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代表建议:
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章字数:843
  近年来,我国预制菜产业发展迅猛。最新发布的《2022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2年,中国预制菜企业数量超7万家,市场规模达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10720亿元。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这也是预制菜产业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风口之下,如何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一些两会代表委员关心的问题。
  “预制菜产业,既符合快节奏环境下人们餐饮简便快捷的生活需求,也符合人们从吃饱到吃好、吃得健康营养的现实需要。”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周大勇注意到,当前,我国预制菜产业链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补齐的短板,“比如针对预制菜的标准、监管制度体系尚不健全,部分预制菜产品的口感与风味复原难度大,品类还比较单一,相关的专业人才明显不足。”
  此次全国两会上,周大勇提出了高质量发展预制菜产业的建议,包括健全标准建设体系,完善产业监管制度;加大科技投入,破解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问题;强化顶层设计,着力营造持久的市场发展环境;加快产业链人才梯队建设,打造预制菜产业发展引擎等。“我们既要出台政策积极支持,也要大力完善监管制度,为这个快速增长的蓝海产业保驾护航。”周大勇说。
  一碗兰州拉面,走俏大江南北。如何让兰州拉面走出国门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是全国人大代表、兰州牛肉拉面行业协会会长马利民关心的重点,而“速食版”牛肉面似乎是一个不错的方向。
  当然,这一过程并不容易。“预制菜必须实行标准化、规范化、产业化发展,可以通过建造大型生产车间、建设大型中央厨房,进一步扩大预制菜生产规模,带动相关种养、流通、配送等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马利民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中医药大学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司富春也提出了加强预制菜安全监管的建议。他认为,要强化预制菜的全过程监管,建立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市场销售等全过程可追溯系统,从源头上保证质量安全。同时,定期公布企业诚信“红黑榜”,发挥约束机制的作用。 (余瑶)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