。
讲座结束后,大家围绕气候、气象知识进行了互动问答,“大风预警信号哪一级表示最严重?”、“彩虹一般出现在什么时候?”等问题吸引现场学生踊跃参与。此外,安徽省气象学会还结合本次科普活动及世界气象日主题内容,为现场学生准备了“3D气象笔筒”等手工立体拼图,在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普及气象相关知识。
来自合肥市翡翠学校的方玉菡同学是安徽省科技馆科普讲堂活动的忠实“粉丝”,曾多次参加科普讲堂活动。她表示,气象气候知识与我们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可见。“经过了今天的学习,让我对气象与气候的认识更加全面,也更深入地了解了气候变化的影响。今后我会坚持低碳生活,从点滴小事做起。”
本次科普讲堂活动,拉近了学生与气象科学之间的距离,满足了学生对气象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培养了他们的科学兴趣,提高了大家的气象防灾减灾意识。
(安科)
“世界气象日是世界气象组织成立的纪念日,时间定在每年的3月23日。开展世界气象日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唤起人们对气象工作的重视与热爱。”在简要介绍世界气象日相关知识后,田红总工程师巧妙借助古诗分析天气与气候概念的区别,并通过分析降雨是如何形成来阐释气候与降水量的密切关系。气候变化会导致冰川消融、极端气候频发、粮食减产、海平面上升、物种灭绝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也会影响人类健康,正因如此,要努力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建立低碳生活方式。
“汛期(5-9月)是我们安徽省气象灾害的高发期。”针对气象灾害内容,田红总工程师重点强调暴雨、雷电、大风等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面对暴雨及其伴随的山洪、泥石流、滑坡、洪水等灾害时,最明智的办法就是避开它们,转移到安全地带,日常生活中,要增强防灾意识,努力学会辨识预警信号。
讲座结束后,大家围绕气候、气象知识进行了互动问答,“大风预警信号哪一级表示最严重?”、“彩虹一般出现在什么时候?”等问题吸引现场学生踊跃参与。此外,安徽省气象学会还结合本次科普活动及世界气象日主题内容,为现场学生准备了“3D气象笔筒”等手工立体拼图,在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普及气象相关知识。
来自合肥市翡翠学校的方玉菡同学是安徽省科技馆科普讲堂活动的忠实“粉丝”,曾多次参加科普讲堂活动。她表示,气象气候知识与我们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可见。“经过了今天的学习,让我对气象与气候的认识更加全面,也更深入地了解了气候变化的影响。今后我会坚持低碳生活,从点滴小事做起。”
本次科普讲堂活动,拉近了学生与气象科学之间的距离,满足了学生对气象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培养了他们的科学兴趣,提高了大家的气象防灾减灾意识。
(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