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顺时养生再添新证据
文章字数:1069
中医养生讲究“顺四时而适寒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最近,一项最新研究从基因层面佐证了这一理念。该研究分析了46种人体组织的基因后发现,基因表达随昼夜节律和四季变化呈现显著差异,给健康带来不小影响。
该研究,通过分析932名捐助者提的46种人体组织基因,来评估昼夜和季节如何影响健康。结果显示,昼夜节律对肝、肺、心脏和上消化道的影响较为突出。具体来看,胸腔内的“昼夜基因”数量最多,包括肺(有17.2%)、心脏左心室(有19.2%)和全血(有19%),这与心率、呼吸模式的昼夜差异相呼应。胃是最“偏好”白天的器官,皮肤则更“偏好”夜晚。相比之下,唾液腺(有0.63%)、横结肠(有0.67%)、睾丸(有0.66%)和大脑(有0.86%~7.8%)受昼夜影响较小。
季节变化对睾丸和大脑的影响最强。比如,睾丸在秋季的基因表达大量增加,在春季减少,这一发现印证了性腺功能的季节性变化。此外,一些基因还与下丘脑、垂体中激素的活性有关,例如垂体激素相关基因表达在夏季达到顶峰;神经系统中星形胶质细胞的基因表达在秋冬季增加,而在夏季普遍减少。
“这并非第一次西医视角验证了中医理论的科学性。”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医师孙其伟说,西方现代医学以基因、蛋白质等实体结构阐释生物节律的分子机制,但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就详细讲解了人体生理现象和昼夜季节的关系。
孙其伟介绍,中医学以构建阴阳、卫气等思维模型阐释昼夜节律的阴阳机制,人体在一天12个时辰(24小时)内会产生许多变化,每个时辰分别对应胆、肝、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和三焦。中医提倡的“睡子午觉”就是很好的例子。清代养生专著《老老恒言》记载:“每日时至午,阳气渐消,少息所以养阳;时至子,阳气渐长,熟睡所以养阴。”孙其伟解释,子时(23点~凌晨1点)走胆经,乃阳气潜藏之时,入睡可养护阳气,保证第二天精力充沛。凌晨1点~3点气血集中在肝经,“人卧血归于肝”,熟睡可以帮助肝排毒。凌晨3点~5点是肺经“值班”,肺不好的人,此时容易早醒,血压高的人也会出现血压波动,应宁心调息。午时(11点~13点)走心经,此时短暂小憩20分钟,甚至闭目养神5分钟,都对心脏有好处。
现代医学表明,很多器官在不同的时间,活跃程度有所不同。中医也认为,白天阳气运行,夜里阳气潜藏、阴气用事,疾病变化亦是如此,《黄帝内经》记载“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孙其伟介绍,人体功能活动、病理变化受自然界气候变化、时日等影响,呈现一定的规律,中医针灸以“人与天地相应”的观点为理论基础,提出“因时施治”“按时针灸”“按时给药”,以获得更好的疗效。 (高阳)
该研究,通过分析932名捐助者提的46种人体组织基因,来评估昼夜和季节如何影响健康。结果显示,昼夜节律对肝、肺、心脏和上消化道的影响较为突出。具体来看,胸腔内的“昼夜基因”数量最多,包括肺(有17.2%)、心脏左心室(有19.2%)和全血(有19%),这与心率、呼吸模式的昼夜差异相呼应。胃是最“偏好”白天的器官,皮肤则更“偏好”夜晚。相比之下,唾液腺(有0.63%)、横结肠(有0.67%)、睾丸(有0.66%)和大脑(有0.86%~7.8%)受昼夜影响较小。
季节变化对睾丸和大脑的影响最强。比如,睾丸在秋季的基因表达大量增加,在春季减少,这一发现印证了性腺功能的季节性变化。此外,一些基因还与下丘脑、垂体中激素的活性有关,例如垂体激素相关基因表达在夏季达到顶峰;神经系统中星形胶质细胞的基因表达在秋冬季增加,而在夏季普遍减少。
“这并非第一次西医视角验证了中医理论的科学性。”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医师孙其伟说,西方现代医学以基因、蛋白质等实体结构阐释生物节律的分子机制,但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就详细讲解了人体生理现象和昼夜季节的关系。
孙其伟介绍,中医学以构建阴阳、卫气等思维模型阐释昼夜节律的阴阳机制,人体在一天12个时辰(24小时)内会产生许多变化,每个时辰分别对应胆、肝、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和三焦。中医提倡的“睡子午觉”就是很好的例子。清代养生专著《老老恒言》记载:“每日时至午,阳气渐消,少息所以养阳;时至子,阳气渐长,熟睡所以养阴。”孙其伟解释,子时(23点~凌晨1点)走胆经,乃阳气潜藏之时,入睡可养护阳气,保证第二天精力充沛。凌晨1点~3点气血集中在肝经,“人卧血归于肝”,熟睡可以帮助肝排毒。凌晨3点~5点是肺经“值班”,肺不好的人,此时容易早醒,血压高的人也会出现血压波动,应宁心调息。午时(11点~13点)走心经,此时短暂小憩20分钟,甚至闭目养神5分钟,都对心脏有好处。
现代医学表明,很多器官在不同的时间,活跃程度有所不同。中医也认为,白天阳气运行,夜里阳气潜藏、阴气用事,疾病变化亦是如此,《黄帝内经》记载“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孙其伟介绍,人体功能活动、病理变化受自然界气候变化、时日等影响,呈现一定的规律,中医针灸以“人与天地相应”的观点为理论基础,提出“因时施治”“按时针灸”“按时给药”,以获得更好的疗效。 (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